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实践:浙江大学HMBA项目建设历程
为医疗健康产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最初动因来自产业界的需求。我国医疗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虽然市场上国有的、私营的医疗机构或健康管理企业很多,服务形式多样,可是目前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依然存在,经常看到基层医院患者稀少,而三甲医院则人山人海,老百姓经常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各类医疗服务的难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医疗健康方面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只有既了解医疗专业又深谙经营管理的人才团队来运营医疗机构,才能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
2016年,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一位从业者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在双方合作开展医院院长培训班的基础上,在MBA教学中开设专门的项目,为新兴的医疗健康产业培养商学专业人才。
由于医疗健康产业与生命相关,具有强需求、强政策管制、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知识密集等特点,其经营与其他行业相比呈现出独特性。基于医疗健康产业的特点开设专门的MBA项目,一方面能使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形成浙江大学MBA教育的自身培养特色。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正是基于上述初衷,也为了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探索解决商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最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确定将“商学+医疗健康产业”作为MBA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项目。
在做出这一决定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确定由早就介入医院管理咨询领域,并加入了浙江省医院协会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学系教授邢以群担任该项目学术主任,同时配备项目行政主任配合他开展该项目的筹备工作。
项目组首先对国内外一流高校开设的相关专业和专业学位培养项目进行了调研,同时组建由相关学科教授、医疗健康领域的院士、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和社会办医协会会长、医院院长、医疗健康企业总裁等业内人士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进行项目定位和培养方案设计。最终根据筹备组的多次讨论,确定了项目的差异化定位、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方向,并将此培养方案发送业内人士征求意见,根据反馈修改完善培养方案,通过顶层设计解决了MBA项目课程与社会发展需要脱节、项目缺乏特色等问题。
在确定培养方案和方向课程后,项目组在项目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设计了每一门课每一讲的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培养方案要求而不是根据教师自身理解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为了解决这些前瞻性课程的师资问题,项目组在业内人士帮助下,找到了课程对应内容领域中的先行者或专业研究者,并与每一位候选教师进行了项目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的交流沟通,从而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匹配度。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通过培养方案和解决师资问题后,项目组又通过与行业协会、产业界领先企业合作的方式,营造教育生态圈,以解决招生推广、面试考官、选聘创业实践导师与行业演讲嘉宾,以及实践基地、参访单位、创业基金、奖学金等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在项目一开始就与浙江省医院协会(针对公立医院的协会)、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针对健康产业的协会)和浙江省社会办医协会(针对民营医院的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解决招生推广、面试考官、业内授课教师和演讲嘉宾推荐等问题。后期又陆续与医疗健康产业细分领域的代表性单位,如创业慧康(医院信息平台企业、上市公司)、美年大健康(第三方体检机构、上市公司)、微脉(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企业、独角兽企业)、树兰医疗(大型民营综合性医疗机构)、丁香园(面向医生群体的全国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东阳人民医院(浙江省第一家通过三甲评审的县级医院)、嘉兴市政府(致力于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等签订了“产教”结合、合作办学的协议,获得招生、面试、奖学金、教学实践、创新创业大赛、论坛活动、工作实习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全方位、多层面的“产教”融合,确保了HMBA项目的人才培养有良好的教学资源作保障。
2018年底,项目学术主任在全程旁听了第一轮所有方向课程后,在迭代修订培养方案的同时,提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管理MBA项目的请示报告》,希望增加项目组专职人员,进行单独招生,成立配套的研究机构,并确立了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一流MBA教育品牌项目的目标,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随后在2019年,2名专职人员到岗,配套的浙江大学健康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得以成立,开始尝试独立的提前批次面试等,项目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