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二十九章: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偷偷溜走了。
转眼就是半月。因以往武当每年到五六月青黄不接之时,都开山门收徒。附近农户有难以养活孩子的,前几年都陆续送上山了。
所以武馆这次招收的新生,并不是很多,半月里陆陆续续收了百十来个,都是七到十岁之间,远一些的农家子弟。山上武功未入流,打回武馆回炉重造的四代弟子,也有五百多人。
新老弟子加起来七百出头,再加上全体教职人员,一共八百来人,总算把占地宽广的武馆大致填塞得七七八八了。
李道成只挂了个山长的名,把具体教学事务,都推给元明等一干精英三代弟子负责。
而这些事务,元明几人在山上都是做惯了的,早已驾轻就熟,把武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李道成又闲了下来,每日教教杨嫣兄妹,带带弟、妹。
李道成把弟、妹挂在张松溪名下,实则自己教导。
弟弟小他三岁,先前的小名就不说了,太过粗俗,有碍观瞻。张松溪按字辈为他取了个大名,李元聪。
妹妹小他四岁,与杨嫣同龄,小名小丫,张松溪给她取名李元慧。李道成先前专门查看过,俩小家伙资质还算凑合,属于中等偏上的范畴,比父母强些。
李道成先前从金刚寺收刮的那批珍稀好药,送出部分给六位师兄做为见面礼之外,剩下的,他都不惜血本的将其制成培元固本的缎体汤药,用在了杨嫣兄妹和弟、妹身上。
这些药材都是金刚门各地高手进贡给方丈的,很是珍稀难得。但杨正把古墓武藏都送出来当儿女的拜师礼了,李道成自然要用点心力,把杨嫣兄妹培养成材。
最低限度,也不能让杨嫣低于原轨迹中,可匹敌俞莲舟、鹰王这等名家宿老的程度。
不然,就算别人不知道,他也过不去自己心里那一关。
自己的弟、妹嘛,就更不用说了。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有什么好东西,都得给弟、妹整上。
为了给两个小丫头泡药浴,李道成还特意找了一对身手不错,懂药理的武当俗家弟子夫妻,收入武馆,让这弟子的夫人专门负责俩丫头的日常生活事宜。
李道成此世年龄不大,但论心理年龄,也差不多而立之年了。所以他也是煞费苦心,真把俩丫头当成女儿来养了。
稍有点遗憾的是,弟弟妹妹的资质虽还凑合,但比杨嫣兄妹这等真正的天才来说,就差一大截了。武道潜力,练到一流高手差不多就到头了。
就算自己不惜消耗先天真气,日常为弟、妹伐毛洗髓,疏通经络,也最多能把他们培养成宋远桥、金刚门熊虎鹰豹一级的顶尖高手,万难突破到绝顶。
李道成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看开了。这份心力,不如用在杨嫣兄妹身上,还能帮他们打牢武道根基,冲击绝顶。
弟弟妹妹潜力不足就不足吧。有自己罩着,他们一辈子注定平安喜乐,不指望他们练成绝世高手,练点武功,把身体练好,健康长寿就好了。
李道成在武馆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每天教教四个小家伙,闲暇之余,喜欢站在二楼看几百号新老弟子,在练武场上排列整齐的打武当长拳。
每次看见这一幕,就联想起一部武侠电影中,功夫皇帝饰演的张三丰,带着众弟子打太极的场景,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李道成认为,人生在世,最难得的,不是家财万贯,如花美眷。不信看看功夫皇帝,都老成什么样子了?
比他大十岁的龙叔,宝刀未老,还可以继续拍上几部金丝猴计划、东北虎计划;与其同龄的丹哥还是生龙活虎,可以再拍几部叶师傅,打灭霸,拯救地球;比他小几岁的大威天龙,也是龙精虎猛,还能拍几部黄师傅打八国联军。
也不是权倾天下,名重四海。不信看看某大帝,被一个小小的二毛弄得焦头烂额,进退两难,几成笑柄。
人生最难得的,是身体健康,舒心适意,自由自在。
若是舒适自在之余,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李道成前世是个普通社畜,今生也没啥雄心壮志。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改师父师兄弟们原轨迹中的一些遗憾,让家人过得开心些。待了却尘缘,了无牵挂的飞升他界就好了。
没悠闲多久,元明道人就找到他,通报了一个问题。
在他当甩手掌柜的情况下,元明实际相当于常务副校长,方方面面都要经手。
元明盘账之后,认为钱款撑不过三个月,顿时就坐不住了,跑来知会小师叔,并提供两个方案,要么找宋师伯拨款,要么开辟新的财源。
“钱款不足?”,李道成有些纳闷。
元修很会省钱,自己预算一万多两银子的建筑款项,还剩下七八千两。
武馆加起来不到一千人,古代银子的购买力杠杠的,二十两银子,就足够寻常五口之家一年之用了。
武馆供弟子们吃喝的就行。就算这些半大小子再能吃,又能吃上多少?一个月千八百两就顶天了。
而现在已经四月了,自己剩下那点私房钱,可以轻松将今年撑出头。
面对质疑,元明解释道:“师叔,账不是您这么算的。光给弟子们一口吃的,确实花不了多少钱。衣帽鞋袜,三病两痛之类,还有固本培元,益气养血的筑基汤药,刀枪剑戟这些。才是大头,花费在吃喝十倍以上。”
李道成一听,得了。
元明的观点还是没有彻底转换过来。潜意识中还是以前那套传统的培养制度,只要弟子入了门,门里就什么都得给他们兜着。
当然,这种制度下,门派若有什么事,弟子也得毫不含糊的顶上。
“元明师侄,账也不是你这么算的。你把武馆看成私塾书院之类的地方就可以了。咱们免费教他们东西,又没收束脩,管他们饭吃就不错了。”
“若是按你说的,这么多人,都向着入室弟子的方向培养,那咱们就是有座金山银海,也不够往里填的啊。”
“咱们教他们识字算数,这世道,能写会算的,就是难得的人才了,他们结业回家之后,也有商队酒馆抢着要。咱们就算对得起他们了。”
最后,李道成总结道:“总之,武馆只是一个预选,将真正的精英,筛选出来,重点培养。”
这其实和后世的教育理念差不多。
普及教育,实质就是一个筛选机制,真正的学霸,自然脱颖而出,参加国赛奥数之类的比赛,为学校取得荣誉。还没参考,就被各大知名学府预订了。
普通学生,实际不在规则设计者的考虑之内,安心当个维系社会稳定的螺丝钉就好了。
实际李道成先就大致给元明说过,只是没细讲。元明又是初次接触这种实用至上、没有多少温暖的教学理念,觉得与传统的师德师风冲突,一时没转过弯来罢了。
现在听小师叔揉碎了细说,想明白过来,觉得这个教学理念,虽然现实功利了一些,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大大减轻了宗门的财政负担。
元明道人理解了,思维发散开来:“师叔,我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有想法你就说呗,跟我装什么客气呢?”
“说白了,武馆就是在筛选精英之余,教普通弟子一技之长,给他们找个饭碗呗。”,元明嘿嘿笑道:
“我是这么想的。能写会算是手艺,这砌砖上梁、编筐织箕、劁猪骟牛,起窑烧炭之类的,同样也是手艺啊。不如也一起教了,弟子学习手艺之余,还可以做些事,咱们多少能收回些成本。”
李道成乐了,真是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啊!
这元明师侄还真是人才啊,举一反三,这么快就由负责任的师长向着黑心老板转化,学会剥削弟子的劳动剩余价值了。
回道:“扩大手艺种类是可以的,技多不压身嘛。但拿弟子们的劳力卖钱就算了,咱们武当丢不起这人。”
叫元明把教学纲领传达给众师兄弟,意思要领会到位。
元明道人领命,建议道:“说白了,武馆就是咱们这一系的私产呗。咱们要牢牢把武馆抓手里,最好还是公私分明,自己开辟财源。”
有位伟人说过,派外无派,帝王思想。派内无派,千奇百怪。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拉帮结派,乃是人的天性,就连门风和谐的武当也不例外。就算李道成和七侠,能相互包容体谅,亲如一家,实际也和俞莲舟、张松溪走得近些。
相处和谐的二代弟子,内部都有小团体。三代弟子们,就更不消说了。只是创派祖师还健在,二代弟子也各自年富力强的情况下,三代弟子们哪怕相互再看不顺眼,也是闷在心里,不会明着表现出来而已。
可以预见,等到张三丰彻底不问世事,七侠俱皆驾鹤之后,武当派也会变成其他大派一样,内部充满着各种山头、团体。
元明也是知道自家师尊俞莲舟素来和这位小师叔、四师叔走得近,才会有此一说。
李道成知道拉帮结派乃是人之天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倒也不至于怪远明,只是告诫一句:“以后不利于团结的话少讲。”
“我知道了。”,元明嘿嘿一笑,显然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当回事。
李道成也不管他,说不说,是我的事,至于听不听,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
李道成是迟早要穿梭诸天的人,自然没有把武馆视为私产的意思,但是元明说的这个财源问题嘛,确实是个重大问题。
俗话说得好,世道难行钱为马,坚城不克酒为军。
做事,就得花钱。没钱,就搞不好事。
“行吧,财源的事我琢磨一下。”
话说他先前不是准备梳理一下门派产业链吗,咋没有动静了呢?
无他,术业有专攻而已。李道成商业头脑一般般,并不擅长行商经营之事。不然,当初早就跑商海里扑腾去了,也不会苦逼码字。
古代商业方面,他就只有一个常规印象,盐铁之利。知道这俩是古代的刚需商品,铁定稳赚不赔。
所以,提及开源,李道成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两条,开私矿、卖私盐。
当然,他也知道,元朝对冶铁业管控之严,堪称历代之最,虽然没有传说中十户共用一把菜刀那么离谱,却也差不了多少。就连祭祀用的仪仗,也必须用土木彩纸代替。不允许出现真铁器。
所以,武当若是悄悄开个矿,小打小闹铸造些兵器自用,倒无所谓。若是大规模炼铁,就容易挑拨元庭敏感的神经。
所谓枪打出头鸟,元庭现在还是有些实力的,用脚趾头想,也会知道,绝逼会派出大军围山。
李道成决定先稳上一手。等到红巾起义,天下大乱,元庭四处灭火,顾此失彼之时,再炼铁也不迟。
目前就只能从盐业入手了。
也别小看卖盐的。
比如十多年后,一度占据东南,称王建制的那位周王张士诚,就是私盐贩子出身。起事的第一桶金,就是贩私盐攒出来的。
所以卖私盐只是说出去不大好听,实际还是很有钱途的。
李道成想通关节,看向元明道人:“你觉得卖盐咋样?”
“师叔这么快就想到财路了?”,元明双眼一亮。
“卖盐不错啊。据我所知,勋阳盐帮那些香主长老,可是个个都吃得脑满肠肥,富得流油啊,在房陵、上庸各县都置办有宅子,还养了不少外室。”
“师叔,莫不是看上了盐帮的产业?只要您一句话,弟子立马就叫上一批师兄弟,把他们的产业商路都夺过来。”
李道成颇有些无语,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这元明不愧是俞莲舟的徒弟,师徒俩都是荤素不忌,手段灵活之人。
“你想哪儿去了?咱们武当名门正宗,岂会做出夺人产业之事?即或有,那也是因此类人为祸一方,欺行霸市,鱼肉百姓。咱们出于义愤,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缴获其不法所得,补偿受害百姓。”
“师叔教训得是!”,元明道人谨受教,心里佩服不已。要不怎么说你是师叔我是师侄呢?
不是没有道理的。
还是师叔境界高,还是师叔会玩啊!
训示一句后,李道成问道:“你对本朝盐业有什么了解?”
李道成以前没写过历史文,对元朝的经济,还真没多少了解。
还是那句话,术业有专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各位喜欢研究人文艺术的读者义父们,如果对岛国的老师们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的话。那么,对大洋彼岸圣费南多谷老师们的了解,大概率就会欠缺一些。
没有人全知全能。
毕竟,周.迅先生曾经说过,知无涯而肾有涯,以有涯求无涯,殆矣!
元明道人回道:“这个,略知一二吧……”
听了元明讲解,李道成推翻了元朝一帮草原蛮子,哪会搞啥经济的固有印象。元朝盐业,居然颇为成熟发达,恢复了金夏之地的盐场。盐业制度也颇为成熟完善,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盐课收入。
元朝有大都,河间、河东等十大盐区。其中以两淮盐和山东盐比重最大。
武当地处勋阳十堰,勋阳与河南、陕西、川渝交界。故而武当离川盐颇近。如果有意贩卖私盐的话,这算是一个便利条件。
勋阳盐帮,主要业务就是走私川盐,发买荆楚各府,获利颇巨。
李道成也颇为心动,问道:“盐帮贩卖私盐,给咱们武当上供了没有?”
“有上供,每年五千两左右吧。”
“才五千两,少了。”,李道成做出决定:
“这样,师叔给你授权。你去调查一下,勋阳府六县里,各种蕴含重利的相关产业情况。除了青楼楚馆、拦路剪径的不碰之外,其他不管其幕后老板是白道黑道,咱们都要两成干股。若是遇上行事素来不讲究,民愤极大的,那就惩奸除恶,直接把其产业商路都收过来,为武馆所有。”
“注意一点,下手务必要有理有据。要做到让再挑剔的江湖同道,都挑不出刺来。”
李道成想通了,自己辛苦经营,又哪有直接入好汉股痛快?
归根究底,这世界的底层逻辑,就是这样,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这同样是人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元明一身武功,当得上一流高手,下了武当,也是牌面杠杠的。手下也有一批小弟使唤。得了李道成授权,恭声应是,兴冲冲的去了。
除了开源一事外,追查袭击俞岱岩凶手一事,在俞莲舟腾出手来,加入之后,也很快就取得了进展。
仔细说来,也与李道成有关。
俞莲舟行事不拘一格,比张松溪灵活一些,他入手之后,直接找上了十八府总捕王威,让王威这地头蛇帮忙查线索。
王威上山拜寿之时,见识了李道成和空性切磋之时,那一身神乎其技,堪称惊世骇俗的武功。便将对武当的重视,调整到无与伦比的高度。
下山后,便把俞岱岩遇袭一事放在了心上,意图给武当卖个好。
所以俞莲舟找上王威时,他二话不说,立马就发动门下留心查找线索。
他徒子徒孙众多,又大多和衙门扯得上关系。一位在驿站做事的弟子,获知此事后,想起一个线索,极可能与俞岱岩的袭一事有关,立马就告知了王威。
王威不敢怠慢,又连忙派人通传给俞莲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