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沙丘之变
秦始皇东巡归来,一路的奔波加之多年来繁重的政务操劳,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当队伍行至沙丘时,嬴政终是病倒了,且病情每况愈下,沉重得如同这漫天压顶的乌云。
在沙丘的行宫中,秦始皇躺在奢华却冰冷的病榻之上,面色如纸般苍白,气息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他那曾经犀利如鹰隼的目光此刻也变得黯淡无光,然而他的心中却依然牵挂着自己一手缔造的大秦帝国的未来。
此时,朝中的局势如同暗潮涌动的深海,看似平静,实则危机四伏。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天性仁厚,心怀天下,其倡导的宽政缓刑理念深受百姓的拥护和部分大臣的支持。他为人正直,勇敢且有决断,在军中也颇具威望,与蒙恬将军更是交情深厚。
而幼子胡亥,在赵高的刻意纵容与教唆下,整日沉浸于玩乐之中,对治国之道毫无兴趣和才能。但赵高深知,胡亥易于操控,若能助其登上皇位,自己便能在背后掌控实权,为所欲为。
赵高,这个在宫廷中摸爬滚打多年、心机深沉的宦官,敏锐地察觉到了秦始皇大限将至,也看到了自己权力欲望实现的机会。他深知一旦扶苏继位,以扶苏的刚正不阿和明察秋毫,必然不会容忍他赵高的种种奸诈行径,自己往昔所积累的权势与财富都将化为泡影。
于是,赵高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一场惊天的阴谋。他首先将目标锁定在了丞相李斯身上。
在一个阴暗的密室中,赵高与李斯秘密会面。赵高的眼中闪烁着狡黠而阴毒的光芒,他压低声音对李斯说道:“丞相啊,如今陛下病重,危在旦夕。一旦陛下驾崩,若扶苏继位,以他与蒙恬的关系,您想想,您这丞相之位还能坐得安稳吗?蒙恬在边疆屡立战功,又与扶苏亲近,届时他必取代您的位置。”
李斯听闻,心头猛地一震,额头上不禁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自己与蒙恬之间存在着嫌隙,且扶苏的治国理念与自己多有不同。
“但违背陛下旨意,篡改遗诏,乃是诛九族的大罪啊!”李斯声音颤抖,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挣扎。
赵高却步步紧逼,继续蛊惑道:“丞相,您为大秦鞠躬尽瘁,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一旦扶苏上位,他定会推行自己的那一套政策,您多年来的努力和功绩都将被否定。难道您甘心在新君即位后,落得个身败名裂、一无所有的下场?而胡亥年幼,若您助他继位,凭借您的智慧和经验,必能掌控朝局,继续施展您的宏伟抱负,名垂青史。”
李斯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对秦始皇的忠诚和对律法的敬畏,另一方面是对权力的贪恋和对未来的恐惧。他在这两难的抉择中痛苦地煎熬着,额头上的青筋暴起,双手紧紧握拳。
赵高见李斯动摇,又添油加醋地说道:“丞相,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要我们联手,事成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倘若犹豫不决,待扶苏即位,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最终,在赵高的巧舌如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极度恐惧下,李斯的理智被欲望所吞噬,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迈出了这万劫不复的一步。
与此同时,秦始皇的病情急剧恶化。他在意识尚存的最后时刻,拼尽全身力气,立下遗诏,指定扶苏为皇位继承人。
“速召扶苏回咸阳,主持朕之丧事,继朕之位。”秦始皇的声音微弱却坚定,他相信扶苏能够继承自己的大业,将大秦帝国带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然而,这份承载着秦始皇最后期望的遗诏尚未送出,便被赵高的心腹暗中截获。
赵高拿到遗诏,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他毫不犹豫地篡改了遗诏的内容,将皇位继承人改为胡亥,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和蒙恬。
“此事若败露,我们都将遭受灭顶之灾。”李斯看着被篡改的遗诏,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
“丞相放心,只要我们做得滴水不漏,封锁消息,谁能知晓其中的猫腻?”赵高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阴狠。
远在边疆的扶苏接到赐死的诏书时,犹如遭受晴天霹雳,整个人都陷入了绝望和悲愤之中。
“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扶苏泪如雨下,欲拔剑自刎。
蒙恬连忙上前,紧紧握住扶苏的手,劝阻道:“公子,此事蹊跷万分,恐有奸人从中作梗,切不可轻易相信这诏书,当查明真相再做决定。”
但扶苏为人忠厚老实,坚信君父之命不可违,认为诏书不可能有假,最终还是选择了遵从旨意,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充满希望的生命。
蒙恬不肯就死,坚决要求查明真相,却被赵高派去的使者无情地囚禁起来。
消息传到咸阳,朝中一片哗然。一些忠臣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和怀疑,但在赵高的严密监控和淫威之下,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为大秦的未来担忧。
百姓们听闻扶苏自尽,无不悲痛欲绝。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瞬间熄灭,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沙丘之变,如同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这场充满阴谋与背叛的剧变,使得大秦帝国的政治局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赵高凭借篡改遗诏,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他在朝廷中肆意铲除异己,那些曾经直言进谏的忠臣良将纷纷被他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甚至惨遭杀害。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噤若寒蝉,乌烟瘴气。
赵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教唆秦始皇的近臣对百姓横征暴敛,加重赋税和徭役。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这天下还是我们的天下吗?”百姓们在沉重的负担下苦苦挣扎,对朝廷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而此时的赵高,却在权力的漩涡中得意忘形,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在将大秦帝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斯在事成之后,并没有如他所期望的那样高枕无忧。相反,他的内心被无尽的愧疚和悔恨所折磨。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常常独自坐在书房,回想起自己一生为秦的功绩,再想到如今因为一时的贪婪和短视而犯下的弥天大错,不禁老泪纵横。
“我李斯一生为秦,忠心耿耿,却在关键时刻被权力蒙蔽了双眼,铸下如此大错。”李斯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但此时,他已深陷这权力斗争的泥潭,无法脱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高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他不再满足于与李斯共享权力。于是,他开始设计陷害李斯,试图将其彻底铲除,以实现自己独揽朝政的野心。
“你李斯不过是我赵高手中的一颗棋子,如今已没有利用价值了。”赵高对李斯越来越轻视,不断寻找机会将其置于死地。
李斯为了自保,不得不与赵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争斗。然而,他在赵高精心策划的阴谋诡计面前,逐渐力不从心,处于下风。
最终,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锒铛入狱。在阴暗潮湿的牢房中,李斯望着那一方小小的天窗,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悲愤。
“我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今日之死,罪有应得。只可惜,大秦帝国的未来……”李斯在刑场上留下了悔恨的泪水,然而一切都已为时已晚。
沙丘之变的影响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大秦帝国的根基在这场变乱中被严重动摇。百姓们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了整个帝国。曾经辉煌无比的大秦帝国,在这场变乱之后,风雨飘摇,走向了衰败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