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引 乡村振兴中国经验

减贫,是全人类未竟的共同事业。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上,中方宣布将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1000个扶贫培训名额。扶贫培训班,正是中方落实这一重要承诺,搭建国内外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及有关地区友好合作的具体举措。了解减贫与发展案例,共享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2023年6月15日至21日,一届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在青岛顺利举办。

七天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四国的七十多名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学员,从村民们幸福的笑容里,从一次次零距离互动交流中,了解中国乡村振兴的故事,探寻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密码。

一场讲座“拖堂”40分钟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6月17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学术会馆内,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的声音洪亮敦厚、铿锵有力,“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既有科学的总体设计,又有丰富的地方实践;乡村振兴也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久久为功”。刘新民注视着会场内坐着的听众,目光炯炯有神,他们是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四个上合组织国家的七十多名学员。

台下异常安静,只有笔记本翻页的声音。伴着同声传译,学员们有的手不释笔地快速做着笔记,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刘校长身后的大屏幕,浏览着一页页幻灯片展示的关键信息。

作为青岛市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团长,刘新民以题为《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国经验》的报告,开始了上合组织扶贫培训班的培训课程,从中国农村改革的演变、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国乡村治理的经验、中国经验的核心观点四个方面,将中国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娓娓道来。

“山东是中国特色减贫模式的缩影。”刘校长以乡村振兴中的齐鲁样板为例,深入剖析了很多减贫案例的框架体系,“就像建房子,先要搭建好‘四梁八柱’。”

同天下午,培训课程继续进行,该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尚书旗教授在台上讲授着:“中国农机发展,正向智能化、操作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堂学术报告会内容是关于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精准农业应用与创新发展的。尚教授身后的幻灯片随着讲课内容不断闪动,不知不觉间,幻灯片定格在最后一页,一小时的报告会结束。此时,学员们却没有离开会场,此前的安静被他们打破,问题一个接一个抛给台上的尚书旗教授——

“在农田灌溉方面,中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有学员起身提问。

“在中国的农田里,缺水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我们现在推广节水灌溉,有微喷灌溉、滴灌、渗灌等,努力实现水肥一体化。比如我们在行间铺设滴灌带,一米长的滴灌带成本不到两毛钱,一亩地算下来才花几百块钱。这几年节水灌溉材料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满足了生产需要,这些节水材料和方法都可以分享给大家。”尚教授顿了顿,“我本人还担任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IAMFE)主席,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介绍大家加入这个组织。”

尚书旗教授所说的国际田间试验机械化协会是非营利性国际学术组织,目前该协会在全世界10余个国家有分会,共与13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他现场发出“邀请函”后,马上收到了一波热烈的回应,“这些先进的农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各国学员都在议论着。

亚美尼亚经济部农业加工司的农业加工援助局局长阿拉克·阿拉米扬接着提问:“养牛业是我们国家畜牧业的主要分支,我们国家投资建设了一些青贮窖,对饲料的储存方法一直在做探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用青贮窖储存饲料的这种方法,在中国慢慢要被淘汰。把一个缺点放大来看,中国有的大型青贮窖深好几米,体积比这个会场还大。每次喂牲口的时候需要把窖打开,而饲料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质。如果已经投资了青贮窖,就把它用好;如果再有新的养牛场,我的建议是用收获机打包的方法,在地里就完成饲料压缩打包,以便于使用。”

“您刚才讲到五年后,中国将实现农田机械化使用率达到75%,这是能做到的吗?”尚书旗教授讲座中一个小小的数据,被细心的学员敏锐地捕捉到。

“这个目标是保守的。”尚书旗教授答道。他的信心来自一组数据:山东作为我国农机制造第一大省,农机相关企业数量有10万余家,涵盖了生产制造的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产品,农机零部件产值全国占比达40%;早在去年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就在传统农机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加快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两全两高”农机化。

交流中,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痛点”,大家并不避讳,尚书旗教授开诚布公地说道:“目前中国对农产品的加工程度相对还是比较低,打个比方,把小麦做成面粉能赚1块钱,把面粉做成面包,能赚5块钱。我们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型,发展规划方面也要进一步谋划。”

大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入,一场原本只有一小时的报告会,因为会后的探讨和交流硬是“拖堂”了40多分钟。甚至在短暂的茶歇过程中,学员们还意犹未尽地围着尚教授继续交流。

参加过很多国内国外的培训,尚教授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热烈的会后探讨。他在心里暗暗感慨:培训班学员都是各个国家的专家和高级官员,他们的提问非常有针对性,这种“课堂+交流”的学习、探讨,真的可以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

“中国对盐碱地的治理经验,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市长助理马鲁夫·塔什普拉托夫感慨地说,“我们一直在跟盐碱地做斗争。”在王健林教授那场《盐碱地综合利用——基于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践》报告会上,他听得十分入迷。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讲座太有借鉴意义了,很感谢中国能分享这样的宝贵经验。”在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善峰的《中国城市融合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专题讲座上,亚美尼亚经济部部长助理娜拉·玛尔季洛夏安记了满满几页的笔记。

“两天的学术讲座,收获真是实实在在。”这是培训班学员们的共识。

被围住的技术员

课堂之内干货满满,课堂之外同样吸引众人眼球。

“在生态养鸡场里,是闻不到鸡粪异味的。”时间回到讲座之前的6月16日下午,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冷建卫正在给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的学员们展示一套全自动蛋鸡养殖设备,“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自动完成日常喂水、喂料、捡蛋等所有工作。鸡粪还能落到运输带上,每天定时清理,大大节省了人工。”

看到全程智能化养鸡场景,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列宁区副区长艾扎达·朱努索娃马上和同事们交流起来:“这是我们需要的,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直接引进。”在吉尔吉斯斯坦,人们非常重视对鸡舍的建设投入。

“这样的鸡舍总共多少层?”学员们围住技术人员提问。

“目前十二层,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冷建卫话音未落,一片惊叹之声就在学员们中间响起。

“得益于智能化的系统,小鸡们可以在吃喝不愁、温度适宜的‘洋房’中茁壮成长。”冷建卫介绍,“智能化的鸡舍养殖实行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信息化采集和动态监测预警,确保生产出的每一枚鸡蛋品质优良。”

学员们参观的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产品为肉禽、蛋禽全套规模化智能化养殖装备,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参观结束后,学员们通过翻译人员与冷建卫交流:“能留一下您的联系方式吗?”冷建卫将公司的联系方式打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学员们围住他,纷纷拍照记录下来。

这是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教学考察项目的一个场景。本次培训班将现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培训班学员手册上几天的行程里,考察项目包括璐璐农业装备、清原创新中心、沃林蓝莓果业、绿色硅谷科技园、海信研发中心、大河东社区农旅……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样本指导意义。

“绿色铲草剂、高亩产作物的基因育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在参观青岛清原创新中心时,阿拉克·阿拉米扬和同事们议论道,“我们以后要和这家研究所加强联系和交流。”

参观过程中,吉尔吉斯斯坦卡拉巴尔塔市市长米尔兰·热克舍诺夫一直举着手机录像。“想把珍贵的影像资料带回国分享给更多的人,”他称赞,“这些农业企业生机勃勃的形象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真是不虚此行。”

沉浸式游览美丽乡村

6月19日,夏日阵雨带来丝丝清凉,满载培训班学员的车辆行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路上,远处的小珠山山脉在雨雾里隐约浮现,犹如一幅笔墨酣畅的水墨画。

“这里的蓝莓太美味了。”娜拉·玛尔季洛夏安打着伞穿行在蓝莓采摘园里,挂着雨珠的蓝莓果实更加娇嫩可人,让她不禁竖起大拇指,“我们国家种植了很多好吃的水果,但是没有种植蓝莓,这是今后可以探讨引进的品种。”

在学员们参观的青岛沃林蓝莓育苗大棚里,农户们正手持工具,往培养土里插苗,大棚上空高高挂起的一个牌子上显示着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

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蓝莓种植、收购、销售的综合化农业公司,全国约60%的蓝莓苗出自这里。进口“浆果之王”实现本土化“狂飙”,有它的一份助力。

在青岛绿色硅谷科技园,智能化大棚也让学员们眼前一亮。整栋玻璃温室占地约5万平方米,红彤彤的西红柿生长在椰糠基质上,“饮用”着纯净水,气温、湿度、光照、水分都被严格控制。

学员们十分享受在此采摘的乐趣,从高高架起的藤蔓上摘一个饱满的西红柿,轻轻掰开,晶莹剔透的沙瓤清香扑鼻。“我们国家也有对农民的扶持贷款,这些贷款做什么用呢?除了畜牧养殖,还有建日光大棚。”阿拉克·阿拉米扬语气肯定,看得出,他对这些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很感兴趣。

“Tea!Tea!”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东麦窑村参观时,一杯杯汤色明亮的崂山绿茶刚端上桌子,就引起了学员们的不停赞叹,他们对中国茶饮慕名已久。

清茶沁心脾,为培训班最后一天的考察行程留下了一缕回甘。

“我们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东麦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绍亮带着四国学员走上环山栈道,手向山下一挥介绍起来。这座古老的村落位于崂山南麓,石块堆砌的渔家院落别有一番景致,沿着栈道就可以俯瞰这座安卧在海湾中的渔村。

如今,这座昔日的小渔村声名远扬,“仙居崂山”主题民宿成为崂山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每年约有4.5万名游客慕名而来,营业额约4000万元。东麦窑将农文旅优势完美融合,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诸多美誉。

6月20日,培训班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车子在山海落日的余晖中驶向市区,沉浸式游览中国美丽乡村的行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七天的培训转瞬结束,学员们聚焦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旅融合等主题,通过理论研讨、实地考察,了解减贫与发展的“中国经验”“齐鲁样板”“青岛案例”,学习中国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感慨良多——

“2021年,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与青岛市结为友城。市区西部的邓小平大街是比什凯克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第二大城市奥什市的起始路段,我们将与青岛市就邓小平大街优化提升项目开展合作。”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艾扎达·朱努索娃说。

来自亚美尼亚的阿拉克·阿拉米扬说:“我的姓氏‘阿拉米扬’,意思是阿勒山下的孩子,传说中挪亚方舟最后停泊的地方就是阿勒山。中国也有着悠久历史,所以我们是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民间友谊缔结的同时,谋求共同发展的共识使得上合“朋友圈”不断扩容。目前,青岛已与上合组织12个国家的15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确立结好意向。

减贫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命题,也成为上合组织国家的共同事业。扶贫培训班是上合组织国家合作中的一个典型缩影。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鲁夫·塔什普拉托夫说:“伟大的丝绸之路传承着友谊,它连接着东西方。每一次上合框架之内的活动都将促进古老丝绸之路的复兴,使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背景延伸

一次扶贫培训班 为何在青岛举办

日出东方,洒满金光。每一场日出,都将开启蓝天与碧海的重奏。这是六月的青岛呈现给世界最美的画卷。

6月15日,一群外国友人站在奥帆中心的码头旁,连连发出“哇”的赞叹,蓝色背景的景致被定格成手机相册里的一个个画面:海岸线上高楼林立,海面上帆船乘风破浪,天海一色,万物生机勃勃。

这些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亚美尼亚四个上合组织国家的七十余名学员,将在青岛参加为期一周的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在他们身后,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场内,因为一场刚刚举行的盛会,全球再次将镜头聚焦这座上合之城。

当日,青岛成功承办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暨友好城市论坛,围绕“弘扬上海精神推动友好合作”这一大会主题,包括上合组织有关国家政要、驻华使节等在内的约400名中外嘉宾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此次论坛,共话民间与区域友好交往,共绘未来务实合作蓝图。其中,“减贫和发展”也是此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

“6月15日是上合组织的‘生日’。”上合组织副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在致辞中开宗明义:“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不同国家交往、不同文明相处的正确之道。”

这段致辞,不禁让人回望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当时只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个国家参与。2001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家元首会议上,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了该机制。大会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二十二年间,上合“朋友圈”不断扩容,各国在多领域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其中农业领域的交融是合作书册上的重要章节。

2021年9月17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中方将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提供1000名扶贫培训名额的重要承诺。

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中国于2021年宣布实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与世界共享中国减贫方案,开放的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传递出铿锵之声。

在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山东具有重要的示范地位。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供给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除了稳定粮食生产,山东还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菌、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近年来山东立足齐鲁实际,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

作为山东的经济龙头,青岛以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不断摸索新模式、新路径,打出了自己的“组合拳”。2020年青岛市6.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22年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6251元,同比增长18.7%,脱贫成效持续提升。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袁瑞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在青岛成功举办,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承诺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向国际社会分享减贫方案的重要举措。”

如今,传播好中国减贫经验,讲好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动人故事,与上合组织国家间强化减贫合作、共同繁荣发展,齐鲁大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原发大众报业半岛新闻客户端,原题《乡村振兴青岛答卷!四国学员在青学“扶贫”》,后被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