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千里镜与茶楼
皇城。
隆庆穿着黄色云龙纹云肩通袖膝襕袍,腰束玉带,在陈洪等几名内侍的簇拥下慢悠悠地踱着步,行在在殿宇楼阁之间。
一阵清凉的午风吹来,隆庆精神更爽,他笑着说道:“这皇城之内,甚是闭塞,唯有风雨来时,才有清凉舒爽之感。”
陈洪说道:“皇爷觉得宫里久待乏味,不如出去转转,游山玩水一番?”
隆庆愁道:“难啊,朕前些时日提出来想要去天寿山祭祖,元辅就说了一大通话,什么‘祭祀之礼,为太庙亲奉其山陵,皆止遣官,即在常时,尚未轻出,以重社稷也’,朕辩不过他……”
自从当了皇帝,隆庆几乎就没有出过皇城,所以一直想出去游玩,但每次提出要去外面转转,都被内阁给打回来了,就连隆庆提前说,自己要在秋日里去天寿山祭祖都被徐阶给驳回了。
说什么皇帝您想去祭拜祖宗陵墓,这份孝心是很好的,但是,天子最重要的孝心是保护好大明的江山社稷,天寿山附近时常有胡虏肆虐,万一惊扰了圣驾就不好了。
实际上这话说的不太合情理,天寿山离京城不到百里,能出什么事,总不能每个皇帝都会像堡宗一样被胡虏抓了吧?
然而隆庆登基不久,威严不深,帝师高拱又刚被赶回老家,他的威望更低了,拗不过首辅徐阶,无奈之下只能将名为祭祖实为旅游的计划搁置。
陈洪对此也没法子,身为大太监,他权力确实很大,但再大也大不过内阁首辅,他又不是九千岁……
隆庆叹了口气道:“陈珰,说说这些时日里京中有哪些趣事罢,朕在宫中太乏味了,听听趣事解乏。”
陈洪想了想说道:“趣事倒有一桩,和海元梁有关系。”
“又是他?说说看。”隆庆来了兴趣,他对海中砥一直都很有好感,这个小少年品性好,又聪明,让他很欣赏。
陈洪将海中砥著书付梓一事讲了一遍,道:“这海元梁对他的实学还真是自信,竟然敢说出四不必的话来。”
隆庆笑了笑,道:“少年人嘛,就是心气高,朕年少时,也曾想过著书立说成一代硕儒呢。
话说,张卿的两个儿子就是因为实学而拜海元梁为师的罢?”
陈洪道:“坊间是这么传的。”
隆庆道:“有点意思,光靠一门实学就能折服张卿的两个儿子,想来这学问自有一番奇妙之处,陈珰,这书是一个多月后付梓吗?”
陈洪答道:“是。”
隆庆道:“等书付梓了,给朕买个两本来,让朕也瞧瞧咱们大明的神童在鼓捣些什么学问。”
陈洪笑着道:“海元梁的学问能入皇爷的眼,那是他的福气。”
隆庆爽朗一笑。
~~
“这便是成品了?”
海中砥端详着手里的一只长筒镜,也就是千里镜,对站在一旁的何云道。
“确是成品。”何云答道:“此物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随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还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
“走,去上面看看。”
海中砥拿着千里镜,走上一座阁楼,云叟和何云跟在他身后。
站在阁楼上,海中砥举起千里镜对宅院外看去,便见人群熙熙攘攘,酒肆、书铺、赌档、米行、庙宇交错在眼前。
看了一会儿,海中砥冷不丁问了一句:“这千里镜,有多少人知道?”
何云恭谨答道:“就只有小老儿和家中的老三知道,学徒们完全不知,因小老儿只让徒弟们做了放大镜和三棱镜,千里镜没经他们的手。”
何云微微抬头看了海中砥一眼,见他仍持着千里镜观望风景,道:“我家老三手艺精湛,青出于蓝,论起做叆叇的本事比小老儿都强上少许,这次做千里镜,他便出了大力。
做完之后,他持千里镜看了看,一时惊为天人,说海少爷您有墨家手段,以后想跟在海少爷身边做事,学学您的门道,不知海少爷您……”
海中砥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瞥了何云一眼,直看的他额角冒出虚汗,方道:“正好我需要多打造几副放大镜和千里镜,就让你家老三过来做事罢,只不过以后我要是离了京城……”
“他自然是一直跟着您!您去哪儿他就去哪儿!”何云不假思索道,“小老儿膝下还有长子和次子,不用担心无人奉养。”
海中砥唔了一声,道:“这几日间便让你家老三过来罢,府里不会少了他的用度。”
何云擦了擦汗道:“谢海少爷。”
海中砥挥挥手,何云便知趣地退下了。
站在阁楼之上,看着何云往院外走去的身影,海中砥吩咐道:“何师傅的事办的不错,多给些赏钱。”
云叟应道:“少爷放心,俺懂的。”
海中砥复拿起千里镜,对着四周看了看,忽然道:“正西坊里的茶楼酒肆还真是热闹,人来人往的,云叟,你说咱们是不是也开一家?”
云叟诧异道:“少爷是想做茶楼生意?”
海中砥摇头,“做这等生意能赚几个钱,还劳心劳力的,我读书、练字、编书都忙不过来,哪有心思专门去做这个,只不过是开个茶楼,帮着传扬下实学罢了。
我打算以后在各省都开设一两家茶楼,也不为赚钱,收支相持便好,每家茶楼都放一副放大镜和三棱镜,供往来的士子、权贵观赏研究。”
云叟懂了,“您这是仿着琴社、诗社,将茶楼当作实学社来用。”
“云叟你还真是一点就通啊!”海中砥笑道。
明中后期结社的情况很多,文人们往往因志趣相投而结成诗社、琴社、箫社等等,比如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刘储秀就曾与僚属结为诗社,京城称之为“西翰林”。
而海中砥通过茶楼传播实学的方式,实际上完全算不上结社,他又不与人唱和往来,仅仅只是将茶楼当作一个知识的传播途径,引起士子们对实学的好奇,从而推动实学的传播。
除开通过茶楼来传播实学这一目的外,海中砥还打算将茶楼当作一个情报收集中心。
众所周知,茶楼之地最是信息密集,往来人员各不相同,不说能通过茶楼搜集到什么重大关键的消息,只求比一般人的消息更灵通些就好。
这事儿现在做可能成效不大,但时间久了,开设的茶楼多了,作用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