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能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精神疾病患病率剧增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积累了最广泛的数据。数十年来,美国研究人员一直在追踪精神健康的统计数据。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正在攀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除三个年份外,2017年美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精神疾病患病率高于2008年至2015年期间的其他所有年份。值得注意的是,最年轻的群体(18~25岁)的患病率增幅最明显,2008年至2017年期间上升了40%。

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也在上升,2003年至2012年期间,4~17岁孩子的患病率上升了41%。这一疾病及其患病率呈现的上升趋势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一些人认为,我们只是提高了对这种精神障碍的认识,并为需要的孩子提供治疗,使他们茁壮成长;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其实是在对正常行为进行药物治疗,社会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我们的期望对于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能力来说根本不切实际。还有一些人认为,美国人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整体下降,这可能是消耗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增加所致,却被误认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种疾病的患病率是否真的在增加?还是其他因素导致了我们在数据中看到的情况?稍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类问题。但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不是患病率上升的唯一疾病。

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抑郁症患病率也在增加。2006年至2017年,美国12~17岁孩子的抑郁症患病率上升了68%,18~25岁人群的患病率上升了49%。据称,25岁以上成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保持稳定。

然而,这些数据大部分是从调查中收集的,我们提出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调查显示成年人的抑郁症患病率并无增加,但许多报告表明,心理倦怠的患病率正在上升。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心理倦怠并未被正式列为一种精神疾病,但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将其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的精神疾病类别。心理倦怠的诊断标准与抑郁症相似,但主要关注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关于“心理倦怠是否仅为一种与工作有关的抑郁症”一直存在很多争论,且各方理由均很充分:一项针对医生职业倦怠的研究发现,轻度心理倦怠者确诊重度抑郁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倍,而那些严重心理倦怠者确诊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46倍3,这表明二者的诊断标准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与抑郁症一样,心理倦怠也伴随着较高的自杀率。由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还未正式将心理倦怠纳入疾病类别,美国机构没有追踪其患病率。然而,2018年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23%的员工表示在工作中经常或总是感到倦怠,另有44%的员工有时感到倦怠。4这些数字远高于抑郁症的患病率。

大多数年龄组的自杀率都在上升。2016年,仅美国就有近4.5万人死于自杀。一般来说,每1人死于自杀,对应有大约30人试图自杀,因此每年自杀未遂者远超100万人。1999年至2016年,美国大多数州的自杀率都有所上升,其中25个州的自杀率上升了30%甚至更多。另一项统计数据“绝望致死人数”则追踪了美国因酒精、毒品和自杀而死亡的总人数。1999年至2017年期间,这一数值增加了一倍多。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但其诊断标准仍在不断演变,这导致很难评估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有些人认为,近年来的患病率并无变化。5然而,一项针对约4万名美国成年人的年度家庭调查表明,焦虑的频率正在增加。调查的参与者被问道:“在过去的30天里,您多久会焦虑一次?”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直”到“从未”五个回答选项。从2008年至2018年,焦虑的患病率增加了30%,18~25岁这一年轻群体的患病率则增加了84%。6

有时,人们会将抑郁症和焦虑等较为“常见”的疾病与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区分开来。精神健康专家常用“严重精神疾病”一词谈论那些伴随严重损害和缺陷的精神障碍,例如具有精神病症状的障碍。虽然它也包括一些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但主要指的是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孤独症之类的疾病。那这些严重精神疾病又是怎么回事?现状如何?这些疾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2008年到2017年,美国18岁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增加了21%。同一时期,也就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美国18~25岁这一年轻群体的严重精神疾病患病率翻了一番。7

孤独症的患病率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82000年,美国每150名儿童中约有1名患孤独症;到2014年,这一比例约为1/59。

双相障碍的统计数据同样令人担忧。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00年,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在0.4%到1.6%之间。到21世纪初,患病率上升至介于4%和7%之间。91994年以前,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几乎不存在双相障碍,现在却越来越普遍。

这些统计数据令人费解。孤独症和双相障碍等疾病不应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倍增加。焦虑症和抑郁症可能由周围环境诱发,而其他精神障碍则被普遍认为与生物学层面的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然而显然人类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基因突变。

研究人员、临床医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努力探索精神疾病患病率剧增的原因。虽未形成一致的解释,但各方提出的理论层出不穷。一般来说,这些理论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理论基于这样的观点:统计数据是错误的,或者其内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许多人认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不可能增长得如此之快,他们认为这些统计数据是医生和/或患者看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疾病”的结果。以下是这类理论中最突出的三种观点:

1.都是制药公司捣的鬼!他们想把药卖给更多的人,为此,制药公司必须让医生和公众相信自己需要这些药。他们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开展市场营销,给医生寄送样品,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他们的产品。他们在电视上打广告,询问观众是否有“兴致下降”等模糊的症状。如果有,他们会建议你“找医生谈谈,看看‘某药物’是否适合你”。这类广告助长了人们成为疑病患者的倾向。这些疑心的人后来就去看了医生,被诊断出患有一种新的疾病,当然,还开了对症的药物。

2.是懒惰在作祟!现在的人不愿意在事情上下功夫,不想经历任何不适,也不认为自己有必要经历不适。人们越来越多地将平常的人类情绪或经历归结为“症状”,并成群结队地涌向治疗师,寻求缓解这些“症状”。有时,他们甚至去找医生诉苦。人们都想要快速简单的解决方法,而医生工作繁重、十分忙碌,对他们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处方。

3.新一代的孩子就是这样!鉴于儿童和年轻人的患病率增长最为显著,很明显,责任在于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父母。父母过度宠爱,年轻一代被娇生惯养,做事情随心所欲。这些孩子和年轻人从没受到过约束,也没有什么意志力和毅力,他们很容易感到沮丧和不知所措。一旦父母不再为他们解决问题,或者有人对他们说“不”,他们就会陷入危机。这些情绪崩溃的结果就是,他们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精神障碍。或者,他们自己无法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生活,就找一种“精神疾病”来当替罪羊。

尽管这类理论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它们很可能并不是问题的答案。如果你自己或你的孩子没有精神健康问题,或者你并没有每天与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患者接触,那么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些人只是在发牢骚和诉苦,认为医生、患者和父母只不过是在寻求快速解决问题的办法。当问题离你很远时,你会很容易忽略它。然而,当你面对这些统计数据背后的真实人群、目睹他们的痛苦时,这些笼统的想法就站不住脚了。当你认识的一位“好父亲/母亲”面对一个暴躁易怒、睡不着觉、威胁要自杀或杀死别人的7岁孩子,这个问题就变得越发真实。这些行为是不正常的。当一位女性惊恐发作严重,甚至都不敢再踏出家门,这也是不正常的。一个人的抑郁严重到有时早上起不了床,这也不正常。

因此,关于精神障碍患病率上升的第二类理论承认这些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这些人相信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确实在上升,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可能的解释:

1.这是件好事!这些统计数据具有积极的意义,反映出人们对精神障碍有了更广泛的了解,对如何判断精神障碍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学校和工作环境中有许多普及精神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症状的项目,也有一些公共服务活动重点关注预防自杀。名人们公开谈论自己的精神健康问题,媒体对精神健康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显然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减少人们的成见。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他们需要的帮助,得到了诊断和治疗。

2.是社会现状导致的!我们越来越依赖科技和电子屏幕。我们坐着看手机、电脑或电视,久坐不动的情况愈加严重,我们也更加孤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互动减少,不再花时间相聚或打电话,只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人们只会展示自己生活中“光鲜”的部分,因此社交媒体也造就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羞耻感,而不是真正的联系。生活节奏也变快了。每个人都很忙,日程满满当当——连孩子也不例外,一家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坐在一起吃饭。难怪人们感到疲倦不堪,难怪这么多人患上精神障碍。

3.都是毒素、化学物质惹的祸!改变的不仅是社会行为,还有物质世界。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毒素;食物里面全是人工添加剂;新的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草坪上、我们的供水系统中,还有我们早晚使用的个人卫生用品中。我们创造出自然界中未曾有过的化合物将自己包围,这些化合物的影响——尤其是与其他化合物结合时产生的影响——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虽然我们还未了解这些物质的作用机制,但它们都是各种疾病增加的原因,包括癌症、肥胖和精神障碍等。

关于精神健康问题增加的第二类理论还有很多,但以上是最被热议的一些。这三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它们可能至少在某些人身上,或者至少在某些时候发挥作用。正如我在本书接下来要阐释的那样,其中一些因素几乎肯定会产生影响。

但对于上述第二类中的第一种观点——认为统计数据合理且这只是人们认知水平和诊断能力提高的结果。然而有证据显示数据攀升不只是因为认知水平在提高。比较各年数据的调查涵盖了整个人口的样本,无论人们是否确诊。结果表明,这些疾病的患病率确实在增加。

也许最重要的一点是,孤独症、双相障碍、抑郁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迥然不同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同时上升。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认为双相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抑郁症差异很大,其病因也大不相同。如果这些疾病是遗传的,那我们的基因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存在一种毒素导致了大量基因突变?如果罪魁祸首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带来的压力,为什么所有这些疾病的患病率都在增加?更多的压力不是只会诱发更多的抑郁症和焦虑吗?毫无疑问,压力不会导致孤独症和双相障碍。或者真是这样吗?这些统计数据引发的疑问,比它们回答的问题还要多。

更糟糕的是,新冠疫情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2020年6月,大约40%的美国成年人称自己在与精神健康障碍或物质使用障碍做斗争。接受调查的成年人中,有11%表示自己在过去30天内考虑过自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