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统一度量衡
在成功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后,嬴政深刻认识到统一度量衡对于巩固大秦统治、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他端坐在咸阳宫的大殿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群臣,语气坚定地宣布了他的宏伟决策。
“朕决意统一度量衡,消除以往的混乱与差异,使我大秦境内度量衡标准一致,商贸往来有序,经济繁荣昌盛。众爱卿当全力协助,不得有误!”嬴政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殿中回荡,彰显着他的决心和权威。
丞相李斯立刻出列,恭敬地拱手道:“陛下圣明,统一度量衡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臣定当鞠躬尽瘁,协助陛下完成此千秋功业。”
嬴政微微点头,示意李斯继续阐述具体的方案。
李斯深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首先当确定统一的度量衡标准。臣建议以商鞅所定之秦制为基础,加以完善和规范。长度以寸、尺、丈为单位,其中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重量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容积以升、斗、斛为单位,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嬴政手抚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善!但如何确保这标准能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行且准确无误?这是关键所在。”
李斯略作思考,回答道:“陛下,可先由宫廷工匠制作标准的度量衡器具,如尺、秤、量器等,分发至各郡。各郡再依照此标准复制,分发至各县、乡。同时,颁布明确的法令,对违反统一度量衡标准的行为予以严惩。”
嬴政点头认可,随即果断下令道:“着令宫廷工匠速速打造标准器具,不得有丝毫偏差。若有延误或质量不达标者,严惩不贷!”
宫廷工坊内,瞬间忙碌起来。经验丰富的工匠们被召集在一起,他们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个个神情专注,一丝不苟。
负责打造尺子的工匠,选用了质地坚硬、纹理均匀的木材,经过精细的切割、打磨和校准,确保每一把尺子的刻度精确无误。他们用最细的丝线和最准的量具,反复测量刻度之间的距离,稍有偏差便重新制作。
“这尺子的刻度一定要清晰准确,不容有半分差错!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统一度量衡的大业。”负责的工匠头目神色严肃,目光紧盯着每一个制作环节。
“是,大人!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工匠们齐声回应,手中的工具不停地忙碌着。
负责铸造秤砣的工匠们,则在熔炉旁挥汗如雨。他们精心调配金属的比例,确保秤砣的重量精准。每一个秤砣成型后,都要经过多次称重和校准,与标准重量相差一丝一厘都要回炉重铸。
量器的制作更是复杂,工匠们需要考虑到容器的形状、容量和刻度的标注。他们用最精密的量具测量容量,用最细腻的笔触绘制刻度,力求每一个量器都完美无缺。
经过数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第一批标准度量衡器具终于打造完成。嬴政亲自前来检视,他拿起一把尺子,仔细比对刻度,又用标准秤砣称了称重物,再用量器测量了液体的容量,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不错,此乃精工之作。速速分发至各郡。但沿途要小心护送,确保器具完好无损。”嬴政下令道。
标准器具被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箱子里,外面包裹着厚厚的锦缎以防磕碰。朝廷派出的使者率领精锐士兵,组成护送队伍,带着这些珍贵的标准器具奔赴各郡。
在各郡,郡守们接到朝廷的命令和标准器具后,丝毫不敢怠慢。他们立即召集当地最优秀的工匠和各级官员,在郡府大堂举行了庄重的仪式。
“陛下有旨,统一度量衡,关乎国之根本,利于民生,利于商贸。尔等务必严格按照标准复制,逐村逐户宣传教导,不得有误!若有懈怠或阳奉阴违者,定以国法论处!”郡守们神色严肃,声音洪亮,向众人传达着嬴政的旨意。
工匠们根据标准器具开始大量复制,他们不敢有丝毫马虎,严格按照标准的尺寸、重量和容量进行制作。每复制一批器具,都要经过郡守亲自检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官员们则分组深入到乡村和市井,向百姓们宣传新的度量衡标准。他们带着标准器具,在集市上设立摊位,向过往的百姓详细解释。
“乡亲们,从今往后,这度量衡都统一啦。这尺子,一寸就是这么长,十寸就是一尺,十尺就是一丈。买东西卖东西,都得按这个新标准来,可不能乱了。”官员们耐心地解释着,一边拿着尺子比划,一边用实物举例。
“这秤砣,十六两就是一斤,称重的时候可要看准了。”说着,官员们现场演示如何使用新的秤砣进行称重。
然而,推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地方的商人习惯了旧有的度量衡,对新标准心存抵触,试图暗中继续使用旧标准以谋取私利。
在一个繁华的集市上,一位自以为精明的商人偷偷使用旧秤砣称重,企图欺骗顾客。但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巡查官员的敏锐目光。
“大胆商人,竟敢违抗朝廷法令,使用旧度量衡!你可知这是重罪!”官员怒喝道,声音响彻整个集市。
商人吓得脸色苍白,连忙跪地求饶:“大人饶命,小人一时糊涂,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以后再也不敢了。”
官员严肃地说道:“念你初犯,罚没此次货物,以儆效尤。若再犯,定严惩不贷!”
此事迅速在集市上传开,其他商人纷纷引以为戒,不敢再私自使用旧度量衡。
为了确保统一度量衡的顺利进行,嬴政还下令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成员包括官员和从民间选拔的公正之士。
“你们要仔细检查市场上的每一笔交易,每一个量具和衡器。若有违规者,即刻上报,绝不姑息!”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对下属们再三叮嘱。
在一次例行检查中,监督人员发现一家店铺的量器不符合标准,容量略有偏差。监督人员当即对店主进行了处罚,不仅没收了违规的量器,还责令其立即更换为标准量器,并在店铺门口张贴告示,警示众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统一度量衡的工作逐渐深入到了大秦的每一个角落。
在广袤的农田里,农民们用新的尺子丈量土地,计算着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预期收成。
“有了这统一的标准,咱种地心里也更有数啦。以前的尺子五花八门,现在可好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位老农笑着说道,眼中充满了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在热闹的商铺中,商人们使用标准的秤砣和量器进行交易,不再有因为度量衡不同而产生的争议和纠纷。
“这统一度量衡真是好,买卖公平,大家都放心。以前和外地商人做生意,总是因为度量衡的问题麻烦不断,现在可省事多了,生意也更好做了。”一位商人感慨道,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边境地区,由于消息闭塞,交通不便,对新的度量衡标准仍不太了解。
嬴政得知后,立即派遣使者和宣传队伍深入这些地区。他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带着标准器具和宣传资料,耐心地为当地百姓讲解。
“大家听好了,这一寸就是这么长,这一斤就是这么重。不管你们在多偏远的地方,都是大秦的子民,都要遵循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宣传人员拿着标准器具,不厌其烦地向当地百姓解释,直到他们完全明白为止。
经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秦帝国终于实现了度量衡的完全统一。
在一次盛大的丰收庆典上,嬴政望着热闹非凡的集市和百姓们喜悦满足的面容,心中充满了自豪。
“统一度量衡,乃强国之基。朕要让大秦的繁荣昌盛,延续千秋万代。今后,我们还要在更多的方面实现统一和规范,让大秦成为一个真正强大、有序的帝国!”嬴政高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但他也清楚,这只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使命等待着他和大秦的子民们共同去面对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