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王国里的虚拟人:技术、商业与法律解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是发现还是发明

虚拟意识早已有之,但虚拟人的工业化制作历史并不长,根据《2020年虚拟数字人发展白皮书》和笔者的研究,虚拟人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可分为萌芽、探索、成长和爆发四个阶段[3]

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尝试将虚拟人物引入现实世界中,但受技术限制,制作技术主要以手绘为主。例如1982年,日本电视动画《超时空要塞》(Macross)描述了想象中的地球联合军与外星人作战,交杂着爱情与友情及宇宙命运的故事。女主角林明美(配音:饭岛真理)在电视片大受欢迎后,被制作方包装成演唱动画插曲的歌手,并制作了音乐专辑,该专辑成功打入当时日本知名的音乐排行榜Oricon,林明美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虚拟歌姬。

在这一阶段,人类医学也开始探索一系列人体研究计划,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大脑计划[4]等,虚拟人一词就此在医学界出现。最初,医学虚拟人是指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的人体器官而合成的三维模型。这种逼真的模型既能再现人体器官的外貌,也能比较真实地显示出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和出现的各种变化,为医学研究和医疗手术提供精准的演示条件。有了虚拟人,就可以用其模型培训外科医生,在动手术之前,也可以在虚拟人身上进行演练,获得各种经验数据,为实际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探索阶段

21世纪初,传统手绘造型逐渐被CG、动作捕捉等技术取代,虚拟人出现在《阿凡达》《美女与野兽》《本杰明·巴顿奇事》等大量影视作品中。

2003年2月18日17时18分,我国首例女性虚拟人数据在广州市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构建成功,中国因此成为继美国、韩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本国虚拟人数据库的国家。

2007年,日本制作公司Cypton Future Media利用CG技术合成制作了二次元少女偶像“初音未来”(Hatsune Miku)歌姬系列软件,并陆续发布不同进阶版本。初音未来甚至还担任日本音乐团体Sound Horizon的演唱会合唱,一直到今天,初音未来的粉丝群体仍在不断壮大中。

2013年,数字王国第一次尝试将虚拟人邓丽君搬上舞台,首次在中国台北小巨蛋体育馆与歌星周杰伦对唱,引起热爱邓丽君的粉丝的共鸣和反响。

成长阶段

进入2016年,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和AI技术突破,虚拟人制作过程大幅简化,成本大幅降低,智能驱动的虚拟人开始崭露头角。例如,新华社与搜狗公司于2018年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AI虚拟女主播“新小萌”,她的面部和声音以新华社的真人女主播曲萌为原型。用户输入新闻文本后,屏幕将展现虚拟主播的形象并进行新闻播报,虚拟主播的嘴形动作能与播报声音实时同步。科大讯飞也制作了以“小晴”为主的一批AI主播,可以实时多语种播报新闻。5G、人工智能等智媒技术正在成为新闻采编、制作、传播过程中替代专业人员的有效工具。

爆发阶段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全面提升与突破,虚拟人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精细化、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身份型虚拟人、内容型(IP型)虚拟人和服务型虚拟人。如2019年,时任数字王国技术总监的道格·罗伯(Doug Roble)在TED大会上演示了自己实时驱动的数字分身Digi Doug。2022年,在江苏卫视跨年晚会舞台上,数字王国制作的“虚拟邓丽君”与当红歌手周深合唱《大鱼》《小城故事》和《漫步人生路》三首歌曲。

2023年10月,由北京元时文化有限公司发布的Metaverse元宇宙虚拟人排行榜Top 10中,洛天依、柳夜熙、天妤占据榜单前三位。这项以社交媒体热度评分占比30%,作品质量/商业价值评估占比40%,网络咨询热度评分占比30%的市场评价充分表明了虚拟人的技术和应用在资本投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日新月异。当然,虚拟世界真正的创新并不是对真实世界简单的模仿,正如人类历史上模仿鸟类制造的扑翼并不成功,深入研究才发现,其实活动翼并不是在天上飞的唯一选择,固定翼反而更先进、更安全、更持久。当然,潜艇、火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