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穿越秋日的诗画之旅
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与《秋夜所见》,这三幅跨越时空的秋日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铺陈开来。尽管这仅是学习的第一课时,但孩子们凭借着对古诗的热爱与提前的预习,早已能够流畅背诵,那份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与热情,让我倍感欣慰。于是,我顺势而为,引领他们深入古诗的殿堂,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秋日秘境。
我轻声细语地布置了任务:“请大家翻开书本,仔细寻找并圈出这三首古诗中描绘秋天特有景物的词汇。”话音未落,教室里便响起了沙沙的翻书声和孩子们专注的目光。不久,一只只小手如同雨后春笋般举起,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发现新知的喜悦。
“老师,我找到了《山行》中的‘寒山’、‘枫林’和‘霜叶’。”一个孩子率先发言,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紧接着,其他同学也纷纷补充,“《赠刘景文》里提到了‘荷尽’、‘菊残’、‘傲霜枝’和‘橙黄橘绿’。”还有的孩子兴奋地分享道:“而《秋夜所见》中的‘萧萧梧叶’、‘寒声’、‘秋风’与‘促织’。”
我微笑着点头,目光中满是对孩子们敏锐观察力的赞许与鼓励。那一张张充满好奇与求知的脸庞,仿佛正引领着我步入一个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我深知,这简短的一刻,虽是对他们观察能力的认可,却也只是我们共同踏上文学探索之旅的起点,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的美景与深刻的情感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于是,我缓缓展开话语,试图引领他们更深入地走进那片由诗词构建的广袤天地:“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即便是同样的季节——秋天,在杜牧的笔下,它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与绚烂,那山间小径旁,枫叶如火,映照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与向往;而在苏轼的眼中,秋天或许化作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丰收与宁静,野外果园里,果实累累,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循环的深刻感悟。至于叶绍翁,他则在《夜书所见》中描绘了一幅‘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的乡村秋夜图,那淡淡的乡愁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悄然在字里行间流淌。”
我顿了顿,让这份意境在他们心中慢慢沉淀,然后继续说道:“这一切的不同,不仅仅源自于自然景物本身的千差万别,更在于每位诗人那颗敏感而细腻的心。他们如同拥有魔力的画师,以文字为笔,以情感为墨,将眼中的世界绘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而每一幅画卷背后,都藏着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温婉细腻,有的则是对生命深刻的哲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像那些伟大的诗人一样,用心去聆听每一句诗的低语,去想象那些跨越时空而来的生动画面。闭上眼,让心灵随着诗句的指引,穿越至那片枫林、那片果园、那个乡村的夜晚,去感受那份来自千年前的情感波澜,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相信这样的旅程,将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说完,我期待着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是对文学之美的向往。而我,作为他们的引路人,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期待,因为我知道,这趟探索之旅,将会是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