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历程,而职业规划则是对这一历程的策划、管理与经营。在进行职业规划前,大学生有必要对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进行细致且全面认识。

一 生涯与职业生涯

(一)生涯的内涵

生涯,“生”即生活,“涯”即边界、范围,字面意思是人的一生所涵盖的范围,其他意思则都是由这一本意衍生而来的。教育学界对“生涯”二字解释众多,目前大众较为认可的是美国生涯理论专家唐纳德·E·舒伯的观点。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这种观点统一了个体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为个体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

(二)职业生涯的内涵

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生活的历程,包括职业的维持与变更、职务升迁与职位的变动等。与职业不同,职业生涯是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些可以实际观察到的连续从事的职业发展过程,还包括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

具体来说,职业生涯是以心理开发、生理开发、智力开发、技能开发等对人潜能的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估,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过程。

职业生涯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独特性。每个人从事某种职业的条件是不同的,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是有差异的,对职业评价的角度是不一致的,在职业选择的态度上是多样化的,这就导致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都是独特的。

(2)发展性。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涯规划和发展任务。

(3)阶段性。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都有着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和发展任务。一般来说,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在前一个阶段上发展起来的,各阶段之间呈现递进关系。

(4)全面性。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兼顾其他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作为子女的角色,在学校中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在业余时间作为休闲娱乐者的角色。因此,个人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综合评估、全面发展。

(5)互动性。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二 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而设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制订系统的实施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合理化程度和可行性等因素决定着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根据职业生涯的阶段性特点,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逐步推进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尊重自己的潜质及个性;第二,比起外在价值,应更注重内在价值;第三,在设计职业生涯时,要在社会需求的范围内进行。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总结和测定,确立自身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生涯目标的过程。

相关链接:

职业规划的三大阶段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据调查统计,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占可利用时间的71%~92%,这意味着职业生涯伴随人的大半生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来说意义重大。

职业生涯是满足人生理想和追求的重要阶段,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是个体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渐渐增强,在渴望拥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专业的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时,人们也渴望在职业上有所成就,在家庭生活上幸福和谐,在休闲时光中轻松惬意。

具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束缚,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实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10)扬长避短,发挥职业竞争优势。

(11)了解就业市场,科学合理地选择行业和职业。

(12)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职业发展优势。

(13)尽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实现事业成功。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剖析与环境分析是基础。自我剖析侧重于内部分析:明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养水平;审视自己的性格、兴趣与人格特征。环境分析侧重于外部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以及竞争者的挑战和威胁。通过自我剖析和环境分析,逐渐确立职业目标。

图1-1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示意图

对于大学生来讲,应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在工作中,应围绕目标,努力提高工作业绩,坚持不断学习,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找工作事半功倍

案例讲堂 频繁跳槽的背后

小吴,24岁,毕业于某高职院校,在工作的两年期间,她先后跳槽了五次之多,行业涉及房地产、化妆品、教育咨询、传媒等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服务、营销、策划、编辑等。小吴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她比较擅长文学,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很好。在校期间,她担任班长,并且独自寻找到了一个加盟项目,在家乡担任代理商,先期运作比较成功。因为这些经历,小吴在毕业时对自己期望较高,不甘心从大公司的基层做起。她想要在一家规模不大但是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工作,以最快速度成长,然后自己创业。

小吴毕业后曾在某知名房地产公司工作,任物业主任,工作非常清闲稳定,福利待遇也比较好,但是她认为该工作没有挑战性,并且发展空间小,便跳槽了。直至现在,她已跳槽多次,但仍没找到心仪的工作,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启示:小吴在大学期间的经历非常丰富,对自己期望很高,也清楚自己想要一家规模不大但是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工作。但是她在毕业后对自己想要做何种工作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在频繁的工作变动中缺少了全面的考虑,因而茫然无措。就职者应当为自己设计一个职业规划,设定每一阶段的目标。在职业生涯前期,可以进行工作变动,但是每一次跳槽都应有条清晰的轨迹,确保之前的工作经历能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所用。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1 个人因素

影响职业发展规划的个人因素包括心理、体质、性别、年龄、学历、家庭背景等因素。

(1)个性特征、个性倾向和人际倾向等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及能力倾向、价值观、态度,以及是否喜欢与人打交道、是否喜欢与人合作等方面的特征。

(2)体质因素除了体格状况特征以外,还包括忍耐力、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体质条件有时限制着人们关于某些职业的选择或职业的流动方式。

(3)性别影响职业发展规划,传统的职业观和社会对男女“社会角色”的期望的差异,生理特征差别,会造成职业的限制。

(4)受教育程度对劳动者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与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均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5)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家庭背景因素较大地影响着个人的职业设计。

(6)人们在社区中生活,会受到地区习俗、同辈群体以及邻里职业示范作用等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

2 职业因素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因素有许多,但主要有四大因素,即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经历。职业理想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职业兴趣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职业能力是实现职业理想的保障,职业经历是个人职业选择的导向。

(1)职业理想。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前提,是大学生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助规划来确定的奋斗目标。它是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方式和途径,并受社会理想的制约。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他们只有一些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直接影响人们对具体职业的选择。

(2)职业兴趣。这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决定这个职业你是否喜欢。理想在客观上确定了大学生要做什么,而兴趣是在主观上确定了大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兴趣是影响人择业最主观的因素,也是判别一个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关键因素,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职业兴趣可以通过一定的职业测评来认知。职业兴趣往往是你转换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3)职业能力。这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的保障,包括职业能力和非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特指影响人们做好一份职业、在职业上发展的能力,而非指个人的所有能力。职业能力是由具体的一个职业所客观要求的,如果要做好这项工作,人们必须具备最起码的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商务写作能力等。

大学生在择业时要更多考虑自己具备的通用职业能力,适度兼顾专项职业能力。

职业微视窗8项核心能力与10大职业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数字运算能力、革新创新能力、自我提高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其他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较为常见的有“10大职业能力”:亲和力与沟通能力、吸纳知识的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心态调节能力、自我驱动能力、专业的业务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职业经历。职业经历是个人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对职业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的职业需求、职业声望、社会人际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1)职业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各种不同职业岗位对劳动者的需求量。职业需求可以鼓励和强化劳动者原有的职业倾向,或者抑制和打消劳动者不现实的设想,或者引导劳动者产生新的职业期望。一般来说,职业需求越多,职业种类越广,就业机会就越大,人们就越倾向于选择该种职业。

(2)职业声望是在社会习俗、职业传统、社会舆论和当前社会所流行的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某种职业的社会功能、权利报酬、晋升机遇、工作条件以及职业的需求等方面因素的评价。

(3)社会通过特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来影响择业者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形成一种环境压力,促使或制约个人的职业决策。

(4)就业制度和其他一些社会制度也会对劳动者的职业设计产生鼓励或抑制作用。

(5)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个人对未来发展的预期,进而影响职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