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八股文兴盛,始于宋慎
宋慎朝那方向望去,才知晓反对八股文的人是翰林院编修吴沉。
这吴沉,自闻以学问品行而出名,起先老朱倒是颇为宠信他,以翰林院待制身份,召他侍候于左右,后来吴沉因犯事,降职为翰林院编修。
因为朱元璋最近有了宋慎这个“新欢”,忘记了吴沉这个“旧爱”。
“吴浚仲,众儒皆称好,唯有你一人唱反调,咱也觉得这八股文规整严谨,适合研究写作啊。”
“回禀陛下,规整严谨倒也不假,下臣只是认为这八股文实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拥有一个好壳子,却丢了内在的灵魂。”
宋慎颔首。
他当然知道八股文有弊端,但是洪武元年的文坛文风,已经在向完善的八股文章靠齐。
历史上也是洪武三年,明朝就已经规定八股文为科举考试正式文体了。
宋慎也只是提前将八股文搬上了台面。
“哦?你的言论也太过于危言耸听了。”
朱元璋听完十分不喜,摇头否定了吴沉的想法。
“我等皆支持宋慎,希望陛下能够推广八股文,待日后恢复科举后八股文可放置其中。”
陶安见风使舵,加大力度称赞八股文。
宋濂略有一丝迟疑,但是他也认为八股文虽然有弊端,但对目前的洪武年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创新的文体,当属于利大于弊。
目前的情况来看,吴沉确实有一些危言耸听。
不过他宋濂哪里知道明中后期八股文才会走下坡路,进而衍生出一批只为读书而读书的读书人。
“你们!你们!”
吴沉环顾四周,瞋视众人,尤其是瞪眼盯着宋慎,盯到宋慎头皮发毛。
吴沉面目略显一些狰狞,但是他也不好发作,只好缓缓对宋慎说道:
“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但是若日后文坛崩溃,你宋子畏,和你的八股文,就是罪魁祸首。”
“吴浚仲,说的什么鬼话,妖言惑众!滚出去!”
朱元璋有点恼了。
这吴浚仲还真是不知好歹,完全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朱元璋看中的东西被吴沉这么一贬低,心里对吴沉的那点好感荡然无存。
“你大可不必这样担心,我自己创作的八股文,我迟早有一日将它修正。”
“修正……你修正!哈哈哈哈……”
吴沉仿佛在听一个天大的笑话一样,仰天长笑。
“给朕拉走!拉走这个货!”
朱元璋也是看他烦了,挥挥手,两个宫中侍卫左右开弓,拉走了大笑的吴沉。
大本堂门外。
“放开我!放我我!”
“咔啪!”
两个侍卫直接放手,将吴沉扔在地上。
“吴翰林,你赶紧走吧!”
“陛下本来正在兴头上,你可真会浇冷水。”
这两个侍卫目睹了全程。
他们两个人大字不识,也不知道啥是八股文,但是他们只看见了吴沉一个人唱反调,招惹陛下生气。
“你们两个农俗愚夫岂能懂这其中的道理!”
吴沉瞪了他们两眼,也知道自己在留在这里于事无补,不如趁早离开。
等吴沉回到自己的府邸,回忆起这件事情,仍然心有不甘。
翌日,宋慎的八股文章传遍整个翰林院,吴沉拿来一张刊印,看完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此刊印尚且只是在翰林院,但是吴沉忧虑,不出多久,这八股文只怕会出现在大明各个地方。
因为吴沉作为朱元璋曾经的内臣,他能猜到朱元璋的小心思。
“陛下真是误听佞言,竟然真的准许刊印文章,此文不可传,传则数百年自由文学必遭受打击。”
吴沉当务之急,写信给自己的母院,并且将刊印的文章折叠起来,一并塞进信封中。
“此事还需要母院协助,抵制八股文。”
而母院位置,则是江西婺源。
……
江西婺源,明经书院遗址。
遗址后山,立了几间茅草庐,庐内聚众六十余人,他们是明经书院儒学子弟。
虽然明经书院至正十三年被催毁于兵乱中,但是山长余元启、李惟诚等师生相安无事,他们重新挂牌立院,只是找了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
山长余元启面色落寂。
当年明经学院也是“学者盈千人”的大书院,现在只剩六十余人,前后落差令人唏嘘。
不过余元启刚升腾起的一丝落寞,很快就被压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盱衡厉色,大骂不已:
“红巾贼自从占了我大元半边天下,就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你们瞅瞅,这个什么八股文,纯纯败坏我儒学文义,此乃糟粕!我等必须抵制。”
余元启扔掉吴沉信封。
“山长说的对,八股文不可取,我们联合其他江南书院,共同抵制八股文!”
一众学生附和道。
遂余元启亲自写文,以“八股文乃红巾贼寇思想控制之手段”为标题,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数千字,弟子暗中刊印,将文章送于江西九江的景星书院。
(景星书院元末同样被隳毁一炬,只剩遗址。)
而景星书院再送于稼轩书院。
整个江西读书人几乎七八成知晓八股文之事。
而首倡八股文的宋慎,也是狠狠“火”了一把。
这也导致后来的民间流传,八股文兴盛,始于宋慎。
尤其是在二百多年后,后辈顾炎武翻阅洪武史册,评价宋慎,八股文倡导推行一事,让宋慎奸佞之名更盛“剥皮揎草”之过。
当然这是后话。
不过随着提倡八股文的浪潮越来越高,高逊志找到宋慎,将儒家经义摔在宋慎脸上。
“宋子畏,你可有大罪了,这八股文以后肯定是个问题,到时候你别被一些儒生指着鼻子骂才后悔。”
“若是我有一日不再习儒学,莫非也要去剃个头去学竺干吗?往后这群儒生再怎么辱骂我,我宋子畏也毫不在意。”
宋慎开玩笑说道。
“别价,你若是做了和尚,那我干脆弃官抛俗,也去剃个度,陪你做一个风流和尚,岂不快哉?”
高逊志看着宋慎“小不正经”,他也是回怼了宋慎一句。
竺干则是佛,自天竺而来,佛在元鞑子统治时期颇为盛行,其中禅宗和密宗则是代表。
哪怕是兵荒马乱数年,佛学也是经久不衰。单单是至元二十八年全国仍有寺院两万四千余所,经过登记的僧尼凡二十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