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理发
6月15日上午,广州南沙港,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码头上,人群熙熙攘攘,气氛热烈而庄重。
一艘巨型货轮静静地停泊在水边,准备迎接一件“国之重器”。
张磊站在人群中,目光紧紧盯着那即将启程的庞然大物——岭澳二期项目4#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这台长13米多、重320多吨的核岛核心设备是广州南沙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
“骄傲。”旁边,熊哥兴奋地指着那巨大的压力容器。
张磊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设备国产化是核电事业的里程碑,是无数人心血的结晶。”
东方电气集团的首台百万千瓦核电站压水堆反应堆压力容器,由盐田港运达。
看着这庞然大物,张磊明白,这次的压力容器发运,意味着我们真正掌握了百万千瓦核电站压水堆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技术。
虽然张磊只是“观摩者”,但是作为岭澳二期核电“建设者”,这是一份集体荣耀。
“要求高,工期短。”
运送重载车,在码头缓缓启动,将压力容器运“回家。”
这个压力容器可是核电站的‘心脏’,它要长期承受高温、高压和辐照,确保60年的安全运行寿期。这对我们的材料、制造和检验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明白。”张磊行注目礼。
噼里啪啦!
鞭炮声。
谈话间,发运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码头上空冉冉升起。
随后,一系列隆重的仪式逐一进行,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庄重与神圣。
交货——验货——签收。
当最后一道程序完成,重载车辆启动,准备驶向深圳大鹏。
张磊站在码头上,目送着那巨大的压力容器渐渐远去。
回首过去,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振兴国内装备制造业、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的政策如同灯塔,照亮了核电事业前行的道路。
核建公司在这条道路上勇往直前,以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为舞台,精心策划了一场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大戏。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这里,不仅是一个核电站的建设现场,更是一个国内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的“试验田”。
“高起点,严把控”,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国内制造企业的核安全文化。
他们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了一个以国内制造企业为主导的设备国产化机制,力求构筑起“以我为主”的核电设备供应体系。
“穹顶吊装“作为核电工程重心由土建转向安装的“里程碑”,让张磊日后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3Rx转向4Rx,四号核岛建设变成了工作重点,利用这难得的空闲,张磊“鸡窝”头是要修理一下了,否则“熊猫眼”搭配“鸡窝头”,太扎眼了。
核电新村对面,几排低矮的农民房静静地伫立着,它们虽不起眼,却是众多打工者和夫妻工人的温馨避风港。
仅一条街之隔,一家理发店与核电驻地遥相呼应,距离不过三四十米。
张磊对这里的工作已驾轻就熟。下班后,他摸了摸后脑勺那夹杂着汗水和灰尘的长发,径直走向赖老头的理发店。
店内,赖老头一见到张磊,便笑眯眯地迎了上来:“小张,来啦!”
“哎,赖叔,又来麻烦您了。”张磊笑着回应,随即在椅子上躺下,准备享受一次心灵与头皮的双重放松。
“老样子?平头加洗剪吹?”赖老头熟练地问道。
“嗯,赖叔,再给头皮好好按摩下,最近痒得不行!”张磊补充道。
“你们这些小青年啊,发量是越来越少了!”赖老头一边给张磊套上理发布,一边摇头感叹。
“赖叔何时也忧国忧民了?”张磊打趣道。
“嘿,你这小子!”赖老头笑骂了一句,随即开始熟练地“咔嚓咔嚓”,操作起剪刀。
随着剪刀的咔嚓声,赖老头的话语也缓缓流淌开来:“小张啊,你知道吗?咱们脚下这片土地,可是有着深厚的爱国历史底蕴呢。”
此时,店里的电视机正播放着新闻联播。赖老头的话语仿佛打开了时光的大门,将张磊的思绪带入了遥远的历史长河。
“哦?赖叔,您给我讲讲好吗?”张磊好奇地问道。
“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在明朝的时候,为了抵御外敌,朝廷在这里设立了军事要塞。
守将和士兵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保家卫国。
在烽火连天的年代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鹏所城也逐渐从军事要塞变成了普通的城镇。
但是,那份保家卫国的精神却一直流传了下来,由我们这些后人来守护。
“跟你们,多像?”
“我们?”张磊思索着。
这些在核电新村建设的工人们一样,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到深圳大鹏镇,成为“新时代的守将和士兵啊。”
理发完毕,张磊付了钱,和赖老头道别后,便走向了隔壁的小卖铺和饭店。
其实,这都是赖叔一家的产业。赖叔管理理发店,他婆娘和女儿、女婿则管理小卖部和小饭店,俨然“赖氏”集团。
此时,赖老头的老伴正在忙碌地准备着夜宵。张磊笑着打招呼:“阿姨,来碗粥吧。”
“啥口味?几个人?”阿姨热情地问道。
“海鲜煲,三个人。”张磊想了想,回应道。他约了贺斌和金珠,毕竟之前他们在KTV宴请了自己,这次得回请一下。
阿姨递了个生锅给张磊,说道:“现在煮吗?我看你朋友还没到?”
“煮上吧。”张磊点点头,找了个位置坐下,“吧嗒”开启一瓶冰镇可乐,静静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