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社会创业特征与维度

1.2.1 社会创业特征

社会创业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

(1)社会性特征(social characteristics)。社会性是社会创业区别于经济创业的显著特征。社会创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社会创业存在的前提和土壤。在非社会企业经济创业中,也可能会有诸如捐赠、采用环保材料等企业行为,但这些行为并不直接面对社会问题。相反,社会创业源自一些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没有被满足的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创业者的使命和终极目的。社会创业者为了解决社会问题,雇用弱势群体人员或销售公共产品和服务,这些直接与他们的使命相关。社会创业主要受社会使命的驱动,其追求的是问题解决的社会影响最大化,用以动员更广泛的力量投入社会问题的解决。在这一点上,它与经济创业的侧重点明显不同。一般而言,社会创业可能推动社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变革,社会创业必须要有显著的社会目标和社会愿景。

社会创业不以利润为主要目标,但社会创业以产生社会绩效为导向。它的社会性特征最直接的体现是创造社会价值,社会创业具有显著的社会目的性和使命驱动性。社会创业的使命表明,社会创业者或组织采取创新的业务模式去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创业者或组织在社会部门中扮演变革代理的角色,而履行这一角色的手段就是选择一项使命去创造和维持社会价值。与经济创业相比,利润(经济价值)虽然是一个目标,但不是主要目标。利润会被再投入于使命之中而不是分配给股东。经济价值是社会创业的副产品。创造多少与使命相关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利润)是衡量一个社会创业者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2)创新性特征(innovative characteristics)。创新性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显著特征和运营方式,也是社会创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创业必须应用具有创新性和持续性的方式去使整个社会获益。现有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善是社会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之一,资源和情境性的限制成为政府和社会创业者实现社会收益的障碍。这要求社会创业者能够创造出新的方式,调动想法、能力、资源和社会安排,改善或弥补现有社会福利体系的不足。

(3)市场与价值机会特征(market and value opportunities characteristics)。社会创业需要借助而非抵制市场的力量,同样需要重视创业机会的识别、发现与开发过程。莫特等(Mort et al., 2002)指出,创造社会价值和识别创业机会是社会创业的关键维度,社会创业是发现、定义、利用机会去增加社会财富的一系列活动与过程(Zahra et al., 2009)。社会机会起始于发现一些未被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机会的评估与开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社会创业者把目前所存在的社会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有机结合时,就可能发现创业机会。

除上述三大基本特征之外,社会创业还具有综合性特征(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社会创业常常是很多因素相互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尽管侧重点或目标是不同的,但社会创业与经济创业经常是相互作用的,很多时候社会创业需要运用经济创业的模式做社会创业的事。社会创业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因素,很多时候还要考虑体制与机制、法律与法规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社会创业的目的。社会创业是一项涉及创业学习、社会创新、非营利组织管理等众多领域和部门的研究活动,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种跨部门协作的新型方式。事实上,目前商业和公益事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被打破。

1.2.2 社会创业维度

当今世界面临着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社会难题。从创业角度而言,推动社会创业的发展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模式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社会创业能在以下三个方面为社会提供帮助。

1.减少贫困

虽然过去40多年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对部分已脱贫的群众而言,仍存在因病、因灾返贫现象。过去往往通过宏观经济、社会政策来研究减少贫困的方法,而现在,通过创业的方式尤其是社会创业的方式来减少贫困成为研究热点。学术上,2015年《亚太管理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曾重点论述过创业对减少贫困的重要贡献;实践方面,格莱珉银行、义乌的创业减贫模式也得到了社会人士的关注。以浙江义乌为例,在早期极端贫困的情境下,义乌地区资源缺乏,农民一般没有机会迁移到资源丰富的地方去发展。斯晓夫等(2015)的研究表明,义乌的减贫模式并非以往的简单买卖盈利模式,而是采用具有创造性的“以货易货(鸡毛换糖)”的商业模式,通过商品交换,改善生产环境并获取薄利。义乌农民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将外地不同的生产资料等带入义乌,义乌由此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而这种模式随后被中国其他地方以及目前很多非洲国家借鉴与采用。

2.环境保护与优化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生存与发展的前提。然而,过度追逐经济发展令自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以中国为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付出了相对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消耗量高、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挑战。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他们通过创新的模式服务于社会,为环境保护与优化提供新的治理方式、资源整合方式和解决方案。例如,2004年6月5日,中国近百位企业家发起成立荒漠化防治民间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致力于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这创造了企业家、环保公益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治理的社会创业新模式。

3.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与优化,并使得资源消耗量越来越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小,总体效益越来越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依赖于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有机融合和均衡(栗战书,2011)。在主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基础上,社会创业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的退化是由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正是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迪安和麦克马伦(Dean and McMullen,2007)认为,创业者如果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全面审视整个系统,依靠系统的创新和变革,创业就能实现在全球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解决环境问题。因此,社会创业弥补了以往经济创业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可持续发展会受到诸如新冠疫情、国际贸易摩擦等的挑战,但社会的进步又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三大维度外,奥斯汀等(Austin et al., 2006)在美国《创业理论与实践》(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杂志上撰文阐述了社会创业与经济创业在四个维度上的区别,分别是市场失灵、使命、资源调动和绩效测度。

(1)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能给社会创业和经济创业提供不同的机会,社会创业更多是弥补原有公共产品的不足。

(2)使命。社会创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是为了增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创业者的企业管理和个人创业动机与经济创业者是不同的。

(3)资源调动。社会创业的一些员工并不拿薪酬,而且社会创业获得的利润和财务资本也不像经济创业那样直接分配给股东,而是继续投入到社会企业中。

(4)绩效测度。社会创业的绩效并不像经济创业那样容易测度,它更看重社会的影响,因此其测度更加具有不可量化性、多重因果性、时效性和主观感知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