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财路
坤宁宫,朱棣吃惊的看着老婆徐皇后:“你确定宝庆打算动用自己的小金库营造公主府?”
“昂,那还有假,不过我让她打消这个念头。咱大明再怎么缺钱也不能缺到宝庆头上。
当年父皇有多宠爱这孩子你又不是不知道。
要是父皇在天之灵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居然要花自己的嫁妆钱给自己修府邸,你说那该有多心寒。”
朱棣沉默了半天方开口:“工部给我上折子说了营造公主府事宜,十一郎那孩子搞的那个什么“水泥”、“瓷砖”他们连夜就派人烧制成功了。
以朕的估算大规模的烧制前期的投建预计十万两就足够了,这点儿钱朕省一省就出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宝庆动自己的嫁妆。
主要是传出去知道的说宝庆体谅朕的难处,不知道的还以为朕刻薄慢待宝庆公主。
人言可畏,好说不好听啊!这件事你操办,从内库里出钱,万不可让宝庆花一文钱。”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提前让内库备了银子就等你同意了。”
“还是你懂朕!”朱棣一把搂过老婆徐皇后。
徐皇后面色潮红,娇羞的样子就如同少女一般:“皇上!该就寝了。”
......
翌日,朱棣神清气爽的来到奉天殿。
今天要议的朝政有很多,北边的用兵要提上日程,南边几个省不安宁也要安抚。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财政的问题。
户部尚书夏原吉愁的头发都白了,每年的赋税都不够支出的。
作为财政一把手,他要承担责任的。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永乐年间,明朝的国库收入主要包括田赋、土贡、商税、盐课、矿课、朝贡等多种形式。
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年间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折合成粮食大概在200多万石。
其中,田赋是明代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商税、鱼课等课程收入也是内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内库还通过官营造办、货币铸造等方式增加收入,例如宝钞的印制和铜钱的铸造。
然而,由于永乐年间的大规模建设项目和军事行动,如修建北京紫禁城、编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征讨漠北等,国库的支出同样庞大,使得国库收支面临较大压力。
这些随便单拎出来一项的花销就是巨额的,夏原吉愁的觉都睡不着,不过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内阁大学士解缙上奏道:“夏尚书忧心的事情不可小觑,户部收支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皇上北伐大业。
臣以为财源无外乎节流和开源,节流的话臣以为朝廷在裁撤冗员压缩各部开支已经做到极致,那就只有开源一途可走。
臣,建议放开放民间海禁增加域外贸易。”
夏原吉心中一哆嗦,解大学士可是真敢说啊!
他何尝不知道开海的好处?可是借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言海禁。
要知道大明自洪武皇帝禁海以来,谁也不敢提解禁这件事。
闹不好就触怒龙颜,等待的将会是诏狱。
当年朱元璋实行的海禁政策非常严格,其目的是防止海外国家和势力的侵扰,以及避免海外势力与国内翻动势力相勾结。
海禁政策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对于海上对外贸易的禁止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无情来形容。
比如,禁止渔民私建二桅以上的大船,直接从根本上断绝了民间私人的一切海外交通。
此外,朱元璋还实行了沿海区域的迁界、征船户为军、加强海防等措施,以确保海禁政策的有效实施。
永乐继位以来,明朝的海禁政策实际上有所松弛。
朱棣在位期间,重新设立了市舶司并且优待外国来使,放宽了海禁政策,允许了一定程度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但是要知道他放宽的是官方,比如让郑和下西洋。
而民间依然是禁止的,今天大学士解缙提出解禁民间外贸,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夏原吉偷眼观瞧,只见朱棣面色阴沉久久没有开口。
“咦?皇上这是有所思考了啊!看来有门儿!”
良久,朱棣沉声道:“大绅,朕知道你一心为国并没有私心,所以这件事朕不打算追究与你。
海禁乃我《大明律》明令禁止的,切不可再提。”
解缙回头瞅了一眼夏原吉,夏原吉的目光闪躲根本不敢接茬。
说实话,夏原吉心里凉了半截,“大绅兄啊,不是我不配合你,而是实在没想到皇上如此固执,你的话都不能让他动容,我的话更不可能有效果了。
看来,还是得从节流上下功夫。”
想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把左袖子里的奏折藏好了,拿出右手袖子里的奏折:“皇上,臣有节流奏疏请皇上过目。”
解缙闻言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这个夏原吉总是瞻前顾后,如果今天不趁着把海禁的事情敲定,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朱棣拿起夏原吉的奏折看了看:“夏原吉看来你还是用心了的,不过节流是好,可过犹不及。
砍掉官员的福利朕以为不可行,朕可不想被人说是刻薄的君王。
这样吧,关于开源,朕倒是有个法子。你们先议一议,如果可行的话户部联合工部一起执行。”
说完,朱棣从龙书案上拿起工部递上来的折子让小太监转交解缙、夏原吉观看。
解缙眉头紧皱:“水泥、瓷砖?闻所未闻,不过要真如这折子里所言,我看还真是一个来钱的法子。”
夏原吉心里激动的一批,搞钱对他来说是首要任务。
他敏锐的察觉到,水泥、瓷砖的烧制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财富。
“皇上,臣以为可行。
既然已经烧制成功,那就不妨大批量生产。
试想一下,如果我大明百姓的住宅都能用上水泥、瓷砖的话,那将会是一笔天大的财富啊!”
说到这里,夏原吉激动的道:“皇上,臣想见一见工部的这名大匠作,我要当面感谢他为我大明提供一条源源不断地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