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地问题的本质
研究任何问题,都必须从探索其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马林诺夫斯基曾精辟地指出:“对游戏本身一无所知,就不能理解游戏的规则。”科学地研究土地问题的道理也是一样。“你必须首先知道人类怎样使用他的土地;怎样使得民间传说、信仰和神秘的价值围绕着土地问题起伏变化;怎样为土地而斗争,并保卫它;懂得了这一切之后,你才能领悟那规定人与土地关系的法律权利和习惯权利体系。”10
现实中的土地问题纷繁复杂:土地资源紧缺带来的过度开发与无序利用引起了资源破坏与环境恶化,产权体制失效下资源滥用与资源浪费并存,规划布局混乱与用途管制失控影响甚至制约了社会需求结构,土地权利与制度设计存在着种种公私矛盾与冲突,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下耕地保护失控,等等。
尽管现实中土地问题的现象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但是土地问题在本质上是经济问题,其根源在于土地资源的本质属性是否得到尊重与维护。也因此,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所决定的经济和社会机制。
具体来说,土地资源紧缺诚然首先缘于土地资源本身有限,但是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相比,经济增长的无限性带来的对土地需求的膨胀所引起的压力更大,同时其弹性也更大,因而往往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大量占用农用地,是土地用途管制失控的主要表现,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不同用途的土地所能带来的产出及利益差异,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乃至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贡献的巨大差异。耕地的农业利用存在明显的比较劣势最终导致了耕地保护失控,使得土地利用的公私矛盾日益尖锐。而且,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背景下,土地供给弹性为零;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土地的功能却在不断增加,在传统的资源功能、生产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出保障功能、发展功能、投资功能、资本功能、财政功能等等,这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求矛盾。
综上,土地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位置固定,特定条件的土地资源尤其稀少的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如何满足人类需求的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处理不断膨胀的人类需求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全面开发利用土地,全面发挥土地各种功能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还是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前提,适度抑制人类需求?理想的答案应该是后者,而现实的选择往往是前者。探索出土地分配与利用经济机制的客观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去构建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与机制,这应该是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本职所在。因此,土地经济学研究,必须从理论上探索土地问题产生与演变的基本规律,探究破解土地问题的基本逻辑、规则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