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战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飞苍走黄

在马邑的张太原配合唐俭稳住了执失思力。过程中,唐俭给执失思力封官许愿,让他死心塌地跟随大唐,彼此结盟,共同努力让突厥颉利可汗选择归附大唐的道路。

张太原做好行程准备后,陪同唐俭、执失思力前往定襄城。这时,在前线的行军总管收到了郑元璹的来信,得知唐俭代表大唐前来议和。毕竟唐俭的风评,让这些专注于战场上真刀真枪来定胜负、生死的军人看来,不是滋味,当然也是在朝廷上混的,走南闯北,场面上的事情还是要给面子,留下张公瑾等待,行军总管找个寻找敌情的理由,遁身离开了。

在唐初将领群星璀璨的时代,张公瑾也没有强出头的奢望,作为职业军人接下了军令,安安稳稳在定襄城等来了唐俭、执失思力、张太原等人。

官场上的应酬必不可免。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面红耳赤的众人热闹地说笑着,一半的真心,一半的无奈。在张公瑾看来,这个时候议和,还不如乘胜追击,一战定突厥,费那个口舌。从军多年,对手也是老狐狸级别的颉利可汗,这就是突厥借口议和来喘息,现在各军到位了,直接抄家伙拼了。现在倒好,军队暂且休整,不能动手,还要欢迎使团,护送过境,浪费时机。

唐俭也明白自己到来,前线军人恐怕并不欢迎,既然要接待,更能向执失思力表明,大唐言和的决心,极力营造其乐融融的氛围,和执失思力多喝了好几轮,以尽地主之谊。

张太原作为这饭局中的最低职务人,多加菜,少说话,斟满酒,撤空盘,陪坐、陪笑在旁。这几日,张太原也有点吃不消,但凡是合适的机会,唐俭都要叫上他和执失思力联络感情,几乎夜宴夜醉,今天有张公瑾在,自己就可以少喝点。不由得心中佩服唐大人身体好,善于交际。

“执失思力将军,不瞒你说,这次张公瑾将军来接待我们,看着满桌的酒菜,特别丰盛,我都十分过意不去呀。”唐俭开始口若悬河地夸耀“本来准备了各路大军,准备国战,在我的力劝下,同时看在执失思力将军带着突厥颉利可汗的诚意,才勉为其难地同意开展这次议和,数万大军在边境无所事事,不能谋取战功,放在哪位将军身上肯定都有怨言。不过好在是张公瑾将军,皇帝身边的红人,才能这么深明大义,管理好边军。张公瑾将军,这次议和成功后,我同执失思力将军一定向皇帝禀报,记上将军的议和之功。对对对,还有张太原,一并都记功在册。”

唐俭借着酒劲,各个夸赞,张公瑾和张太原,配合地笑着,让执失思力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对于唐俭来说,酒话之中也有真意,他的确先从郑元璹抢来出使机会,再先声夺人告诉张公瑾等前线将领,皇帝要求议和的旨意,就是想极力促成突厥颉利可汗归降。

在定襄城内,这边热闹非凡,那边极其安静。萧太后和主动上表自我去除隋王称号的孙子杨振道等人在定襄城居住,等待后续的安排。张太原到定襄城后,陪同唐俭、执失思力等一行后,匆匆赶往这里,向萧太后等告知情况。

“萧太后,自长安而来,将赴突厥议和的使团到达定襄。鸿胪寺卿唐俭派遣我来告知,待边境较为安宁后,将安全护卫萧太后等一行前往长安,安排居所延续杨氏一脉,平安稳定地生活。”张太原毕恭毕敬地将安排一一托出。

“张大人,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想问下这次使团议和,有没有对尚在突厥的义成公主有所安排。”萧太后问道。对于自己的半生坎坷而言,义成公主的恩情是无以回报的,因此急切地想知道义成公主未来的命运。

张太原听闻后,明白这层意思。是呀,平常百姓人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更何况这是乱世中遮风避雨的大恩。可是突厥使者的上报归附,还是大唐使者将要展开的沟通,并未有任何许诺。有些勉为其难地说道,尚未完全明朗后续的安排。

萧太后讪讪而笑,嘴角露出苦涩的表情,心里有点不安。感谢张太原的告知,希望有机会他能够救自己一样,保全义成公主的性命——乱世之下的仅有的亲人,共同归往长安,等待安顿好杨氏子孙后人,说服义成公主皈依道门,为亡者超度,为生者祈福。

张太原听罢动容,便表示如有机会一定尽自己努力,促成此事。

在定襄城中,执失思力派遣随从和大唐鸿胪寺代表,共同向阴山方向,寻找准确的突厥颉利可汗的位置,然后突厥随从返回,大唐人员作为人质,为执失思力等人带路。

狡兔三窟,这是颉利可汗事先约定好的保密办法,顺便也让他做好使团即将到来的准备。

这时候,张太原留下了心眼,主动找到了执失思力,要求给予大概的路程和方向,另外还有大概的突厥贵族、将领的数量,以便于使团准备好来回路程粮草,以及赠送给突厥的酒水、布匹等礼物。对于这样合理的要求,执失思力满口答应。

本次出使,唐俭志在必得,同前线唐军,透露的信息少之又少。张太原心里盘算,颉利可汗归附真假难料,如果不给前线唐军沟通,自己出使失败且是小事,万一放虎归山,颉利可汗返回了草原腹地,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嘛。

张太原瞒着唐俭,找到了在定襄的张公瑾,将自己手头掌握的颉利可汗大致方位,粮草计算路程等信息告知对方。

“张将军,使团即将出发,这些事,我是未得到唐俭大人的允许,向将军禀报,这一路出使成败事小,但全军边境枕戈待旦,希望能够有益于后续战局。”张太原坦荡行事,毫无保留,张公瑾明白其中关系重大,牢记情报,准备在使团离开定襄城后,立刻找回行军总管,当面呈报。

唐俭、执失思力和张太原等一行出发,使团一路自长安出发后,逐渐庞大,到了定襄又增加了不少辎重,向北缓慢行进。

站在定襄城头的张公瑾,目送使团后,立即叫来传令兵,分散开来,寻找行军总管的行踪,禀报最新的情况。

在阴山下的国师赵德言,按照颉利可汗的要求,做着使团前来的招待的各项准备。赵德言在自己帐篷中,把玩着胡须,微微闭着眼睛,心里盘算着,第一层是正式接待的准备,要彰显出突厥实力,各个突厥贵族、将领和部落的长老都要参加,另外各个部落分人头精选威武士兵在旁担当礼仪,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将面子给足颉利可汗。第二层就是鸿门宴的埋伏准备,这种事情知道的人不能多,用自己的心腹就行,到时候听从自己的号令,免得出现什么意外,看是绑着唐俭带走到草原腹地、还是绑着义成公主送给大唐。第三层,就是义成公主那边做好盯梢准备,这可是自己的护身符。

对于赵德言而言,这几年大吉大利,在颉利可汗身边权势滔天,并借着天灾,物资草原紧缺,通过边境贸易的获利增长了。不过,他也隐隐觉得,周围当面怕自己,背地里咒骂自己的突厥贵族也不在少数。一荣一损之间,还是要多筹划下未来才好,就算是一条路攀附着颉利可汗,可也别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才好。

这次出使的唐俭,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物,见到了探听下他的口风,到时候随机应变,看是出卖了义成公主,还是出卖那些反对的突厥贵族,确保自己的荣华富贵。想到这里,赵德言不由得失声笑出来。

各方势力,在这场议和中,各有鬼胎,将自己定义为猎人,对方定义为猎物,飞苍走黄,希望一击必中,为己所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队铁骑飞奔返回定襄城。行军总管率领的东路军归来。另外,西路军也同步到来。

张公瑾立刻严肃紧张起来,这意味着定襄城聚集了大唐北方边军精英,这么多人来,肯定不是来游行、演习这么简单。

张公瑾将使团出使,特别是颉利可汗的准确位置一一报告。行军总管、西路军大将军等三人在帐中谋划。沉静片刻,从军事上讲,此刻招降的使者唐俭在颉利可汗帐中沟通,必然防备不严,如果率领精锐骑兵,带上一月的口粮,极速行军,突袭突厥,必定能生擒颉利可汗。那时不管颉利可汗归顺是真、是假,都可以变为真的归顺。

张公瑾倒吸了一口气,这么好时机,的确可遇不可求,但是此时出击恐怕投鼠忌器。“皇帝诏书允许颉利可汗投降大唐,并且唐俭在突厥,这个时候讨伐,恐怕不妥。”张公瑾想到了张太原等人,还是谨慎地说出自己的顾虑。

行军总管明白张公瑾的担心,沉默的片刻,好言相劝道,我们担当消灭北方突厥隐患的重任,现在内有皇帝支持,外有颉利可汗的破绽,必然随机应变。再说,郑元璹不是给你我写信说起,本次言和为辅,军事为主。机不可失,如唐俭等辈因此为国捐躯,也是死得其所。

张公瑾不再说什么,作为常年带兵之人,上了战场自然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这也是郑元璹、张太原等人共同的觉悟。只是唐俭,并非行伍出身,估计没有这么样的觉悟吧。

事不宜迟,全军备战,准备粮草后,再行出发。行军总管、张公瑾一行突袭颉利可汗,西路军断颉利后路。

为确保后方安全,前面归降的康苏密所部的精锐士卒,也编入张公瑾的追击大军中,一同出发,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他们可以充当劝降对手的利器。

大唐并不害怕他们的倒戈。毕竟此时,颉利可汗危如累卵,曾经的可汗,不过是康苏密最重要的猎物,用来换取最大的利益。

金戈铁马,银盔亮甲,众将士列队在定襄城外整装待发。士卒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兵器,牵牢着骏马。人群中多是布满皱纹和伤疤的老兵,在晒得俊黑的脸庞上,显露着充满兴奋的表情,一双锐利的双眼注视着将帅的军旗,沉默着,等待着。

他们是一群来自中原各地、草原各部落籍籍无名的士卒——此刻,万人行动如一人——共同化身为赫赫有名的大唐武士的集体。随着一声将令,全军骑兵出击。

数十年突厥压境的忍气吞声,换成众人出征时的阵阵怒吼,在风中,空旷的草原上,此起彼伏,直冲云霄,一雪前耻,在此一举。

在定襄城内,萧太后看到城门打开,军队忽而集结,忽而出行,生活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全部涌上心头,无声默然地注视着发生的一切,为远在北方的义成公主祈福。

在突厥的义成公主,知道这次的使团一行,自己是必须在场的,只有这样才能镇住那些妄图投降的突厥贵族,才能再次影响颉利可汗绑定唐俭,同李唐持续冲突。义成公主盯着面前的镜子,将前隋朝赏赐她出嫁的簪钗,紧紧地握在手中。

多少年来,她珍藏保管这些娘家的头饰物品,只在几次重要的场合佩戴——那次隋炀帝和萧皇后同她的第一任夫君启民可汗的草原相会,大隋如日中天光照中原……还有那次为了解救萧太后和隋王,将他们从中原迎接至定襄城,突厥兵强马壮威慑各地……国事家事天下事,对她而言事事都走向下坡路了。

自从上次到定襄见萧太后时佩戴后,随着她从定襄逃亡到阴山下,过程中不少饰品跌落遗失在草原上。

义成公主曾经拥有过数不胜数的能工巧匠制作的饰品,现在仅存下几个颠簸震荡、磨损严重的簪钗。她用手抚摸着,然后用食指戳了戳簪钗的顶端,疼痛传递到了全身,义成公主缩回了手,思虑到这簪钗还算锐利,也许在关键的时候,说不定还有用处,结束生命,避免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