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勇敢面对疾病,用科学认知驱逐恐慌
《大脑能量》是一本关于精神疾病的科普图书。如果您觉得精神障碍离您很遥远,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了权威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结果:6类精神障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的终生加权患病率为16.6%。
这就是说在你身边的10个人里,有将近2个人一生中至少患一种精神疾病。这还不包括那些被误诊误治、没有条件看病或者不愿意到医院就诊的人群。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互动减少,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精神疾病的实际患病率比统计结果要高得多。
然而,许多人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在传统的观念里,“精神病”几乎和“疯子”画上等号。“让我去精神科看病等于让我承认自己的脑子有问题,这怎么可能?”相比于家里出现一个绝症患者,家人会觉得出现一个精神病患者更没面子,羞于承认也不愿面对。这种偏见的背后,恰恰反映出人们对这种问题充满未知和恐惧。
其实,精神疾病患者是痛苦的,他们迫切需要家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疾病、走进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而作为家人,能否用科学的、温暖的态度对待患病的家人,则是对专业知识和同理心的莫大考验。
《大脑能量》一书赋予了患者掌控病情的力量。它告诉我们,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接受、勇敢地治疗才是应对精神疾病的良方。
这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帕尔默博士为想了解精神健康相关知识、希望治愈精神疾病的人写的一本入门书,也是一本所有人都应该阅读的书,以此了解每个人可以为自己和家人的精神健康做些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帕尔默博士也是个勇敢的学者。他在书中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精神疾病治疗的困境,也大胆地提出了治疗的新观点,挑战现状,带领我们探寻解决人类精神疾病的简单方法,而不是沿用只能改变生物因素、不能改变生活体验的化学方法。
帕尔默博士在这本书中创新性地提出所有精神障碍都是大脑的代谢紊乱,维持代谢和线粒体健康是保持大脑健康的根本。这本书从睡眠、饮食、酒精、药物、运动、爱和目标等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出发,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疾病既然是由生活引起,就应回到生活中去解决。
在门诊遇到抑郁症患者时,我通常会采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个人管理”的方式。我诊治过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公司高层管理者,这位患者因为长期睡眠不好、情绪低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在接连遭遇竞聘落选、家人患癌后,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经过全面的心理评估和精神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患有重度抑郁症,需要尽快接受系统的抗抑郁治疗。当时我开出的药方是药物治疗占60%,心理治疗和个人管理占40%。
首先是使用抗抑郁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到治疗剂量,然后稳定服药。其次是心理疏导,我要求她每周至少来门诊一两次,和我深入地交谈,以此纠正她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
在个人管理方面,我向她提出三个要求:第一,生活要规律,每天睡眠和工作的时间要基本做到完全一致,不要因为双休日而打乱节律,一觉睡到中午;第二,一日三餐饮食要规律,食物搭配要均衡,多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比如小米、牛奶、香菇、香蕉等;第三,每天必须坚持运动,早晨起床后运动40分钟,中午散步30分钟,而且必须是在户外。
开始治疗4个月后,这位患者逐渐恢复了注意力和记忆力,情绪得到较大改善。在心理治疗的帮助下,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并从中发现了乐趣,开始享受生活,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感到焦虑和纠结。两年后,这位患者完全康复。
对普遍存在的精神疾病来说,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必须配合使用其他措施。这本书中提到的新模式无疑将为精神疾病带来强有力的治疗干预措施。
对研究脑部疾病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的新理论无疑打开了崭新的研究大门。创造新理论并不像是摧毁旧谷仓后在原地建一座摩天大楼,而是像攀登一座山,让研究者拥有了更新的、更广阔的视野,在我们的起点和它所处的丰富环境中发现意料之外的联系。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和译者都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们用简单的术语将复杂的科学和医学概念解释得很清楚,这种罕见的能力使广大读者能够顺畅地阅读这本书。
对精神疾病来说,这本书不仅给出了长期以来一直令人难以捉摸的答案,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希望它能带给你面对疾病、治疗疾病的勇气,也能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和家人。
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治医师
畅销书《加油吧,大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