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论功行赏
萧何故作沉吟状,没有急着表态,见萧何故作糊涂,吕雉也没有急着说正事,而是继续用幽怨的语气问道:“本宫再问你一个问题,当年鸿门宴后,刘季……哦,不对,应该是皇上提出把本宫孤儿寡母留给项羽做人质,换取项羽同意放其回汉中封地的时候,你有没有参与?到底知不知情?”
萧何连忙摇头道:“臣对天发誓,当时绝没有参与和陛下谋划这件事。皇后,您应该了解,我萧何断然做不出这种事情的。”
吕雉忽然莞尔一笑道:“其实本宫一直相信萧相国,你不会这么做,但今日听到你亲口这么说,本宫还是无比欣慰。”
吕雉一笑,整个人顿时显得更加明艳,萧何还是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两眼,然后又慌忙躲开吕雉的眼神,看到萧何这副摸样,吕雉知道他还是当年那个暗中迷恋自己却不敢表露半分,为人敦厚可靠的沛县萧大人。
吕雉于是不再继续试探,直接开口道:“本宫已被册封为大汉皇后,可是吾儿刘盈还没有被册封为太子,萧相国,拜托了。”
吕雉说完,转身就离开,根本就不给萧何拒绝她的余地,萧何也没有直接回答吕雉,自己答应还是不答应她的请求,也马上拍马离开。原本落在萧何肩头的灰白色信鸽,又飞回到了吕雉的肩头,吕雉轻轻抚了抚这只灰白色信鸽光洁的羽毛,嘴角微微挑起一抹得意的轻笑,她明白,无论什么事,只要自己开口,萧何多半也不会拒绝。萧何往前走了一段,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吕雉逐渐消失的背影,眉头不禁皱起,自古以来,凡大臣参与皇子夺嫡,很少会有什么好下场。
目前为止,刘邦膝下仅有四个皇子,庶长子刘肥、嫡长子刘盈、戚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其中庶长子刘肥,是刘邦还未发迹时与寡妇曹氏私通所生,抛开其庶子的身份不谈,刘肥自小也没读过书,将来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嫡长子刘盈,是刘邦明媒正娶的正妻吕雉所生,当时刘邦已经是泗水亭亭长,再加上吕雉的吕氏家族颇丰,因此刘盈从小就收到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嫡长子,刘盈原本理所当然应该被封为太子,然而因为他从小性格怯弱,并不讨刘邦喜欢,所以吕雉才会如此担心。三子刘如意,是刘邦的宠妾戚夫人所生,今年才一岁,但据说,因为刚出生时面相最像刘邦,因此深得刘邦喜欢,再加上其母戚夫人比起吕雉更年轻、更漂亮,也更深得刘邦宠爱,因此刘如意被刘邦封为太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四子刘恒,是薄姬所生,今年刚刚出生,还尚在襁褓之中,这个薄姬原本是诸侯王魏王豹的妾室,当年刘邦打败魏王豹并将其击杀后,看到薄姬貌美便将她纳入自己后宫,刘恒被刘邦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小。
也就是说,唯一能跟刘盈争夺太子之位的只有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
刘盈对比刘如意的优势,是他的嫡长子身份,至于刘盈背后有整个吕氏家族作为后盾,萧何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刘盈的优势,因为谁都能看出,因为权利角逐,刘邦现在已经有了打压外戚吕氏家族的迹象。在刘邦起兵之初,吕氏家族凭借其雄厚的家族财力,为刘邦的起义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所以很多跟随刘邦在芒砀山起义的沛县元老功臣,都格外感恩当年吕家的鼎力相助,包括萧何自己本人也是一样。因此来说,吕氏后戚家族的背后,还有沛县元老功臣集团,二者结合这才是真正令刘邦深感忌惮的。作为改朝换代的开国雄主,也许刘邦本人并不害怕什么,但他却不得不为他们刘家的万世江山早做谋划。
南宫大殿内,一群武将还在神色激动的,纷纷向刘邦诉说他们这些年南征北战立下的赫赫战功,以及他们这些年吃的苦、受的伤,尤其是以卢绾、陈豨、樊哙三人喊得嗓门最大,
而令刘邦比较欣慰的是,曹参、周勃俩人并没有跟着那群武将起哄邀功。
而卢绾见到曹参、周勃俩人不争不抢,又马上递给陈豨一个眼神,陈豨又马上明白过来,又往前踏了两步,指着曹参,大声道:“陛下,别的不说只说曹参曹将军,他历经大小战役二百余场,每战身兼士卒,全身受伤几十处,难道以曹参将军的赫赫战功,还不足以比肩留侯吗?”
曹参忙道:“陈将军严重了,我曹参一介武夫,不过是匹夫之勇,怎敢和子房先生相比呢?”
卢绾道:“曹参,你就不要谦虚了!就算你淡泊名利,但你也总该为你手下将士多想想吧?”
卢绾、陈豨自知自己的军功不够显赫,显然是想把曹参推出来,利用他的赫赫军功为自己这些武将争取更多利益。张良长于战略谋划,哪怕他在刘邦心中的确功劳甚伟,但他的功劳并不被更多人所认可,尤其是不能被那些武将服气。刘邦想靠着张良推辞封赏,进而堵住底下一众功臣漫天索要封赏的计划眼看就要落空。
正在刘邦为难之时,忽听殿外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传来:“丞相萧何求见陛下。”
刘邦站起身来,一边往大殿门外迎去,一边道:“萧相国,快快请进。”
萧何迈步走进大殿,刚欲行觐见跪拜大礼,却被迎面迎来的刘邦扶住,继而道:“萧相国,不必多礼。”
萧何执意跪下,拜道:“萧何拜见陛下。”
刘邦对萧何的表现越加满意,亲自拉着他做到了紧挨着自己下首的左侧位置,以此向群臣表明萧何的地位。
刘邦亲自敬了萧何一杯酒,然后看向刚刚争功的群臣,缓缓道:“朕当年在芒砀山起义之初,手下不过七百人,缺粮草、少兵器,不知未来如何,当时萧相国就忠心跟随、尽力辅佐。灭秦之后,又是萧相国及时提醒朕,要善待关中百姓,并提出了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的建议,助朕笼络了关中地区的人心。再到后来楚汉争霸,萧相国先是举荐了韩信为大将军,后更是当朕领兵逐鹿中原的时候,主政关中、汉中两地,安抚百姓、征兵、筹粮,为我们汉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和兵员补充,萧何之功无人能及,功当第一!”
萧何刚要谦虚几句,却被刘邦用眼神制止,萧何很快就明白过来,刘邦一定另有打算,于是也就没有出声。
只见刘邦侧头看向曹参,继而道:“卢绾、陈豨他们都说你军功第一,但是朕却认为萧何功劳第一,你服不服?”
曹参恭恭敬敬的向刘邦拜了拜,然后又向萧何拜了拜道:“早年在沛县时,末将就在萧大人手下当差,吾等跟随陛下起义直至如今夺取天下,萧大人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也一直高于末将,仅次于陛下。对于萧相国之功劳末将自然服气。”
刘邦又看向卢绾、陈豨、樊哙三人,问道:“那你们三个服不服萧何?”
卢绾、樊哙俩人也都是跟随刘邦从沛县出来的,他们对于萧何也一直十分钦佩,此时连忙低下头来,继而道:“不敢不服。”
事实上在整个沛县功臣集团内部,如曹参、周勃、卢绾、樊哙、夏侯婴乃至吕泽、吕释之等人,他们首尊刘邦,次尊萧何,剩下的其他人或许功劳、官职会有不同但是彼此间的实际地位并无太大差别。
陈豨不是沛县出身,所以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萧何在沛县功臣心中的地位份量,依旧道:“陛下,依末将看来,萧相国和曹参将军可并列功劳第一,都应该重重封赏。”
这时,汉军偏将鄂君觉察到了刘邦看向陈豨的眼神中,已经隐隐透出一丝不快,于是立刻察言观色道:“陈将军此言差矣,楚汉相持五年之久,在这过程中,楚汉各地的大小战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而我们汉军都是输多赢少,而为什么又是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呢?就是因为有萧相国坐镇后方,关中、汉中、蜀中三地始终稳固如常,从这三大后方遣军补兵缺、转漕运粮给食不乏,帮助我们汉军,始终立于兵多粮足的不败之地。因此,末将认为论功行赏,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鄂君的话正中刘邦下怀,他连连夸赞鄂君所言有理,其他原本并不服气,想要拿曹参顶出来,给自己这些武将争取更多利益的将领也无话可说。
韩信面无表情的坐在萧何对面,眼神中微微有些不悦,他并不是妒忌刘邦对萧何的器重,而是恼怒无论是刘邦还是其他功臣,在讨论谁是功劳第一的时候,谁都没有替自己这个平定整个北方,并率军取得楚汉垓下决战胜利的大将军兼齐王说一句话。
韩信心里暗暗想到,看来所有人都能看出,刘邦已经对自己心生猜忌,所以在场的才没人站出来替自己说一句公道话。至于彭越、英布、臧荼、张敖、吴芮、韩王信这些异姓诸侯王则对此无所谓,当初他们都是带兵、带地盘投汉的,在他们看来,只要刘邦不压缩他们的地盘侵犯他们的利益,谁是功劳第一有什么干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