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完犊子喽!
姜闻不动声色地打量眼前的年轻人。
他对林无攸的印象很浅,虽然对方口口声声叫叔,其实也仅有两面之缘——在他找对方父亲要投资的时候,以及那部投资的电影赔到底掉的时候。
“经过《鬼子来了》那么一遭,你还敢找我做监制?”
是的,那部让两人有两面之缘的电影就是《鬼子来了》。
为了灯塔国进口的特殊摄像机与海量的胶卷,经过朋友介绍,姜闻找上林父,以出让国内票房分红的形式换取了定额的投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众所周知,《鬼子来了》没能在国内上映。
虽然国外版权卖的不错,国内票房却是零蛋。
林父掏了票子,丢了面子,特别是在其他投资商或多或少回本的情况下,他没有直接“弄”姜闻,属实是财大气粗。
“叔,”林无攸咬死“叔”不松口,强行拉近两人关系,“《鬼子来了》是部好电影,别听那些媒体乱说。我跟您打包票,那部电影绝对是华语电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几十年后子孙们也是要反复观看,甚至要大批大批地解读。它,值得!”
要不然,他也不能劝老爸砸钱投资,只可惜……
就说他不宜染指任何投资项目,哪怕是电影投资也绝对不行!
姜闻不清楚那场投资还有林无攸的手笔,他现在只是被这番马屁吹得飘飘然、然飘飘,最后想起被禁导的现况,“啪叽”摔在地上。
作为圈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父辈有余泽留给下一代。
所以,这句“叔”,姜闻不想担也得担。
钱好还,人情难还。
只是……姜闻又看了眼林无攸。
比起做个导演,他更建议对方当个演员。
长得儒雅又俊美,尽管不符合硬朗小生的要求,也可以当个合格的奶油小生啊。
“进来谈。”姜闻让出一条路。
林无攸笑眯眯地往里面走。
在姜闻“如饥似渴”的当下,请对方当监制,是为了双重保障。
万一这部电影很不错,那他就搞个‘代拍’出来!
不知道为何,他在想到自污这招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姜闻。
在他朦胧的记忆中,让某位新人导演声名鹊起的代表作,正是走在前方的姜闻所拍!
甚至也不仅是“自污”,如果姜闻乐意代劳拍摄,他也愿意拱手让出导演之位,只要对方能接受那烂到爆炸的剧本。
林无攸穿过第一进院,绕过第二进院,终于在第三进院看到了进门的曙光。
姜闻掀起东厢的棉门帘,转身招呼他进去。
“现在是初春,点暖气太热了点,不点屋内又冷了些,你忍耐一下吧。”
林无攸踏入正堂。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闻起来甚是呛人,趁着清晨明亮的光线,他看到对面的墙壁上贴着许多张海报,尤以《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大也最为醒目。
房间中央摆放着90年代经典的实木沙发椅,一长两短合拢起个小空间来,中间茶几上的玻璃烟灰缸倒栽着许多烟头屁股,一个红色座机静静安眠,旁边还放置着卷边的电话簿。
又有一个大屁股电视安置在房间一角,索尼的影碟机张着死不瞑目的大嘴,下面的酒红色地毯上零散地摆放着许多张没有放回原包装的碟片。
林无攸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
两人在木质沙发上坐定,姜闻给他沏了一壶茉莉花茶,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拖鞋荡在黑色棉袜下。
“有没有剧本?咱们得看东西聊。”
“当然有!”
林无攸从帆布包中拿出蓝色硬皮文件夹,剧本就被妥当地放在里面。
姜闻接过文件夹,在翻开之前,问了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
“真让我来当监制?”
他不问让自己演什么角色,只在“监制”的问题上打转,言外之意很明确:
你小子真能让我来拍这部电影?
林无攸巴不得。
“叔,我是个新手导演,搞不懂剧组中的轻重缓急,更不知道怎么拍摄更合适。您是监制又是我的叔,不得帮帮我这愣头青呀?只要影片拍得好,怎么着都行。”
言外之意,只要电影拍出来,随便你嚯嚯。
姜闻这才放下心来,翻开蓝色的硬片,低头看了眼名——
《致命ID》
编剧:林无攸。
“你写的本子?”姜闻追问,语气不太妙。
“拙作,拙作。”为了防止姜闻看到剧本后被烂到提桶跑路,林无攸甚至还补充了句,“我这剧本在您这种阅过千帆的人眼中肯定不够好,但请您放宽心,咱们能改,一切都能改!”
姜闻心下一沉。
得了,这本子完犊子。
导演本人都这么不自信,这剧本也铁定好不到哪里去。
但没有关系!
姜闻坚毅眼神,只要让他来拍,不管这剧本多么烂,都有拯救的余地,不行就找老伙计疯狂魔改。
反正将电影改编到原作者都认不出是他的强项!
静下心来,姜闻慢慢开始看。
故事发生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群人因种种原因被迫待在一座与外界隔绝的旅馆。
“暴风雪山庄?”姜闻冒出猜测。
11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依次出场,包括旅馆的老板林长安、曾为警察的王茂名、女星安连云、因车祸受伤的蒋无锡及其丈夫罗岳阳和儿子罗新竹、风俗女秀容、找打火机的路人任丘和,以及被警官王爱国押送的犯人郑永春等。
为了符合国内情况,林无攸将各位演员们的名字汉化,原剧是取灯塔国各州的名字组合排列,他也寻了不少国内适合作为名字的城市名。
顺带修掉不符合国内情况的剧情,好在这部电影发生在固定场景中,让修改容易很多。
看完前几页,姜闻莫名松了口气。
比他想得要好,别的不说,至少这“暴风雪山庄”的模式用得不错。
接下来便发生了杀人案,大家人心惶惶,四处寻找杀人凶手。
这一环节林无攸处理得相当巧妙,用双线叙述的方式,让两条故事线相互关联,又给予对面的故事更大的期待感。
暴风雪山庄的模式将视角定在主角身上,观众随着主角一起推理、寻找线索,带来近乎于沉浸式的代入感。
所以,哪怕只是个简单的剧本,姜闻也陷了进去,坐姿也从吊儿郎当的二郎腿,变成了正襟危坐,还主动进行猜测。
“莫非两条故事线所讲的犯人是同一个人?”
一路看到最后的大结局反转,姜闻瞪大眼睛,又将那薄薄的两三页剧本重新看了遍。
从来都没有11个陌生人,有的只是人格!
这11个人是主角因为童年遭受母亲虐待,产生的多重人格分裂。每个角色都代表他内心的一部分,而凶杀案则是内心冲突和斗争的外部化表现。
以及最后那石破天惊的结局——最不起眼的小男孩才是真正的连环杀人犯!
这横出一角的结局给姜闻看得一愣一愣。他自诩见多识广,但多重人格障碍……这还是很罕见的知识点。
其实不能怪姜闻孤陋寡闻,事实上国内大众对精神系疾病了解不多,直到03年的惊天一跃,才让抑郁症走到大众眼中。
在此之前,人们甚至不知道人的脑子里还能生病,大多数人都将其看做“闲的”“打两顿就好了”。
甚至放在2024年也有大把大把的人不相信精神疾病是种正经八本的身体疾病,其大多数患者的问题并非在于心理,而是在脑神经递质失衡或脑结构变化等生理性问题,非是营销号常说的“难过伤心得抑郁”。
姜闻呆愣的时间太长,林无攸心中开始打鼓。
莫非是这剧本太烂了?
是啊,原以为是暴风雪山庄,正期待个石破天惊的大结局,结果编剧搞了个烂活——没有真正凶手哦,是多重人格障碍!
被玩腻的东西却要吐出来再摆上盘,拿出这个剧本,林无攸也很愧疚。
这完全是林无攸理所当然的想法。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这种结局之所以成为烂片的统一模板,正是因为《致命ID》太有名,这个模式太石破天惊,以至于所有创作者都爱用?
于是,哪怕在上映之初可以慑服所有的设定,经过20年来被各路创作者不断地二次创作、再二次创作,也会变得烂俗无比。
……虽然如果有创作者认真雕琢剧情,仍旧能给观众带来惊艳万分的体验感。
但用儿子的“烂俗”去骂父亲开创的“俗不可耐”,这简直是倒反天罡。
但在无人提醒的情况下,林无攸无法及时修正思维方式,只能朝着反方向猪突猛进!
“叔,这剧本真有那么烂?一点修改的余地都没有?”
林无攸小心翼翼询问,脸上的不安肉眼可见。
姜闻看看手中惊艳无比的剧本,又瞧瞧忐忑不安的林无攸,罕见得陷入自我怀疑。
他只是颓废了几个月,不是被废了十几年,怎么外界的认知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如果这个剧本是“烂”,那其他想拍好片的编剧和导演都不用活了,他们再也找不到任何好剧本。
纵使现在“凡尔赛文学”并未流传,姜文也超前地体验到被人秀了一脸后、非常想要揍人的咬牙切齿。
“不,这剧本没问题。”姜文咬牙说出违心话,“可以拍。”
林无攸一喜,随后陷入深切的感动。
“叔,你对我太好了,竟然愿意为我接下这垃圾剧本,我、我不知道要怎么感谢你才好。”
姜文愈发咬牙切齿,唇边抽搐的肌肉快要压不住。
“你不再多评价剧本一句,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这货再多说一句,他可真要撸袖子揍人嘞!
让你秀,让你秀,真当自己是刘秀啊!
林无攸赶忙用手在嘴巴前划下,示意“拉链被拉上”,然后又轻轻拉开,小心翼翼询问。
“您想要演谁?男主还是男二?”
“……那个警察吧。”姜闻随机选了个。
作为靠强剧情的电影,演员的可表演度不高,他还是更关注剧组的筹备工作。
“预算?”
“听从叔叔安排?”
“演员选择?”
“听从叔叔安排。”
“剧组管理?”
“听从叔叔安排。”
不管姜闻问什么,林无攸一贯回答“听从叔叔安排”,将当甩手掌柜的态度表达得清清楚楚。
问到最后,姜闻直接无语。
“敢情你小子是跑来白嫖的啊!”
“不,”林无攸辞严义正地否认,“我掏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