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女子的地位
吕雉的是非功过历史上早有定论,黄欣琪也不想再多赘述没用的。
刘备看着黄欣琪,少见的认真的缓缓开口道:“黄姑娘,我来现代数次,在屋内见到的,在那视频中见到的,在路边见到的,在小吃摊见到的,在面馆中见到的,种种所见所闻,让我感触颇多。”
“在你们这个时代里,女子可以有自己的产业,可以大方的外出挣钱,可以驾驶那叫做车辆的东西,可以人人都读书学习,或许还能位居一城的父母官。”
“我知道在你们这个时代,差不多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男女的平等。”
“但很抱歉,我不能在那边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升女性的地位,唯独这点,还请见谅。”
黄欣琪笑了笑,皇叔你这忽然一本正经的,我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作为一个学历史的毕业生,黄欣琪当然很清楚的知道,在不管哪个封建年代,都难以提升女性的地位,她也从来没有打算过这样做,连想都没想过。
即便是想为了女同胞们,可以多获得一点生存空间,但她也不会冒险有类似的打算,有个三长两短没处理好,就会导致众多无辜之人死于非命。
黄欣琪点头道:“皇叔不必如此,你所说的我自然明白,并不用提升女子的地位。只是皇叔记得,若是能让每个女子在适龄的年纪里,健康平安的再多活个十年时间,若是能再多生一个孩子就更好,那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恢复,都是很有作用的。”
刘备点头:“好,此事我记下了。”
既然都聊到这个,黄欣琪干脆把上次就和陈信一起整理好的某份资料取出。
陈信告诉她,这份东西最好等到扬州平定后,再和刘备商量着来,暂时不用着急,完全可以先说其他的东西。
这份东西之中,记载着女子生育时间和孩子夭折,甚至于母子双亡的具体关系。
现代人都清楚,大部分法制健全的国家里,十八岁以前生育是不提倡的,但古代这个年龄,基本都是在十六以前。
十六岁女孩自己的身体都没发育成熟,在这个时间点就怀孕生产,本身的难度,营养跟不上,还有卫生环境问题,完全就是一次鬼门关。
但让古人把女儿都养到十八岁以后再嫁人,那是不怎么现实的,如果在官府的扶持之下,十六岁这个年纪,又确实的能提升新生儿的幸存比例,那或许是可以实现的。
女子早育的折损率触目惊心,黄欣琪告知刘备,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低,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战乱导致到多的青壮年早早的去世,另一个就是太多的婴儿在出生后短时间内夭折。
历史大势不可逆,《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中有记载,男子在二十岁的年纪,“冠而列丈夫”,女子在十五岁的年纪“及笄”,之后才可以成婚。
《周礼·地官·媒氏》中同样对于婚姻的时间有说法,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虽然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诸多的问题,但至少在更早期的时候,对于女子早婚,古人还是比较当一回事的。
而到秦汉时期,女子的婚姻时间,受到战乱恢复,需要人口的影响,更是直接被抬到了十五岁以前。
自此之后,从皇宫内院到普通百姓家中,让家中的闺女十三四岁就成婚的比比皆是,这种风气和行为,一直延续到清朝。
《汉书.惠帝纪》中更是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家中有女孩子,超过十五岁还不嫁人的,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
如此针对性的强制政策,别说古代,就算现代这样整,也没几个家庭和个人能抗住的。
古人难道真的不知道,早婚早育对于女性生理上的伤害吗?他们大抵是知道的。
但是一来需要恢复人口,在礼节的教育下,不成婚什么都免谈。二来女子的确实不被人重视,汉代已经是最为自由的时代,到了宋代之后,只能说懂得都懂。
班昭在她14岁的时候,嫁给曹世叔,班昭之父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出身显贵儒学之家。
长孙皇后在13岁嫁给李世民,长孙皇后她爹长孙晟是当时右骁卫将军,长孙一族更是北魏宗室之长。
以上汉唐的两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在世家大族们都这样进行的时候,更遑论基层民众了。
刘备将这些数据暗暗记下:“此事我回去之后,找仲景和元化商量,现在早的十三四,晚点也就十五,基本就都已成婚,十六的话难度还是不小。”
黄欣琪笑道:“皇叔有这份心就好,至于怎么养活那些老百姓家的女孩儿,让她们能安稳的,不受世俗眼光和父母责备的,能在家多待上一年时间,我这边同样是有预案的。”
“我和陈信大致的想法是,大力的在每个郡治的附近,开设纺织业以提升生产力。”
“你们那个年代的纺车实在是太过落后,等皇叔能开始动工的时候,记得过来抄珍妮纺纱机的原理,然后带回去让工匠制作,这可是和曲辕犁一个级别的真·大杀器。”
“纺织效率提升上去之后,光是作为个产业,也能让扬州每年多收入不少的赋税。”
“真到那个时候,再挑选几个百姓家里的女孩子,稍微心灵手巧一点的,让她们作为榜样的效应,证明女孩也是可以为家里分担的。还能让普通民众们多少觉得有点希望,而不是感觉女儿毫无作用。”
“当然具体怎么做,皇叔到时候还是要和麾下商议,这件事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世家大族我估计不会太想参与,而且会多少有抵触之心。”
刘备连连点头,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多少会得罪世家那是肯定的,这个不是问题,早就有心理准备。
工匠对吧,不知道扬州有没有拿得出手的,也不知道这名为“珍妮”的纺纱机和现在的比有何不同,效率又究竟如何。
还有珍妮这名字着实有点不好听,是大秦的人设计出来的东西吗?看来回头还得想个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