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在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6章 三郡之地

南安郡的几个将领,急匆匆的进了太守府,求见陈休之,正好见得他正白衣素服,跪地祈祷。

几个将领面面相觑了一会,不敢打扰,直到陈休之祈祷完,才急忙上前询问:

“府君,贼军兵势甚众,我们郡兵却只有不到两千,

原道城大,这点兵力实在有些捉襟见肘,若不加紧征兵,待他们打造好攻城器械,恐难抵挡。”

“诸君勿忧!”

陈休之自信满满的笑道:

“本府已向天师求得鬼兵,今晚贼兵必破!”

一众将领听后,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府君勿要说笑,此等大事,如何能寄托在鬼神上?还是尽快召集民壮为好。”

陈休之听后,顿时怫然不悦,

他指了指供台上的一些灰烬:

“尔等哪知本府的用心良苦?

去年本府下令多收了五次口算,征集来的钱财分文未取,亲自上天梯上送与刘弘刘天师,这才好不容易向他老人家求得一张鬼符,

如此珍贵的神物,本府为了南安郡的安危,方才已毫不犹豫的使用了,定能招来十万鬼兵,杀散贼军!”

陈休之说完,不愿再与众将多谈,继续坐在祭坛前:

“你等都退下吧,勿要扰了本府向天师祈祷。”

众将面面相觑了一会,只得无奈的离开了太守府。

当晚,秦州兵的营地四周阴风吹了一夜,却无事发生。

翌日清晨,刘胜下令四面攻城,顿时鼓声如雷,喊杀震天。

豲道县城虽然比不了襄武、上邽,但作为南安郡治所在,也是陇右地区有数的大城,

现在刘胜麾下近八千人合力攻城,人皆争先,

而南安郡兵却仅有不到两千人,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弱,分守这么大的一座城池,可谓处处都是漏洞。

于是攻城之后,不到一个时辰,身先士卒的弓蚝便第一个先登西墙,一路杀散守军,打开了城门。

刘胜、啖青见了,都大感诧异:

“怎会这般轻易就破了豲道城,难道其中有诈?”

刘胜于是下令全军提高警惕,谨慎入城,直到并围了太守府,将陈休之生擒,才终于放下心来。

那南安太守陈休之见了刘胜后,一脸的难以置信:

“君等昨晚,是如何抵御本府的十万鬼兵的?”

田贲等人都笑了:

“什么鬼兵?我们昨晚只觉得甚是凉快,睡得比前几天舒服多了,没见到有鬼兵。”

陈休之听后,失魂落魄的喃喃自语道:

“刘弘误我,刘弘误我!”

……

天水、陇西、南安三郡,天水最是富庶,控御通往关中的水路要道,商贸繁盛,算民三十多万,

陇西略逊一筹,也有二十余万算民,且连通河湟,位置紧要。

至于南安郡,算民通通集中在南部的新兴、中陶、豲道三县,只勉强有个十万人而已。

而南安郡的北部,连接金城郡,地域广阔,却一个县都没有设,居住的全是羌氐胡族。

不管如何,在夺取了南安郡后,刘胜已有了连成一片的三郡之地,

若能再得金城、略阳两郡,秦州刺史的名头,就算是名副其实了。

不过这两郡都不太易得,

刘胜此番离开上邽,已收获颇丰,不好一口吃成胖子,于是让啖青留守南安郡,然后班师回上邽休整。

回到上邽后,刘胜首先让人将太守府的匾额,升格为了刺史府,接着于府中设宴庆功。

席间,刘胜不时眉头紧锁,心中有些郁闷的想:

“我现在虽说已是一州之刺史,然而身上的气运,仍是橙黄色中带着金星光点,明显连太守命格都还不是……”

如果长久名不配位的话,是极容易遭到反噬的,

到那时,便会“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多不胜数,

就如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在秦末一开始仅以九百戍卒造反,竟很快便迅速壮大,挑得天下俱反,被推举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但没过多久,陈胜便兵败身死,让人叹息。

近的例子,则是那位一度拥兵十余万的征东大将军梁犊,掠长安、出潼关,攻洛阳,屡败朝廷中央禁军,势不可挡。

但最后,也是一战身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刘胜布衣出身,若不能尽快让自己凝聚出紫气,恐怕也坐不稳这秦州刺史之位……

“明公,何事忧心?”

这时,沈峻见刘胜有些神不思属,连忙出言询问。

刘胜道:

“我这秦州刺史之位,虽为众贤推举,若不得大国承认,似乎终是不美。”

沈峻沉吟了一会:

“然而邺都虽为冉闵所据,其人所创的魏国,却令不出邺城,恐怕也难称大国。”

刘胜问他:

“我欲遣使去建康,求晋朝天子册封,君以为如何?”

众人听后,都不由的大皱眉头。

沈峻道:

“晋室自弃中原已数十年,一心偏安江左,内斗不休,无心北伐,求其册封恐怕没什么益处。”

“话是这么说,然而晋室毕竟曾是天下正统……”

其实,刘胜本人也对偏安的晋朝没有半点好感。

不过晋朝毕竟是正统所在,若能得到建康朝廷的一纸册封,或许能让他加快命格的改变速度,进而坐稳秦州。

此外,凉州张氏虽然割据地方多年,其实明面上也是一直奉晋朝为正朔,使用晋朝年号,接受晋朝册封的。

若刘胜也接受了晋廷册封,或许能与这个强邻交好,可谓一举两得。

而且陇右与晋廷的地盘,还隔着仇池、成汉两国,完全可以只名义上臣服,而自行其是……

有着上述的诸多考虑,刘胜最终还是决定了遣使去江东,

至于使者的人选,刘胜还没说什么,卫傥便已主动请缨:

“出使之事,舍我其谁?”

刘胜欣然道:

“有卫公出使江东,我必无忧!”

卫傥可是天下知名的名士,早年间就因一篇《三台赋》,而名传大江南北,

因此即便建康文风甚盛,他去了也肯定不会受辱,更容易完成刘胜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