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综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之进展

1.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理念的提升

(1)生态治理理念。生态治理是指通过运用生态学理念对环境和资源进行修复、调控和管理,以求实现一种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模式。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立政》中就曾言道,“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社会一切领域高速发展、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绿色是健康色、安全色,是一个国家富强、自信、蒸蒸日上的象征和底气,走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强国之路已经成为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理念有着庞大的理论支持,比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系统理论等。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我国开始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2012年,党在十八大报告中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这四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和生态治理密切相关的绿色发展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种发展导向,即要求加快实现生态治理,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同时要建立健全环境治理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国家经济体系。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2019年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http://www.mee. 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1912/t20191226_751637.html。显然,走生态治理之路已经成为我国共识。

(2)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理念的深入。2007年,《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理念,并明确了在青海三江源保护区、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黄河流域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等的制度性任务安排,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http://www.scio.gov.cn/m/xwfbh/xwbfbh/wqfbh/2007/0301/Document/324548/324548.htm。的发展模式和生态理念。2012年,《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加强青海三江源保护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开展刘家峡等库区生态综合治理,加快黄河中上游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树立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坚决遏制流域生态恶化趋势。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http://www.agri.cn/cszy/BJ/whsh/ncwh/201202/t20120221_2486222.htm。2017年,《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提出,持续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等工程,启动实施黄河白银段和宁夏段以及渭河源头区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争取建立黄河中上游重点生态保护区。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3/5162468/files/56301370765d4fe8975541a2bf221281.pdf。2018年,“生态文明”入宪。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中国水利》2019年第20期。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统筹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流域与区域等之间的协同治理,完善省际会商机制,构建齐抓共管大格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206/t20220628_987041.shtml。

2.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之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9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的力度,流域生态环境有明显好转趋势。

(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第一,黄河流域水质有明显提升。相较2015年,2020年黄河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提高了28.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降低了16.7个百分点,国控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也大幅降低。第二,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较2015年,2020年黄河流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到38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5.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下降到69微克/立方米,降幅达26.6%。2020年,黄河流域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高3.1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率降低1.6个百分点。第三,黄河流域土壤环境保护持续加强。近年来,将涉镉等重金属企业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范围并开始有序整治,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安全科学利用轻中度污染耕地,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已完成近2800块地块的土壤环境调查,并对150多块地块开展了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206/t20220628_987041.shtml。

(2)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流域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控制好流域面水土流失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0年)》,经多年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双下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020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26.27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9.14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7.13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为23.42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流域的89.15%。相较1990年,2020年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23万平方千米,减幅达43.51%。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共25.24万平方千米,其中修建梯田608.02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263.54万公顷、种草234.30万公顷、封禁治理418.35万公顷;建成淤地坝5.81万座,其中大型坝5858座,中型淤地坝1.2万座,小型淤地坝4.03万座。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明显提升,从1990年的41.49%、1999年的46.33%,提高到2020年的66.94%(其中,黄土高原地区63.44%)。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0年)》,http://www.yrcc. gov.cn/sylm/2022stbcgb/2022stbcgbgb/202201/P020220128314295348360.pdf。同时,黄河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有所放缓,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黄河干流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

(3)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明显。经过多年试点和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体制试点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功能分区和范围,将黄河源头的约古宗列等区域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面积扩展至19.07万平方千米。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必将推进黄河源头区的持续保护。同时,黄河流域还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6处,划定羌塘—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还积极实施三江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恢复等重大工程,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试点工作也全面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等专项工作持续推进,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藏羚羊、秦岭地区大熊猫和朱鹮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黄河口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平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https://www.mee.gov.cn/ywgz/zcghtjdd/ghxx/202206/t20220628_9870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