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春秋,从周亡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7章 总不能坐吃空山吧

煮熟的豆子,被倒入石磨上盘的投料孔,随着人力的加持,石磨一点点地转动,将豆子磨制成浆。

豆浆便自石磨的缝隙溢出,并顺着磨盘底部的那圈石围中唯一开口,滴落入下方的木桶之中。

只磨了一碗多的熟豆子后,

齐渊舀出了一勺研磨出的熟豆浆,再加入三勺烧开的开水,将其搅混。

而后,又是如上步骤,分别以1:5,1:7,1:9的熟豆浆与水比例,做成不同浓度的掺水豆浆。

其实如果按照最稳妥的方式制作豆浆,则豆子是需要先泡的,且磨出的豆汁,也是要再上锅煮熟的。

唯有彻底煮熟后,才能完全杀灭其中的皂甙,不然一些有先天性免疫疾病的孩童,可能会在饮用杯余后,因肝肾功能衰竭致死。

但此刻单纯是为了掺水配比,且少量饮用生豆汁的危害其实不大,便都先一切从简了。

齐渊唤来旁侧早就望眼欲穿的牧臣,将勺子递过去。

“挨个舀些尝尝,看哪个更合口味。”

牧臣接过勺,当先就去舀那最稠的,然而一口下去,其脸上既无欣喜,也无不虞,就淡淡的,像是没喝似的。

齐渊指了指旁边1:5的,牧臣再舀了一勺,然而这一次,却比之前舀的少了许多。

可这一口下肚后,其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抬头看看齐渊,又看看那碗豆浆,开始有些懊恼方才舀少了。

“再尝尝下一碗吧。”齐渊看得出来,牧臣应该是挺喜欢那1:5豆浆的。

牧臣听话地在第三碗中又舀了一勺,这一次,他几乎舀满了,

一口灌下,其眼神依然亮着,好似也分不得太清,这碗和上一碗到底哪个更好。

不过这次灌下后,不消说,牧臣便舀起了最后一碗中的豆浆,

下肚,反应平平。

而又看着这数碗豆浆,半晌,牧臣才又指着第二碗1:5的道:“这个。”

齐渊颔首,“去把华仓唤来。”

店外忙碌,华仓本也想在这里候着,却也不免怜惜其父,去店前帮忙去了,此刻不在后庭。

牧臣没一会儿就叫来了华仓,齐渊把牧臣用过的木勺洗了洗,递过去,“都尝尝,看哪个味道更好。”

华仓咽了口唾沫,连忙应是。

不过等到真正尝的时候,却又不像面上那么急切,而只是在最稠的那碗中舀了小半勺。

一下肚,其就皱起了眉头,可他还忍着全喝完。

第二碗,还是小半勺,下肚,面色稍缓。

第三碗,小半勺,眸子直接亮了起来,

第四碗,还是小半勺,喝完华仓就直接指着第三碗,那个1:7的道:“这个最合我的味道。”

齐渊颔首,也洗完勺子,各自浅尝了下,

因为是没有滤渣的,第一碗浓的,确实是豆腥味有点重,且入口还更渣喉,而最后一碗,则是淡了。

于是齐渊直接让华仓将最浓的与最淡,直接混了添水去饮马算了,自己则端着1:5的与1:7的,去再找他人尝尝。

随后,华彦、芸娘选了1:5的,华贾、褒姒选了1:7的。

到此,齐渊算是彻底看出来了,这两碗豆浆的口味差异应是大不过其浓度差异,而就其浓度,则,

那些曾经吃不饱的,都好稠的,而一直不怎么挨饿的,反倒喜欢稀的。

再考虑自己的目标群体,铜匠,齐渊便直接认准了1:6的比例。

毕竟那个看起来已经解决了吃喝问题的老者,可能会喜欢稀一些的。

30斤豆子被泡在了桶中,飧食后,一整袋细粉也被齐渊搬进后庭,

“褒国都内铸铜作坊有三,其中东边作坊有铜匠四十有三户,按一户4个馒头,需一百七十有二个,如此,便只多而不能少,合共制200个馒头。

“便麻烦芸娘了。”

一个大馒头一般120g重,一斤面发酵加水后,重约700g,如此,40斤面制200个馒头,只多不少。

齐渊交代着,也帮着芸娘开始和面发面,倒引得褒姒也过来搭把手起来。

次日,天刚蒙蒙亮,三趾马就被挂上套,戴上蒙眼,在齐渊的牵随下,一圈一圈地绕着石磨转了起来。

少顷,齐渊给三趾马嘴里喂了些豆,便也令其自顾地转着,

自己则持着一长杆,杆头绑个竹片,此刻石磨的进料口已经堆起了小山般的豆子。

这些经过一夜泡发的生黄豆,会随着石磨的旋转,而一点点地掉入空出来的填料孔中,

齐渊要做的,就是不时拿杆子推一下,让小山豆子都堆到石磨的填料孔上,让豆子持续填入磨盘里。

也不太费事儿,也不太费力,就也只是有些熬人。

当然,这还是华彦家家境殷实,有畜生的情况,不然这年头,一匹三趾马值钱两个女奴。

撑船打铁磨豆腐,那可都是以人代畜。

齐渊这不过是把苦都让给三趾马吃去了。

往后还要再工业化,把苦让给机械吃去。

小石磨不大,磨豆子也就不快,转眼便是朝食也过去了。

就连那200个馒头,都颇有气势地地蒸完摆好,半黄泛白、圆圆润润、看着颇为有食欲。

可豆子却也还没磨完。

齐渊就站在石磨旁边,却也不急。

这送礼送急,送需,特别是这招呼铜匠们的吃食,其实是朝食去不好,飧食去也不妥当。

别人都备好饭了,你此时去,不仅打乱别人的计划,东西的重视程度,也要降那么一筹。

可等到正午,那便是两餐制时代,正上顿不接下顿,饿得昏昏沉沉之时。

这时候,虽不是餐点,

但只要有管着的饭,无论是当时吃了,还是存着私藏起来备晚上吃。

人家都多念着他一点。

所以齐渊只是给华彦出着主意,说咱们这些也都非贵人,不讲那什么跪坐之礼,

而他于那山上时,树墩、大石,人倚靠着歇着,也着实的舒服。

不若遣人往那庄园多弄些木料、铜具,及其他粗麻原料,好等那千人队伍来后,做出一些所谓的‘椅’‘床’来。

这就是给那支千人队伍找活来了,

胡床(椅子,马扎)要到汉时才渐渐传入华夏,木床还要到宋时才入了千万家。

这或许有铁的出现和普及,再度发展了工具,并促进了手工业这一缘由。

但齐渊总归是等不到那时候了。

更何况,在工业级大型作坊成规模前,家庭手工作坊及家庭单位生产的小手工,一直是农民们最为主要的财政补充。

宋明时,耕织些桑麻,编织些草筐草鞋,来以此填补农闲时家用,实在太过寻常。

就是近现代,第三世界(非)部分地区都还有之。

是直到工商业愈发发达,工厂工业完全取代并排斥了家庭手工,农民们,才骤然少了手工收入,而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愈发农闲时无事,而农忙时少人。

当然,此时齐渊不过是给自己的千人队揽活罢了。

毕竟,千人的队伍不能坐吃山空吧。

而等到铜匠那边搞好了,这出的第一批铁,肯定是稍劣的吧,正好,做成铁制工具,匠户们的工具,就算是流入了他齐渊的千人队,

也是在为他褒国生产价值,总是不过分吧!

就这般,华仓与牧臣带着康御正,三人前往秦岭去收拢那千人队,并趁夜引其入都郊庄园,

齐渊,则是在日头都快偏正后,才将煮沸后,又小火煮了5分钟的豆浆,装桶并搬上清理过的爬犁,

再装上馒头,再由康仲驱使着爬犁,他在后面看着东西,

行往东边铸铜作坊去了。

(豆浆初煮沸是假沸,此时75℃左右,再转小火煮5分钟,才能彻底灭杀其中皂甙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