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二八】
曹操下令封田畴为侯
背景
田畴,本为刘虞官吏。董卓之乱,田畴奉刘虞之命谒见汉帝,完成使命回到州里时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所杀,田畴愤而北去,率领宗族数百人隐居徐无山中。择平地而居,耕种田地赡养父母,百姓逐渐归附田畴,几年之间就达到五千多家。“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田畴还给五千多户人家制定婚丧嫁娶、杀伤、犯盗、诤讼的制度,乱世之中百姓在徐无山中安居乐业,俨然是一片世外桃源。后来在曹操征伐乌丸期间立下大功,曹操几次想要封赏田畴,都被田畴推辞。田畴品行高洁,教化一方,淡泊名利,功成弗居,是三国乱世中少有的清廉守志之士。
原文段一
田畴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谓其父老曰:“诸君不以畴不肖,远来相就。众成都邑,而莫相统一,恐非久安之道,愿推择其贤长者以为之主。”皆曰:“善。”同佥推畴。畴曰:“今来在此,非苟安而已,将图大事,复怨雪耻(为刘虞报仇)。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畴有愚计,愿与诸君共施之,可乎?”皆曰:“可。”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北边翕然服其威信,乌丸、鲜卑并各遣译使致贡遗,畴悉抚纳,令不为寇。
注解
田畴于是带领众人进入徐无山中,选择了一处既深邃险峻又平坦开阔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亲自耕种以供养父母。百姓们纷纷归附于他,几年间,聚集在他周围的人家达到了五千多户。田畴对当地的父老乡亲们说:“诸位不因我田畴才能平庸而疏远,反而远道而来与我相聚。如今人口众多,已形成了一个小城市,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恐怕不是长久安宁之道。我愿意推举出一位贤能且年长的人作为我们的首领。”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众人一致推选田畴。田畴却说:“我来到这里,并非仅仅为了苟且偷安,而是有更大的志向,要谋划大事,报仇雪恨。我担心的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未能实现,那么轻薄之徒可能会相互侵扰,只图一时之快,而不做长远打算。我有一个愚见,愿意与诸位共同实施,可以吗?”众人都表示同意。
于是,田畴制定了约束相互伤害、盗窃、争执诉讼的法律,其中重罪可至死刑,轻者则按律治罪,共计二十多条。同时,他还制定了婚姻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管理着众人。这些措施使得当地社会秩序井然,路不拾遗。北方的各族部落,包括乌丸、鲜卑等,都纷纷派遣翻译使者前来进贡礼物,表示归顺。田畴一一接纳了他们,并使他们不再成为侵扰的祸患。
《史记·五帝本纪》中提到舜居住的地方“一年而所居成聚,三年成邑,三年成都”。这一段主要介绍了田畴在徐无山的时候,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可见田畴品德高尚。难得是田畴还有能力管理这么一个小城市,制定各种制度,甚至感化周边的乌丸、鲜卑部落。
原文段二
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于身自临陈,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辞不受,太祖许而不夺。
注解
建安十二年,曹操决定北征乌丸族,但在大军抵达之前,他先行派遣使者去征召田畴,并命令田豫传达他的意图。随后,曹操的大军驻扎在无终地区。当时正值夏季,雨水频繁,加之沿海地区地势低洼,道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同时,乌丸的敌军也扼守住了关键的道路要冲,使得曹军无法继续前进。
曹操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向田畴咨询对策。田畴回答道:“这条道路,在秋季和夏季经常会有积水,水浅时车马无法通过,水深时又无法行船,长久以来一直是个难题。过去,北平郡的治所设在平冈,有一条道路经过卢龙,可以直达柳城。然而,自从东汉建武年间以来,这条路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荒废断绝了,将近两百年了,但仍然有一条小路可以通行。现在,乌丸的将领们认为我军一定会通过无终这条道路进攻,他们因此在那里重兵防守。如果我们无法前进而选择撤退,他们一定会放松警惕,疏于防备。此时,如果我们悄无声息地回军,改从卢龙口穿越白檀的险要地带,走这条他们未曾预料到的空虚之路,不仅路程近而且便于行军。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毫无防备,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这样一来,乌丸首领蹋顿的首级就可以不战而获了。”曹操听后,大为赞赏,说道:“好计策!”
于是,曹操命令田畴率领他的部众作为向导,引领大军登上徐无山,穿越卢龙,经过平冈,登上白狼堆。这条路线距离柳城有二百多里,当乌丸军队察觉到曹军的行动时,已经大为震惊。乌丸单于亲自率军迎战,曹操与乌丸军队交战,取得了大胜,斩杀俘虏众多,并一路追击逃敌,直至柳城。战争结束后,曹军返回并顺利进入边塞。在论功行赏之时,封田畴为亭侯,赐予他五百户的食邑。田畴坚决辞让,曹操于是成全了田畴的志向,没有对他进行封赏。
原文段三
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太祖命曰:“蓨令田畴,志节高尚,遭值州里戎夏交乱,引身深山,研精味道,百姓从之,以成都邑。袁贼之盛,命召不屈。慷慨守志,以徼真主。及孤奉诏征定河北,遂服幽都,将定胡寇,时加礼命。畴即受署,陈建攻胡蹊路所由,率齐山民,一时向化,开塞导道,供承使役,路近而便,令虏不意。斩蹋顿于白狼,遂长驱于柳城,畴有力焉。及军入塞,将图其功,表封亭侯,食邑五百,而畴恳恻,前后辞赏。出入三载,历年未赐,此为成一人之高,甚违王典,失之多矣。宜从表封,无久留吾过。”
注解
曹操在从征讨荆州返回后,回想起田畴的卓越功勋,心中充满了遗憾,因为他曾听从了田畴的谦让之辞,没有给予田畴应有的封赏。曹操感慨地说:“我这样做,虽然成全了田畴个人的谦逊之志,但却违背了国家的制度和大法。”于是,曹操决定恢复田畴先前的爵位,再次对他进行封赏。
曹操在封赏的诏令中这样写道:“蓨县的县令田畴,他志节高尚,品德出众。在州里遭遇戎狄与中原交恶、战乱频仍之际,他毅然选择隐居深山,潜心研究学问,弘扬道义,因此吸引了众多百姓跟随他,共同建立了繁荣的聚落和城邑。在袁绍势力鼎盛之时,他虽受命召唤却坚守节操,不为权势所动,慷慨守志,等待真正的明主出现。当我奉诏征讨平定河北地区,并成功征服幽州之后,准备进军平定胡人寇患时,对田畴给予了礼遇和任命。田畴欣然接受,并为我详细规划了进攻胡人的路线和策略。他率领山中的百姓,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开山辟路,提供后勤保障,使得我军能够选择一条近便且有利的道路进军,出敌不意。在白狼山一战中,我军成功斩杀了乌丸首领蹋顿,随后长驱直入柳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田畴在此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当大军返回边塞,准备论功行赏时,我表奏朝廷封田畴为亭侯,并赐予他五百户的食邑,但田畴却一再恳切推辞,前后多次拒绝封赏。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年之久,我因尊重他的意愿而迟迟未予赐封。但现在我意识到,这样做虽然成全了田畴个人的高风亮节,却严重违背了国家的典章制度,是我的过失。因此,我应该遵从先前的表奏,对田畴进行封赏,不再让我的过失延续下去。”
原文段四
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不听,欲引拜之,至于数四,终不受。荀彧以为“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期于为善而已。故匹夫守志,圣人各因而成之”。
注解
田畴又上述表达自己的最真诚的想法,并以死自誓。曹操并没有听从他的请求,反而多次想要亲自引荐并授予他官职,这样的举动重复了多次,但田畴始终都没有接受。荀彧认为:“君子的处世之道,无论是出仕为官还是隐居避世,关键在于行善积德,秉持正道。因此,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只要他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道德准则,圣人也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来成就他的志向和事业。”荀彧的这番评论体现了他对于君子行为准则的深刻理解,他对田畴坚决辞让是理解的。认为无论个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追求善行,而圣人则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引导和支持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