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借粮(5)
赵贞吉目光微凛,并没有回答陈牧的话,反而夹了一片肉,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你的意思,是想让我,拨些粮食来给你平安县?”
“只要两个月就行。”
“那第三个月怎么办?”
陈牧早就有打算了,说道。
“有了这两个月的粮食,就饿不死灾民了。学生正想请教一下老师,学生想以工代赈,不知老师觉得如何?”
赵贞吉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不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只是端起茶碗抿了一口。
“继续说。”
“如今已经进了二月,要抓紧耕种了。学生想,重修平安县城,少不得也要从别处雇佣劳力,倒不如直接用当地的灾民,他们出工,官府出粮,按劳分配。这一个月先把荒废的耕地开垦出来,到三月就能种下去了。”
赵贞吉控制着欣慰的表情,说道。
“那,种什么呢?”
“种萝卜。”
陈牧记得小时候,曾去在农科院工作的姑妈家住过一段时间,记得姑妈对自己说过,萝卜的生长周期最多一个月,基本上二十天左右就能吃了,而且具有很强的饱腹感,适应性也强,因此古代闹了饥荒,萝卜也是主要的粮食之一。
姑妈还说,长江以北的地方,二三月份最适合种春萝卜,眼下平安县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就是春萝卜。
陈牧紧张又有些期待地看着赵贞吉,心里竟砰砰地乱跳起来。
赵贞吉轻轻捋着胡须,嘴角终于勾起了一丝笑容,悠悠说道。
“好,我给你。”
“真的!”
陈牧十分激动,声调也高了许多。
“从军粮里扣。”
一句话,一盆凉水一般,将陈牧从头泼到脚,将他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浇灭了。
“老师……”
他十分不解地看着赵贞吉。
把军粮给扣了,前线打仗的那些将军,还不得把他的命给要了!
赵贞吉眸色深邃,幽幽说道。
“念安啊,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应天的粮库,已经捉襟见肘了,你让我从哪里给你调粮呢?”
陈牧沮丧说道。
“可是……别的省份一粒米也不肯借给我们,眼见得灾民都要被饿死了……不能只为了前线的军队,就把后面的百姓全饿死吧,他们可都是大明朝的百姓啊……”
“他们确实全都是大明朝的百姓,可死一个军人,倭寇就得寸进尺一步。死一个灾民,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赵贞吉面无表情说道,语气冰冷,没有丝毫感情。
陈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通身打了个寒噤,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赵贞吉。
死一个人是数字,死几百万也是个数字……
他呆呆地看着赵贞吉,顿时觉得十分讽刺,嘴角一抽,冷笑出了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师的话,学生明白了。”
赵贞吉有些不悦。
“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牧眼中泛着猩红的血丝,尽管他对他的这位老师本来就没抱有多少希望,可亲眼见到,他还是忍不住心寒失望。
他嘴角上扬,似笑非笑说道。
“老师心系整个应天,学生能管的,却只有平安县的十几万灾民。老师不管,学生不能不管。今日见过老师,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就此别过。”
陈牧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里来的胆量,竟直接向赵贞吉表达起自己的不满来,作揖之后,转身便走。
“回来!”
赵贞吉突然高声叫道。
门框里陈牧停住脚步。
赵贞吉起身,有些不满地走到陈牧面前,严肃说道。
“还是太不稳重了,再不收些义气,早晚要让义气给害死你。”
陈牧转过身来,依旧没说话。
赵贞吉看了他一眼,从窗前的柜子里,拿出一个信封,走过来交给陈牧。
陈牧垂眸看着那信封,上面盖着巡抚大印,还写着直浙总督胡宗宪亲收。
“这是……”
赵贞吉幽幽说道:“其他省份之所以不肯接粮食给你,是因为严世蕃不让借。我不过是个巡抚,应天之外,已经不归我管了。胡宗宪是浙直总督,管辖从山东到两广的军务,你去求他,让他从境内给你调军粮罢。”
胡宗宪……
陈牧有些吃惊,毕竟这位抗倭名将,可是同于谦一起号称“功勋最著者”。
大概是天妒英才,两位名将,都有护山河之功,结局却都十分凄惨。
特别是胡宗宪,抗倭大捷后不久,便因为严党的倒台而被牵连,留下一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惨死狱中。
信封在手中,私有千斤,陈牧有些发抖,担忧地说道。
“胡部堂会为了一个县而调军粮么?”
赵贞吉似乎很是自信,语气也十分胸有成竹。
“年轻时,我与他曾一同研究心学,算是故交。他这个人我了解,你也不用担心他会怕得罪严世蕃。”
赵贞吉突然笑了一声。
“他这辈子,还真没怕过什么人。有了这封信,他就知道你是我的学生了,你立刻动身去浙江找他罢。”
“可平安县……”
赵贞吉轻叹一声,幽幽说道。
“我尽量给你关照着,但能不能要回粮食,还是要看你自己。”
陈牧看着赵贞吉,却好似看了一团雾。他自认为自己有些识人之明,可对赵贞吉,他却无论如何也捉摸不透。
大奸似忠,大忠似奸,偏偏赵贞吉,好像一点儿都不占,又好像什么都占了一点。
陈牧现在还不明白,世间有千般事,人就要有千般面,一出一出的戏唱下来,本来究竟是个什么面目,便连自己也都忘了。
陈牧还年轻,他不明白,他还有他自己。
“老师放心,最多一个月,学生无论如何,也要带回粮食来。不能让灾民饿死,也不能让严世蕃有可乘之机。”
“便是带不来,也是要回来的。天无绝人之路,大不了再想办法便就是了。”
赵贞吉说着,突然想起了什么,又嘱咐道。
“浙江淳安新调来一个知县,名叫海瑞,是徐阁老举荐的。你到了浙江,有机会多与他交谈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