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奏疏语录三国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读史笔记·三国志】【名臣奏疏语录篇二五】

贾诩奇谋语录

背景

贾诩跟随张绣期间,多次为张绣献计,后来袁绍曹操在官渡对峙之际,贾诩又劝张绣审时度势,归降曹操,为张绣积累下深厚的政治资本。在曹操手下时,贾诩又多次给曹操参谋军事,见解深刻。

原文段一

太祖之征张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时贾诩在绣军中,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注解

曹操征伐张绣之际,一日忽然下令撤军,张绣见状,亲率精锐部队追击。此时,贾诩作为张绣的谋士,劝阻道:“不可轻举妄动,追击必败无疑。”张绣未采纳其建议,执意发兵交战,结果大败而归。贾诩随即对张绣说:“速速整顿兵马,再次追击,此番交战定能取胜。”张绣愧疚地表示:“未能听从先生良言,以致有此大败。如今已败,怎敢再行追击?”贾诩分析道:“兵势瞬息万变,此刻正是追击的大好时机,定能有所斩获。”张绣深信其言,于是收集残兵败将,再次追击,果然在激战中取得胜利,凯旋而归。

事后,张绣向贾诩询问:“我初次以精锐之师追击敌军撤退之际,先生断言必败;而当我以残兵败将反击敌军全胜之时,先生又断定必胜。两者皆如先生所料,为何如此截然相反却能一一应验?”贾诩解释道:“此中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将军您虽善于用兵,但终究非曹操之对手。曹操之军虽退,但他必会亲自断后,以确保安全。我军虽精锐,但将领非其敌手,且敌军士气正盛,因此追击必败。再者,曹操攻打我军时,谋略无失,却突然撤军,定是国内(曹操大本营)有急事所迫。他既已破我军,定会轻装疾进,即便留下将领断后,那些将领虽勇猛,亦非将军您的对手。因此,您虽以败军之姿再战,却仍能取胜。”张绣听后,深感佩服,对贾诩的智谋心悦诚服。

原文段二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土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

注解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之时,袁绍派遣使者前往张绣处,并附书贾诩,意图结成联盟。张绣初有应允之意,而贾诩却在张绣的宴席上,当着袁绍使者的面直言不讳:“请代我回复袁绍,他自家兄弟尚且不能相容,又怎能容得下天下的国土呢?”此言一出,张绣大惊失色,私下对贾诩说:“先生此言,岂不是将我等置于险境?”贾诩却从容不迫地回答:“将军不必惊慌,依我之见,不如归顺曹操。”张绣疑惑道:“袁绍势强而曹操势弱,且我与他有仇,归顺他又怎能安心?”贾诩分析道:“这正是归顺曹操的理由所在。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此其一;袁绍势力虽强,但将军若投之,以其兵多将广,未必能得重用;而曹操势弱,得将军之助必大喜过望,此其二;再者,有霸王之志者,必能摒弃私怨,以彰显其德于四海,此其三。望将军勿疑!”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率领部众归顺了太祖曹操。

太祖见张绣来归,大喜过望,执贾诩之手说:“使我在天下人心中树立威信的,正是你啊!”随后,太祖上表举荐贾诩为执金吾,并封他为都亭侯,后又调任他为冀州牧。然而,由于冀州尚未平定,贾诩便留在司空府参与军事谋划。

当袁绍大军围困太祖于官渡,太祖军中粮草即将耗尽之际,太祖向贾诩询问破敌之策。贾诩从容答道:“主公在明智、勇敢、用人、决断等方面皆胜于袁绍,然而战事已持续半年之久仍未决出胜负,皆因主公顾虑周全,不愿轻举妄动。若主公能当机立断,则胜负顷刻可定。”太祖闻言,深以为然,赞道:“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