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领导力:未来10年的管理能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价值思维:为什么有的公司根本就不具备增长假设

增长不是套利

先问一个问题:一家公司赚到了钱,是不是就实现了增长?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请想象下面两个场景。

场景一:某连锁品牌是加盟高手,热衷包装,善于营销,推动项目在全国建立加盟体系,美其名曰“品牌授权”。该品牌授权费用8.8万元,一举招商千余家,获利上亿元。然而,商家经营不善,数月之后加盟店纷纷倒闭。此品牌既不相救,也不心急,改头换面后重启新盘。该品牌新项目的全国路演已在准备当中,下一个小目标似乎指日可待,只需要把之前的套路重来一遍。

场景二:某健身行业商家选择居民众多的小区开设健身房,简单装修后,赊好健身器材摆入其中。它明明10月开业,7月就开始大搞活动,美其名曰开业庆典,倾情酬宾。原价5 888元的健身年卡,该健身房以预售价买一送一,两年只要5 888元。于是在正式开业之前,该健身房还没有服务过客户一天,就收到了一大笔钱。至于之后客户来不来健身,并不在健身房关心的范围内,他们设想的是两年后翻出客户名单,再做一轮推销。这次优惠力度更大,三年只要5 888元——前提是,这家健身房能活过两年。

以上两个场景,公司似乎都赚到了钱,但是它们真的在践行“增长”吗?我必须明确给出自己的观点:不是,这不是增长,因为增长不是套利。

增长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实现增长理应伴随着赢利。但纯粹追求赚钱,不顾客户价值,只能叫“套利”,而不是“增长”。增长假设的前提必须是价值。公司只有持续创造价值,才能持续增长。否则,即使短期有所获利,企业似乎付出很少就得到了很大的回报,其增长可能也因此停滞,它会常年维持在某一个规模,甚至萎缩,却让人不知原因为何。

例如,场景一中推广加盟的高手,其价值创造来自客户都能赚到钱,客户的客户,也就是终端用户,也能得到生活中的好体验,这样的商业链条才健康、长久。

2023年,某餐饮快消品牌上市受阻,其原因除了政策鼓励高科技而非消费品外,该企业自己的收益结构中也存在问题。第一,证监会审查发现,它将近90%的收入不是靠自身赢利能力获得的,而是靠加盟费。第二,在总营收占比中,它的全国加盟店有2万多家,直营店却只有不到50家,占比太少。可是它的财务数据单看其实并不差,其2021年的营收为103.5亿元,利润达到19.12亿元。

如果该企业的财务数据建立在加盟商都赚钱的基础上,那么显然它是创造价值且能持续增长的。但如果只有该企业自己赚钱,其加盟商不赚钱,这就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增长,而是套利。

在2022年底的京东经营管理培训会上,刘强东视频接入,批评高管们谈花里胡哨的故事太多,谈成本、效率和体验太少,如果对如此核心的战略都把握不够,那么他们将很难带领团队长远走下去。

我们不妨就拿京东做个思想实验。

京东有5亿名用户,如果增长就是套利,那么京东想办法在一年当中从每个用户那里多赚10元钱的难度想必不大,轻轻松松50亿元利润就能到手。然而,这实现增长了吗?显然有问题,这种增长不是通过创造用户价值得到的,而是通过营销上的手段得到的。从创业之初到现在,刘强东一直强调成本、效率和体验,它们都可以被翻译成“用户价值”。成本是让价格更低,效率是让配送更快,体验是让用户感受更好,这些才是价值。商业的第一性原理是价值交换——创造价值并因此获利,企业得到的是用户所得价值的一部分分配。套利追求的则是让自己的价值分配远超价值创造,但从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以这种方式成为伟大的公司。

把第一性原理传递给中国商业界是我的职业信仰之一。第一性原理不是类比,也不是只看表面特征,而是深挖某件事根本的道理,再从这个根本的道理延伸出对这件事情更深刻、更完备的理解。

有些人因为看到他人通过套利行为实现了个人收益最大化,便觉得这就是商业的本质,然而这只是简单的感性认知。我们必须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找到每个领域更深层的道理,因为它们对现实拥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案例:二手房经纪行业

二手房经纪行业中曾经长期流行一个经营策略——“假房源”。如果周围正常房价是6万元每平方米,在这家经纪公司的玻璃幕墙上贴的广告却都是3万元每平方米,南北通透,户型很好,那么周围有购房需求的人有很大概率都会被吸引过来,这是一种营销手段。结果可以想见,房子当然是没有的,因为是编出来的。经纪公司希望以这样的方式吸引用户,等用户到店后再卖给他们其他的房子。

并且,这些经纪公司还不满足于只收佣金,最好能把卖房者和买房者隔离开,两边签约。它们可能用500万元把一套房子从卖房者手中拿过来(不是买过来),以600万元出售给买房人,自己赚中间的100万元。

这是最标准的套利行为了,似乎以这种方式找到更多的房源和客户就能实现增长。结果是什么呢?第一,行业“内卷”严重,企业长期维持某个体量,没有增长。第二,行业不受尊重,社会评价越来越低。如果把“受尊重”当作从业者的一种价值,那么房产经纪人本身的价值是不断贬损的。

所以,很多经纪公司被链家以“真房源”策略轻松地击败。“真房源”不是行业原本就应该做到的事情吗?某些经纪公司因为看到了套利空间,不知不觉被圈进了一个虚假的增长系统。这不是真正的增长。

链家前董事长左晖看到了房产经纪行业的第一性原理。从链家的“真房源”到贝壳的“ACN合作网络”(经纪人合作网络),左晖所坚守的不过是最基本的价值交换逻辑,这却变成了“难而正确的事”。

不但套利不是增长,正常赚钱都未必是增长。

2014年的微软公司市值不到3 000亿美元,相较于1999年的最高位腰斩。在微软CEO任上工作了14年的史蒂夫·鲍尔默黯然离职。鲍尔默出身于市场和销售岗位,浑身充满斗志,1980年就加入微软,在2000—2014年担任CEO期间,他更是把激进的、攻击性的精神和代表这种精神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植入了微软。鲍尔默的工作特别聚焦,只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卖Windows(操作系统),第二是卖Offi ce(软件)。在这种“竞争、激励、淘汰”的机制之下,其实微软的效益很不错,仍然是一家很赚钱的公司。但微软的股价在2000—2014年的14年间几乎零增长!

不到10年之后,在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市值达到25 000亿美元,增长接近10倍。所以,究竟什么是增长,什么又是增长领导力?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就是对纳德拉这句话的拆解和方法论化:“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内部的能力与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做出反应,抢占先机。”

列举前面这些案例是不是在反对套利、反对赚钱?当然不是。我们是要厘清一个道理:价值创造才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赚钱只是结果,套利机会则是杠杆。第三章有专门的章节阐述杠杆思维。企业家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增长的驱动要素,只盲目追求套利和赚钱,终究不会大成,那也不是本书倡导的商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