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汪之蛟死了?
进入县衙,往西边走,走到一处院门前。
看守的衙役仔细检查一遍,这才放行。
跨过院门,进入大院内,可以看到一座一人高的小庙,匾额上写着‘狱神庙’三个大字。
再往里走,便可以看到一间间牢房。
“干什么的?”
见到来人,守在牢房外的衙役顿时斥声问道。
老汉提着食盒,看着衙役,陪笑道:“大人,小的是来给汪大人送饭的。”
说着,他将手中的食盒往前送了送。
衙役盯着食盒打量了一眼,又瞥了一眼老汉递过来的铜钱,悄然将其收下,随后摆了摆手,“进去吧,里面第六间。”
第六间牢房在左侧一排牢房的最深处,刚一靠近,便有一股死老鼠的味道扑面而来。
老汉打量了一眼,这牢房十分脏乱,还有不少蛛网,显然是许久没打扫了。
听到动静,牢房中的汪之蛟猛地抬头,看到老汉之后,又缓缓低下了头。
老汉轻声说道:“大人,冯大人让小的给大人送饭来了。”
说着,他将食盒放在了栅栏前。
汪之蛟看了看食盒,又抬头看着老汉,眼神中带着一抹期待,同时夹杂着一抹惊恐。
老汉低声说道:“冯大人让小的给你带句话,事情都是大人做的,跟其他人没有关系,大人家里,冯大人会照顾,大人可以放心。”
听到这话,汪之蛟脸色煞白,他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哪里会不知道这话的意思。
无非是想要他背下这口黑锅,将所有罪责都担下来,他自然不愿这样做,可想到家中老小,他也必须这么做。
畏罪自杀,他还能保住一家老小,若是不从,他家定然难得安宁。
想到这,他缓缓端起食盒,将准备的饭菜都拿了出来,缓缓吃着。
见状,老汉也不再停留,转身出了牢房。
汪之蛟吞咽着饭菜,这都是他平日喜欢的,可现在吃着味同嚼蜡,难以下咽。
片刻之后,他放下食盒,从里衣中扯下一块白绢,咬破手指,颤颤巍巍的写了一份认罪书。
他看着手中血书,突然神色平静了下来,愣愣出神。
······
第二天一早,方大任刚起身,吃了点早餐,准备去县衙审讯汪之蛟。
可还不等他出门,一个都察院的官员便冲了进来。
“大人,出事了!”
“汪之蛟死了!”
听到这话,方大任顿时脸色大变,厉声问道:“汪之蛟不是在县衙看押吗?怎么死的?”
那官员应道:“县衙说是畏罪自杀。”
方大任眉头微绉,也不再多言,大步出了院子,朝着县衙走去。
片刻之后,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也相继赶到了县衙大牢。
刑部侍郎冯英看着牢房内已经没了气息的汪之蛟,心中暗自松了口气,接着,他瞥了一眼脸色阴沉的方大任,心中又不免有些得意。
他装作眉头紧皱的模样,朝着一旁的衙役问道:“汪之蛟怎么死的?可有留下什么东西?”
县衙的衙役赶忙应道:“大人,仵作已经验过了,是自杀,死者还留了一份遗书。”
说着,衙役赶忙将血书拿了出来。
一旁的方大任夺过来扫了一眼,随即脸色愈发的阴沉。
冯英见状,也将血书拿过去看了一眼,接着沉声说道:“这汪之蛟好大的胆子!”
“身为朝廷命官,竟然如此贪婪成性,枉顾皇上恩赏!”
他扭头看着方大任,说道:“方佥院,这汪之蛟已经认罪,我等是否可以结案了?”
“修建轨道一事出了差错,可也只是错在了汪之蛟,至于工科给事中王所修弹劾工部侍郎张凤翔,此事恐怕有些夸大了。”
“此事虽然是汪之蛟所为,可他已经畏罪自杀了,也算是伏法了。”
听到这些,方大任眉头愈发拧了起来,他撇了一眼冯英,沉声说道:“你就这么相信汪之蛟是自杀的?”
他可不信事情会这么巧,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汪之蛟就这么自杀了,还留下了一份认罪的血书。
冯英神色平淡,说到:“汪之蛟罪大恶极,现在被朝廷发现,畏罪自杀又有什么不对?天下官员,畏罪自杀的可不少。”
这话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在大明,很多官员为了逃避罪责,保全家族,往往会选择畏罪自杀,像汪之蛟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方大任紧皱着眉头,他觉着事情有蹊跷,可现在汪之蛟已经死了,他也不知道这案子该如何继续。
就在此时,角落之中的周长应站了出来。
“大人,下官知道一条线索!”
听到这话,方大任精神一振,扭头看着周长应,说到:“快,快说!”
而一旁的冯英则是脸色微变,神情顿时阴沉了下来,他双目泛着寒意,死死盯着周长应。
周长应似是没有感受到冯英的目光一般,他朝方大任拱了拱手,应道:“大人,这汪之蛟在都水司的任上做了很多年,手下一直有两个主事跟着,只要将这两个主事抓来问话,定然能获得不少线索。”
方大任眼前一亮,赶忙朝一旁的衙役吩咐道,“快,随本官去都水司的官署。”
说着,他便大步出了大牢。
一旁的都察院官员和衙役赶忙追了上去。
冯英看到这一幕,脸色略显难看,他盯着一旁的周长应,冷声说到:“你到底提供了一个好线索,等回了京城,本官定要好好关照你!”
听到这满是威胁的话,周长应笑着应道:“多谢大人好意,希望大人回了京城能步步高升。”
周长应语气中满是嘲讽。
他敢站出来,自然也不怕冯英威胁。
只要将汪之蛟背后的事情挖出来,冯英也未必能够安然无恙。
更何况,他背后又不是没人撑腰!
有了周长应的提示,方大任很快便在都水司的临时官署中抓到了汪之蛟手下的两个亲信主事。
这一次,方大任也没有给任何机会,抓了两人便开始审讯。
很快,方大任便挖出了都水司账目背后的问题。
一份全新的账册被做了出来,他看着手中令人触目惊心的账目,神色愈发的凝重起来。
皇帝已经从内帑中批了二十万两银子,转到都水司之后,都水司实际经手的银子竟然只有十二万两,最后用来购买生铁,锻造铁轨,以及供给民夫粮食的银子才不到十万两。
他扭头朝一旁的冯英和大理寺少卿,说道:“此事已经有结果了,我等当详写奏疏,上呈给皇上御览,如何?”
大理寺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个时候,冯英也不敢阻拦,只得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