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太孙的心思
朱雄英想了片刻,从桌面抽了张宣纸出来,拿着毛笔在上边画了个长方形的框框,道:“这个最小,面额就定为五文钱。”
“这个定为十文,比五文钱要大一点。”
“五十文。”
“一百文。”
“一贯。”
“剩下所有以贯为单位的,都按照一贯钱的大小来裁剪。至于模样,在正上方要写宝钞提举司发行,后边对应宝钞提举司的位置,再写上大明律定宝钞。”
“至于其它的,你们自己去琢磨吧。”
朱雄英思虑片刻,虽然他也想过把朱元璋的画像弄上去,但毕竟老爷子现在还活着,这种事情多少是有点犯忌讳的。
反正宫内有老爷子的画像,等老朱死后,再弄出来不迟,这也算自己给他尽孝了。
更何况如今的宝钞,防伪技术也只算一般,加之印刷困难,弄得太花里胡哨,反而更容易出错。
“殿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律定宝钞,咱们六品衙门,真的能行嘛……”
夏元吉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不确定的意味,显然此刻他的内心极为忐忑。
众所周知,一旦将宝钞提举司衙门的名头印在上面,其中代表的含义也就相当明显了,他们从此将成为大明朝财神一般的机构。
朱雄英对此不以为意,轻笑一声道:“无妨,事在人为嘛!”
夏元吉表情立马振奋许多,沉吟少许又问:“殿下,那这字迹,是不是也应该……”
他毕竟是宝钞提举司的提举,考虑问题的方向,大多站在宝钞提举司的位置上,倒是要比朱雄英想得还要全面。
“字迹嘛,这个东西确实很重要!这样吧,等明日本宫去乾清宫请一份皇爷爷的手迹,若是用外人的,难免会泄露出去。”
朱雄英想了想,理所当然又充满自信的答道。
老爷子既然让他全权负责处理这件事,就断然不会在些许细微末节上做文章。
毕竟新宝钞已拥有足够的防伪能力,无论纸张还是油墨,外人想要搞出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恐怕老朱得知此事,该开怀大笑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棉花!
它即将有可能成为朝廷的战略物资,一旦某件东西上升到战略物资的层面,那就将面临国家级的管控,民间再想要私相授受,就近乎不可能了。
“若是能有圣上的手书,那就再好不过,除了这模板的事情,殿下还有没有要吩咐的……”
夏元吉一听到可以要来陛下的手书,心中狂喜。
虽说在洪武朝为官,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乃至于各部官员上朝前,都要在家中备一口棺材,生怕自己哪天就回不去了。
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
那就是,朱元璋在大明朝的百姓心中,真的就如弥勒降世,明王现身般,拯救天下的苦难百姓,因此论批杀人的洪武朝,一样有着无数读书人,削尖脑袋想要为官。
朱雄英微微一笑,显然是对自己的提议充满自信。
紧接着出言提醒道:
“皇爷爷那边的事情,你就不要多想了,也不要透露出去。”
“至于模板的话,五十文、一百文、五贯、二十贯、五十贯,背面分别对应华山、嵩山、泰山、衡山、恒山、正好凑齐五岳。”
“至于五百贯,背面则用天台山景。”
“一千贯的,则以景室山的老君庙为主体。”
“五千贯虽少,但也不能再用其它的背景图,你登上城墙,让画师将皇城的景象勾勒出来,就以紫禁城为背景。”
“五文钱的话,就在后边印上黄河吧!另外每张都要印上专属的票号。”
这种简单的雕刻要求,对大明工匠而言,不过是件小事,其构思则是源于后世的纸币,朱雄英也不过照单参考了一下而已。
夏元吉听得一愣愣的,望着朱雄英道:“殿下,这会不会……”
“你有别的主意?”
夏元吉摇了摇头,朱雄英也没再多问。
事实上,洪武年间的宝钞问题,并不单单只因为朝廷滥发。
货币政策缺失,没有准备金,甚至禁止金属货币的流通以及破旧宝钞没能及时收回,都是导致泛滥贬值的原因。
但具体来说,货币政策的缺失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没有有效的准备金制度,从而致使宝钞的发行缺乏约束。
“反正也不急于一时,你先去安排,印刷一批样本出来,本宫看过之后再说其它的。”
“微臣明白。”
夏元吉刚准备要告辞时,刘香匆匆忙忙进了养心殿,手里捧着刚取来的文书。
“殿下,您要的五军都督府名单,奴婢已经取来了。”
“左都督一职空的?”
朱雄英打开眼了一瞧,面色不由得一沉。
五军都督府中,以左都督为主,右都督为辅,统领五军都督府的各级衙门,左都督相当于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有权统御天下卫所兵马,但无调兵权。
而五军都督府的各军都督,又以中军左都督为尊。
前后左右,四军左都督次之。
“兵部那边说,早年五军都督府是由曹国公担任,自从曹国公死后,便暂时有一段是宋国公代理左都督职。”
“但自从辽东的事情后,宋国公被陛下罢免,左都督一职,空悬至今……”
刘香在回来之前,早就已经同兵部的人询问过了。
毕竟这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中军左都督位列正一品,超级实权的职位。
“辽东?宋国公……”朱雄英脑海中快速闪过一个人。
他在早朝的时候,确实见过宋国公冯胜,只是对方已经垂垂老矣,眼看就要到了退休的年龄,确实不适合继续担任这个职位。
“应该是纳哈出那件事,不过这么重要的职位,总是空着也不是办法。”
朱雄英心里默默思量了一会,继续向下看着名单。
各军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以中军都督府为例,左都督空悬,右都督由颖国公傅友德担任,都督同知是长兴侯耿炳文,景川侯曹震,指挥佥事,则是鹤庆侯张翼,定远侯王弼。
而右军左都督的职位,赫然写着蓝玉的名字。
整个五军都督府,完全看不见一个文官的身影,牢牢的被淮西勋贵,把控在手掌之中。
就算那些非淮西出身的武将,想要挤进去,那也是千难万难。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