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养生保健与中医体质

一、养生保健与中医体质相关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因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盛衰偏颇,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中医体质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个体的体质特征,通过合理的养生保健方式,使失衡状态的体质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最终目的。因此,中医养生保健对调整和改善体质、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

二、体质分类

(一)经典体质分类

在《黄帝内经》中早已对人体体质有了分类,主要分为四种。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然后又根据五音的太少,以及手足三阳经气血多少反映在头面四肢的生理特征,将每一类型再分为五个类型,共为二十五型,统称“阴阳二十五人”。本法强调以人体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为体质的分类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2.阴阳太少分类 《灵枢·通天》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无阴)、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阴阳和平(阴阳气和)之人五种类型。这是根据人体先天禀赋阴阳之气的多少,来说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分类方法。

3.禀性勇怯分类 《灵枢·论勇》根据人体脏气有强弱之分,禀性有勇怯之异,再结合体态、生理特征,把体质分为两类。其中,心肝胆功能旺盛,形体健壮者,为勇敢之人;而心肝胆功能衰减,体质羸弱者,多系怯弱之人。

4.体型肥瘦分类 《灵枢·逆顺肥瘦》依据人体的不同形态,将人分为肥人、瘦人、肥瘦适中人三类。《灵枢·卫气失常》又将肥人分为膏型、脂型、肉型三种,并对每一类型人的生理差别,如气血多少、体质强弱做了细致描述。由于人到老年,形体肥胖者较多,所以本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老年人体质的分型方法。

(二)现代体质分类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为了使体质理论更好地与临床辨证用药相结合,突出实用性,现代常用的体质分类法依据不同体质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和适应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现代常用的中医体质类型是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等九种类型。

1.平和质(A型) 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总体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以体形匀称健壮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随和开朗,心理素质好。平素患病较少,即使患病,恢复也较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2.气虚质(B型)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总体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以肌肉松软不实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弱。有的可见面色萎黄或淡白,口淡少华,毛发不泽,头晕,健忘或便溏等。性格内向,胆小不喜冒险。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症,病后康复缓慢。因气虚卫外失固,所以对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受风、寒、暑、湿之邪。

3.阳虚质(C型)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阳气不足为总体特征,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以形体白胖不实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耐夏不耐冬、耐热不耐寒,易感风、寒、湿之邪。

4.阴虚质(D型) 先天不足,如父母孕育时体弱,或年长受孕;或后天失养,纵欲耗精,积劳阴亏;或曾患严重出血等疾病。以阴液亏少为总体特征,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阴虚内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以体型偏瘦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目干涩,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疾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之邪。

5.痰湿质(E型) 先天遗传,或后天饮食失衡,过食肥甘厚腻,起居失常,缺乏运动等,造成水液内停而痰湿内聚。以痰湿凝聚为总体特征,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以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身重不爽,苔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疾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6.湿热质(F型) 先天禀赋不足,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或脾失健运,水湿滞留,遇到湿热之邪侵袭而致火热内蕴。以湿热内蕴为总体特征,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以体型中等或偏瘦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性格容易心烦急躁,易怒。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7.血瘀质(G型)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或情志抑郁,气血瘀滞,或久病入络等。以血行不畅为总体特征,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内阻的表现为主要特征,以胖瘦均见、多见瘦者为形体特征。常表现为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女性易痛经、经色紫黑血块,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或结代。性格易烦,健忘。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胸痹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受寒邪。

8.气郁质(H型) 先天遗传,或精神刺激,暴受惊恐,所欲不遂,忧郁思虑等。以气机郁滞为总体特征,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情志不畅而气阻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多以体型瘦为形体特征。常见表现为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善太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总体发病倾向为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阴雨天气症状加重。

9.特禀质(I型) 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生理缺陷者。以先天失常为总体特征,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过敏体质者,形体特征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形体特征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过敏体质者,常表现为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性格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总体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在过敏季节易引发宿疾。

三、体质可调

体质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受到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形成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决定着它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虽然先天禀赋、年龄、性别等内在因素决定着体质的相对稳定性,但是精神活动、饮食营养、生活起居、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体质的动态可变性决定着体质可以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综合调摄方式,将偏颇的体质状态向平和质调整。因此,中医体质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偏颇体质的个体特征,采用相应的、合理的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形体锻炼、药膳食疗、经络养生、药物调摄等中医养生保健综合调养方法和措施,使体质偏颇的失衡状态得到改善与调整,从而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