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品牌仗:用战略思维讲透品牌营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何为产品本质?深入灵魂,透视前世今生

产品一词的字典释义为:“生产出来的物品”。那它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功能层面,产品是肢体器官的延伸;精神层面,产品使人类欲望得到满足;社会层面,产品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1.功能层面,产品是肢体器官的延伸

人类是万物之灵,智力要远远高于其他动物,并且拥有很多技能包括说话、识字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制造工具。不论是否涉及交易,人类制造的每一件工具,都是一个产品的鼻祖。每一个产品都有其最原始的“工具”属性,从功能角色上来说它们就是肢体器官的延伸。比如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汽车是腿的延伸、电话是耳朵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产品,要不然就会又回到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对产品的最低要求,就是“方便”。可以说,目前我们能见到的产品,都是“方便产品”。人们的生活,从“不方便”到“方便”的改善,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意味着商机,意味着商家有了“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在我们现在看来都是“方便产品”。今天,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用都已经离不开“方便产品”了。

“方便”二字催生了产品,而产品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的肢体器官越来越退化。那么,都有哪些产品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呢?

(1)衣服。衣服最早就是避体、遮羞用的,但工业革命之后,服装制作越来越容易,这就形成了厂家大量的“库存”。怎么办?肯定要刺激内需,快点去库存啊。于是服装开始讲究面料、讲究款式,每年都有新设计,隔个几年就是一个流行周期。消费者也就一边买一边扔,专业说法叫“淘汰”。各大名牌时装大多诞生于这个时期。再往后,这个进程愈演愈烈,服装时装化,进而快时装化。旧款淘汰和新品上线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最极端的就是Zara,新旧更替的周期仅为7天!不得不说,有些行业的经济发展真的是靠浪费实现的。

(2)食品。防腐剂是个伟大的发明,它能够使食物保存得更久。这虽然影响了口感,但保质期更长就意味着食品可以远距离地流通,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而方便食品的大量出现和外卖模式的兴起,则可以让更多人不用亲自下厨就能吃到饭。

(3)居住。宜家板式家具开创了一种“方便、一次性”家居生活的先河,家具从“传世”变成“潮流”,原本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现在可以年年换新了,反正也不贵。床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了,你能想象得到吗?预计2020年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冰箱是个伟大的发明。在没有冰箱的时候,瓜果蔬菜是在地上放坏的,自从冰箱出现以后,瓜果蔬菜是在冰箱里“放坏”的。因为人们太依赖冰箱的冷藏保鲜功能了,一不小心就买多了。冰箱虽然没有改变瓜果蔬菜被“放坏”的宿命,但好在促进了人们对食材的消费。油烟机的出现,减少了烟雾这个污染源,让下厨的环境变得更好。电气炉灶,就是电磁炉和燃气灶这两样东西,让人们告别了劈柴和蜂窝煤,用手一按一扭就开始加热了,“方便”二字价值千金啊!电视机不仅让人们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改变了媒介环境,成了广告投放的重要阵地。洗衣机,像这类按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东西,都是值得研发的,如果没有洗衣机,那该增加多少工作量啊。可以说,现代人的家务事大都外包给了机器。

(4)出行。汽车同样是个伟大的发明。亨利·福特说过:“当我问世人需要什么时,他们总告诉我需要更快的马。”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汽车是个奢侈玩意儿,而且也并不比一匹骏马跑得快。感谢福特T型车,让汽车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当然,到了今天,人们的出行已经不局限于自驾,还有公交、地铁、高铁、计程车、分时租赁等这些更加“社会化”的出行方案了。

2.精神层面,产品使人类欲望得到满足

相比物理层面的看得见摸得着,精神层面的东西总是不容易察觉的,它们藏得很深,要深入思考才能洞悉其中的真义。可以说,每一种产品都是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满足,可能我们没有注意到,但这是千真万确的。

比如说,你去超市有提着购物篮、推着购物车吧,这其实是满足了人类原始的采集和囤积的欲望。现在物质这么丰富,哪有必要买那么多屯在家里呢?没办法,这是人类的本能,就是要屯集东西。

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不仅仅是起到保暖的作用,还满足了人类遮羞和装饰的欲望。

比如说,我们吃饭用的筷子、刀叉、盘子等餐具,和远古时代叉肉用的树枝、垫着食物的树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们满足了人类体面进食的欲望。毕竟人是万物之灵,怎么能像动物那样狼吞虎咽呢。

比如说,我们居住的房子,不光是遮风挡雨,它还满足了人类内心深处对于安全的欲望。尽管今天房子的产权只有几十年,但依然挡不住人们挤破脑袋、掏空钱包去买房,还有什么比“我的地盘我做主”更让人有安全感呢?

再比如说,当你开车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信马由缰”的错觉?你会感觉自己不是在开车,而是在骑马。这就是汽车满足了人类“驾驭”的欲望。你看,两手握着方向盘,像不像骑马的时候,双手紧握着缰绳?脚踩着油门或刹车踏板,像不像骑马的时候,双脚死死踩住马镫?坐在豪华轿车的后排穿越车海,有没有一种旧时王公贵族坐在马车里巡视天下的感觉呢?

汽车的历史不过100多年,而马车和骑马的历史就悠久了,长达5000多年,几乎和人类的文明一样长。汽车的历史实在是太短暂了,以至于还没有把我们从骑马和马车的“驾驭和乘坐”的欲望中抽离出来。我们今天的汽车产业,本质上有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是“驾驭”,一个是“乘坐”,这分别呼应了人类对马的“驾驭”欲望,以及对马车的“乘坐”欲望。强调“驾驭”的汽车品牌,往往要么是名字里有“马”(如宝马、马自达、野马等),要么就是LOGO里有“马”(法拉利、保时捷、卡尔森等,见图2-1)。运动型的汽车品牌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的赛道上赛车手的“人车合一”,也与古代战场上骑兵的“人马合一”遥相呼应。如果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运动型的车,包括跑车和SUV,驾驶位的设计都很用心,仪表盘上最醒目的就是发动机转速表(比如法拉利、保时捷等一众超跑),时刻刺激着人们“驾驭”的欲望。

图2-1 汽车LOGO中的“马”

而强调“乘坐”的汽车品牌,最典型的就是劳斯莱斯,它至今还保留了传统“马车”的对开车门。行政型的车,对后排座就更加用心了,不断呼唤着人们“乘坐”的欲望(对了,劳斯莱斯甚至都没有转速表)。

从过去的马和马车,到今天的汽车、游艇、飞机,再到未来的飞船,我们看到产品的“形态”一直在演变,但人类“驾驶”和“乘坐”的欲望却一直没变。过去一万年没有变,未来一万年也不会变,这就是人性。

3.社会层面,产品是人类文化的载体

从社会层面洞悉产品的本质,我们会发现,产品就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有形的产品“肉身”难免会消失,而无形的产品“灵魂”则会在新的产品上“转世还魂”。产品的灵魂归宿就是符号。比如说,在爱马仕和蔻驰的LOGO中,我们依然能看到马车的图案(见图2-2)。尽管马车作为“产品”已经濒临灭绝了,但它现在仍以“符号”的形式继续存在着。

图2-2 品牌LOGO中的马车图案

无形的事物,永远比有形的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你看,我们每天都在买东西,但我们买的大多数产品,都只是商品,消费者和它们之间只是短暂的利用关系。而有一些优秀的产品,它们跨越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一直在消费者的心中保留了下来。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产品都会被时间淘汰,而有些优秀的产品却选择和时间做朋友,它们熬到了今天,它们活成了符号。这个符号强大到什么程度呢?你能够远远地一眼就识别出来,并且读懂它的意义。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可口可乐,这个特殊的形状没人会认错。还有奔驰的S级轿车,谁都知道“大奔”意味着什么。这就是符号性产品的魔力,在你不知道选什么的时候,它总能降低你的决策成本,让你快速得到一个不错的东西。所以说,有的产品只是商品,它给你的只有暂时的满足感;有的产品则活成了符号,它给你的还有回忆。当然,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成为文化的载体,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有它的寿命,可以说“没有产品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产品”。只有优秀的产品,才能做到存活很久,“肉身”消失之后仍然“死而不亡”,成为人类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