律师执业风险管控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什么是律师执业风险》:风险[1]

何为风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不同组织、不同情况下,会有各种不同角度和层次的界定与解释。

一 基本解释

最早提出风险定义的是美国学者威特雷。他认为,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体现。其含义有三层:其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其二,风险的本质与核心具有不确定性;其三,风险事件是人们主观所不愿发生的。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奈特把风险与不确定性作了明确区分,指出风险是可测的不确定性。并认为,不论是当前的风险还是未来的风险,都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风险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可以用概率或可能性大小来表示。他的观点为现代保险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4年,美国教授威廉姆斯和汉斯把人的主观因素引入风险分析。他认为,虽然风险是客观的,对任何人来说都以同样的状态存在,但不确定性则是通过风险分析者采用一定方法估计出来的,其中加入了风险分析者的主观因素。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风险可能存在不同的主观判断。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武井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风险的概念做了新的表述,认为风险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

我国风险管理学界主流的风险定义:首先,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其次,强调风险对人们带来的损害。[2]

二 释义

所谓风险概念有如下释义:

有人认为风险概念是流动的(非固定)、不均匀的(非均衡)、不确定性的危险。也就是说,风险是流动变化着的、分布非均衡的、很难确定的危险。

也有人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的结果变动。风险,首先强调其不确定性,其次强调其给人们带来的损害。

还有人认为,风险是确定性消失的时候,世界存在不确定性的一种特性。客观上来说,风险是围绕相对于预期而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同结果的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或社会现象是否发生,及其对人类的社会财富和生命安全是否造成损失和损失程度的客观不确定性。而主观上说,风险是我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看法,这些态度和看法受不确定性、个人、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影响。

三 基本含义

从基本含义来看,风险是什么呢?简言之,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期望值的变动。某个事项或者某个经营活动,其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其收益或损失在事前往往不能准确地估计和评价,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变动就是风险。有的时候,风险强调波动性或者称为不确定性,即相对于期望值的偏离程度;而有的时候,风险则强调损失,即不确定事项可能带来的期望损失。

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与解读,不同的组织对风险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将风险解读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风险研究管理所将风险解读为风险事件在某个时间爆发的概率及爆发所引起的损害结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风险因素相互作用,风险流不断发展,最终形成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结果。

(一)狭义说

早期研究风险的学者从风险的负面效应来考察风险,将风险定义为:“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此定义强调了风险的两个特征:第一,风险的结果是负面的,即某一事项或者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损失;第二,损失的发生是一种可能性,即概率介于0和1之间。

(二)广义说

之后有学者将风险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也考虑进来,认为风险带来的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损失,但到底是哪种结果及正负效应的程度是不确定的。

(三)客观说

随着概率理论与统计学的发展,有学者又用统计学的理念来定义风险。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风险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类似于统计学中标准差的概念;另外一种将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概率。这两者强调的都是风险的客观性,认为运用统计手段和历史数据是可以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描述的。

四 “风险”一词的由来

(一)“风险”一词的来源

风险一词是外来语,英语表达为“Risk”。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这一词汇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在早期的运用中,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远远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2014)中,风险被解释为: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未来的可能性;可能危险或导致不好结果的情况。

(二)“风险”的语源学考察

自然界充满着风险,人类社会也充满着风险。人类在风险中诞生、繁衍、进步、发展。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与风险的搏斗,但却很少追问“风险”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现在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汉语中的“风险”一词,与希腊语和英语的“Risk”相对应。

美籍华人学者段开龄在《保险及风险管理正名篇》中明确将“Risk”译为“风险”。他不同意孙堂福先生将“Risk”译为“危险”的译法。[3]他论证道,“‘Risk’这一名词的含义侧重于‘不定性’。中文‘危’字,很难对‘不定性’作出鲜明的表示,相较之下,‘风’字之于‘不定性’表揭,实较明畅。因为在我国一般人的观念中,都会知道‘风向不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是则,我以为应将‘Risk’译为风险。……以别于一般性的危险‘Danger’”。[4]我们知道段开龄是“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首创者,尽管他是从保险的角度,把“Risk”译为“风险”,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风险”(Risk)的含义还是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风险”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紧密相关。

(三)“风险”与“危险”

什么是风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是:“可能发生的危险。”什么是危险?就是“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在英文中,风险(Risk)最开始的意思是靠近峭壁航行危险:可能撞上礁石,可能碰上暗流,可能遇上从崖上掉下的石头。

唯物辩证法认为,看世界应该一分为二。以风险的眼光看世界,就是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方式,我们面对的未来世界,永远处于不确定之中,并且不会因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而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确定性。人类可以在某些具体的领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可控性乃至确定性,因而会削减这些领域一定数量和程度的风险,但新技术和手段的运用又会产生新的不同性质和种类的风险。风险就像能量守恒定律那样永恒存在,它是世界的存在方式和本来面目。

五 风险的特征

(一)风险的基本特征

1.非固定性

风险的非固定性又称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转化的特性。

2.非均衡性

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非均衡理论强调预期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暗含着一个前提,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3.非确定性

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二)从风险定义的角度来看风险的特征

1.损失的潜在性

2.损失的不确定性

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一是投资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无法确定;二是损失程度无法确定;三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无法确定。

3.损失的大小

风险程度通常用损失的大小来表示。[5]

(三)从风险属性的角度观察风险的特征

1.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2.风险的普遍性

风险的普遍性是指“风险”事事有、时时有的特征,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风险的偶然性

风险虽然客观存在、普遍存在,但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风险事故发生是偶然的,或者说是随机的。

4.风险的必然性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定时期某种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之间具有一种必然性。

5.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转化的特性。

风险的可变性包含以下几点内容:一是风险性质的变化;二是风险量的变化;三是某些风险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四是新风险的产生。

6.风险的可测性

承认风险的客观性正是为了认识和利用它的规律性,使人类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规律,运用现代化的计量手段、技术测量方法,就可以依据一定时期、一定范围的大量统计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某种风险运行的规律,预测出一定时间内特定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率。

7.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相对性是指对于不同的风险承担主体,风险发生的程度和损失会有明显的差别。

8.风险的传递性

风险的传递性是指风险可通过信息、社会、组织及个人扩散和传播,形成社会经验,引起各方关注,以致影响人们的风险决策。[6]

(四)当代社会的风险特点

1.风险是内生的

从根源上讲,风险是内生的,它伴随着人类的决策与行为,是各种社会制度,尤其是工业制度、法律制度、技术和应用科学等正常运行的共同结果。而自然“人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风险的内生性特点更加明显。

2.风险是延展性的

在影响和后果上,风险是延展性的。其空间影响是全球性的,超越了地理边界和社会文化边界的限制;其时间影响是持续的,可以影响到后代。

3.风险后果严重

在特征上,大部分风险后果严重,但发生的可能性低。因此我们可以说,尽管风险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更不安全了。

4.风险难以根本解决

在应对方法上,现有的风险计算方法、经济补偿方法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六 风险的内涵[7]

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不同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A.H.Mowbray(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C.A.Williams(1985)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March&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测度;Brnmiley认为风险是公司收入流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和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量化风险的概念改变了投资大众对风险的认识。由于方差计算的方便性,Markowitz和Sharp等关于风险的这种定义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J.S.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F.G.Crane(1984)认为风险意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Ruefli等将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并把这种观点又分为主观学说和客观学说两类。主观学说认为不确定性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而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结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客观学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例如,佩费尔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F.H.奈特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

(三)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

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这里的所谓不利是指对保险公司或被保险企业而言的。例如,若实际损失率大于预期损失率,则此正偏差对保险公司而言即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胡宜达等,2001)。Markowitz在别人质疑的基础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于期望收益率的情况,提出了下方风险(Downsiderisk)的概念,即实现的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风险,并用半方差(Sernivaviance)来计量下方风险(周刚等译,1999)。

(四)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2002)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风险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王明涛(2003)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把风险定义为:所谓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易变性三方面内容,其中可能损失的程度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五)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方面,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事件是外界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整个风险中占据核心地位。风险事件是连接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的桥梁,是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根据风险的形成机理,郭晓亭、蒲勇键(2002)等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行为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叶青、易丹辉(2000)认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

(六)利用对波动的标准统计方法

1993年发表的30国集团《衍生证券的实践与原则》报告中,对已知的头寸或组合的市场风险定义为: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工信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Value at Risk,简称VaR法,并竭力推荐各国银行使用这种方法;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协议修正案》中也已允许各国银行使用自己内部的风险估值模型去设立对付市场风险的资本金;1997年P.Jorion在研究金融风险时,利用“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的测度方法来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也将这种方法简称为VaR法(P.Jorion, 1997)。

(七)利用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来定义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模糊性与随机性两类。模糊性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风险本身所固有的模糊属性,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而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风险外部的多因性(即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必然反映,要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

根据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为了衡量某一风险单位的相对风险程度,胡宜达、沈厚才等提出了风险度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特定的时间内,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的均方误差与预测损失的数学期望之比。它表示风险损失的相对变异程度(即不可预测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或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七 风险的分类

(一)按照风险的性质

1.纯粹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风险结果只有损失而无获利机会,也叫特定风险。一般而言,纯粹风险事件会重复出现,通常服从大数定律,因而较有可能进行预测。

2.投机风险

投机风险是指既有损失可能又有获利机会的风险。投机风险较为多变和不规则,大数定律常常对其不适用。

(二)按照标的

1.财产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风险损失承担者遭受的财产被损坏、毁灭与贬值的风险。

财产风险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以及经济或金钱上的损失的风险。如厂房、机器设备、成品、家具等会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风险;船舶在航行中,可能会遭受沉没、碰撞、搁浅等风险。

2.人身风险

人身风险是指导致人的伤残、死亡、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的风险。如人会因生、老、病、死等生理规律和自然、政治、军事等原因而早逝、伤残、工作能力丧失或年老无依靠等。

3.责任风险

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疏忽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契约或道义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

4.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如进出口贸易中,出口方(或进口方)会因进口方(或出口方)不履约而遭受经济损失。

(三)按照行为

1.特定风险

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的,而且损失仅涉及特定个人的风险。如火灾、爆炸、盗窃以及对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所负的法律责任均属此类。

2.基本风险

基本风险的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如地震、洪水、海啸、经济衰退等均属此类。

(四)按照产生环境

1.静态风险

静态风险是指由于不可抗力或人的错误行为引起的风险,如台风、盗窃。对当事人而言,静态风险有的可以回避,有的则不可回避。在静态风险面前,人们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2.动态风险

动态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需求、技术、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如产品库存积压、经营不善、市场疲软等。对经济单位来说,动态风险一般是可以回避的。在动态风险面前人们往往处在较为主动的地位,因为通常他们有选择的余地。

(五)按照产生原因

1.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界不可抗力而引起的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如台风、洪水、地震等。

2.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包括过失行为、不当行为以及故意行为)或不行为使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遭受损失的风险。如盗窃、抢劫、玩忽职守及故意破坏等行为将可能对他人财产造成损失或人身造成伤害。

3.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在对外投资和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原因或订立双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使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如因进口国发生战争、内乱而中止货物进口,因进口国实施进口或外汇管制,等等。

4.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市场预测失误、经营管理不善、价格波动、汇率变化、需求变化、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的经济损失。

经济风险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由于受各种市场供求关系、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或经营者决策失误,对前景预期出现偏差等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比如,企业生产规模的增减、价格的涨落和经营的盈亏等。

5.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威胁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和噪声等。

注释

[1]本部分主要借鉴:百度百科。

[2]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3]1972年6月30日,孙堂福在《寿险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危险与危险管理》,他“最早将‘Risk’一词译为‘危险’”。

[4]段开龄:《风险及保险理论之研讨——向传统的智慧挑战》,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6~80页。

[5]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页。

[6]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10页。

[7]本部分主要借鉴:MBA智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