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数字素养提升100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遇到“大数据杀熟”怎么办?

数字故事

胡女士是某出行 APP 的钻石贵宾用户,在消费时可以享受8.5折的价格优惠。2020年7月,胡女士使用该 APP 预订了舟山一家酒店的豪华湖景大床房,共支付费用2889元。然而,在胡女士退房离开酒店时,偶然发现该酒店的豪华湖景大床房的挂牌价仅为1377.63元。所谓的钻石 VIP 并没有使房价更便宜,反而还让胡女士多支付了超出一倍的房价。对此,胡女士以“大数据杀熟”等为由,将 APP 运营方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认为 APP 中的虚假标价属于欺诈,判决 APP 运营方赔偿胡女士订房差价的三倍金额。本案作为国内“大数据杀熟”第一案,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大数据杀熟”,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技术科普

“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数据,对老用户与新用户进行区别对待,导致同样的商品或者服务,呈现给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的要高。“大数据杀熟”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收集用户数据。平台或者商家为了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会不遗余力地吸引新用户注册和使用其APP,以便收集用户的各种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用户的消费偏好和购买能力。

第二阶段,对用户进行“画像”。平台或者商家对所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后,会根据不同的标准给用户打上对应的标签。例如,部分用户只浏览高端商品和服务的店铺信息,很少货比三家,支付时间快,下单次数多,就可能会被打上“高消费能力”的标签。

第三阶段,区别定价。通过精准分析用户“画像”,平台或者商家会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于那些消费水平高、消费次数多、对价格不敏感的老用户,平台或者商家通常会制定更高的价格。

素养提升

2022年9月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非常普遍,六成多的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其中,网络购物、旅游出行和外卖消费是最容易遭受“大数据杀熟”的场景。

面对“大数据杀熟”,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增强数据安全意识,谨慎提供重要个人信息。其次,尽量货比三家,积极了解不同平台、不同商家的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到线下实体店当面了解,避免遭受欺诈。最后,如果被大数据“杀熟”了,应当及时保留证据,可以选择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平台和商家应当自觉践行“诚信经营”的商业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4]等法律法规,在处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时恪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拒绝实施“大数据杀熟”行为。


[1]下称《民法典》。

[2]下称《个人信息保护法》。

[3]下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下称《电子商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