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似性
诉诸相似性的表征理论,其核心意思是说:
X表征Y,当且仅当,X相似于Y23。
譬如,我有一个“有只猫在席子上”的信念,那么我的信念状态中一定有一个与“有只猫在席子上”这个外部事实相对应的观念式的图像,这个图像跟外部事实具有相似性。相似的面向可能是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关系等24。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看法,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的阿奎那。25近代的洛克和休谟也仍将心灵表征理解为外物的图像26。洛克认为观念是“人心中所画的图画”27;休谟说:“观念这个词,我用来指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图像(faint images)”28。
诉诸相似的理论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和解释力。如果你有一只猫在席子上的信念,我们可能会问:你为什么那样相信呢?因为我知道那里有只猫在席子上;你如何知道的呢?你可能会说,那里有只猫的图像正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呢。对此,我们可以图示如下(见图1.2):
图1.2 诉诸相似性来解释信念状态
如果作为表征的观念与被表征的实在,不在某些方面相似,我们怎么能知道并相信“有只猫在席子上”呢?毕竟我们直接感知到的是自己大脑中的图像,除非二者相似,否则我们不可能知道或相信那里有只猫在席子上。
这种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表征论面临着许多难题。在此,我们考虑到的难题有:缺乏相似性、观察者相对性和抽象性观念的问题。
1.缺乏相似性的问题。相似性是一个模糊概念,相似性的多少实质是共性的多少。猫都有颜色、体温和软软的毛,你能在脑中刻画出猫的形状,但现在要表征出“有一只毛软软的、体温为38.7℃的黄猫在席子上”,你该有什么样的心灵表征呢?你能在大脑中刻画出它的颜色、温度和毛的柔软度吗?颜色、温度、柔软度在脑中能找到什么相似物呢?难道“一只黄猫”的观念本身也是黄色的吗?难道你关于38.7℃的观念本身也恰好是38.7℃吗?难道你关于软软的毛的观念本身也是软软的吗?绝不可能。预设大脑状态的颜色、温度和柔软度也随不同被表征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极其荒谬的。因此诉诸相似性难以表征出大量的外物性质,因为大脑状态或心灵状态跟许多外物的性质之间缺乏相似性。另外,还有许多表征类型可构成明显的反例:一段描写地球的英文,并不跟地球本身相似;一段描写雄鹰翱翔的德语,在任何方面都不跟雄鹰和翱翔相似;蜜蜂的舞蹈也不是在绘制蜜源地的地图;白蚁对洞壁的敲击不可能是在刻画关于敌情的图片。
2.观察者相对性的问题。假如真有形状上的相似性,也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因为相似性是一个比较概念,如果没有一个观察者来比较两个不同的东西,就无所谓相似不相似的问题。如果在你大脑内部没有一种机制来比较心灵表征与被表征物,谁来判断二者究竟是相似还是不相似呢?如果大脑内部确实有一个观察者在观察心灵照片与外物的相似之处,那么这个内部观察者先得将那原初的心灵照片表征成观察者自己的照片,即形成一个二阶表征,然后进行比较。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逻辑会导致无穷后退,观察者内部还需要有更小的观察者,无穷无尽。这在心灵哲学上叫作小人谬误(homunculus fallacy)29,因为这些判断表征是否跟外物相似的内部观察者就如脑中有一系列逐级矮化的小人似的。
3.抽象性观念的问题。“有只猫在席子上”这个信念并没有确定是何种猫、多大的猫、什么颜色的猫,只要是猫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这个表征所表示出的可以是任何一只猫,即猫类。图像式的心灵表征如何能表征出猫类呢?换个说法,相似论的心灵表征如何能处理抽象观念的问题呢?一张猫的心灵图片为什么不是只能表征一只特定的猫,而是能表征任何一只猫呢?相似性理论无法解答这个问题30,因为按照相似性理论,X表征Y而非Z或W,因为X跟Y最相似,然而猫有很多种类,形状、大小、毛色各异,绝不能说一张关于猫的心灵照片跟所有猫中的每一只都最相似,而又恰好与不是猫的任何东西都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