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革命和解放、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目标前进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发展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三方面的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其经济条件;欧洲发达国家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社会历史舞台是其政治条件和阶级基础;思想文化条件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实践和进行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世界观上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两大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了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深入钻研,硕果累累,包括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伦理学、人类学等,它们浑然一体,构成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世界观”的完整体系。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后,在欧洲两次革命高潮和两次低潮中,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848年以前的孕育准备阶段;二是1848年到1871年的正式形成阶段;三是1871年到1883年的理论体系完成阶段;四是1883年到1895年恩格斯晚年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阶段。在此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在三个领域中实现了三个伟大的变革,创立了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哲学上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的过程,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费尔巴哈则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过程中恢复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非精神,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并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清除出去,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找到了新社会代替旧社会的正确途径;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埋葬旧社会、变革新社会的社会力量。

经济学上批判地吸收了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只是提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工人、地主、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区分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收入形式。斯密认识到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而李嘉图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马克思则在批判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直接论证了新社会代替不合理的旧社会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使命,直接指明无产阶级是变革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社会力量;论证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阶级根源,为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成分,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基石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他们的历史局限性,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途径。

青马速递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共产主义学说,常与“空想共产主义”通用。广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包括空想共产主义。但在某些场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将二者加以区别,其原则是:把主张实行公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学说称为空想共产主义,如康帕内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欧文、卡贝、魏特林等人的学说;把主张仍然保留私有制的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称为空想社会主义,如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学说。空想共产主义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期等问题。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因而他们的理想社会并不能实现。

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第一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指明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重大反作用,科技和生产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主题的起点。第二个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它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这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主题的中介。建立在两大理论基石基础上的第三个层次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定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建设者。为此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组成无产阶级政党,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阶级斗争夺取政权;在过渡时期争得民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生产总量,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消灭阶级,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然后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最后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社会主义是决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就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也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种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