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度性权力:现实制度主义与国际秩序变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国际关系理论的困境与创新

国际关系理论的科学性不等于一种理论被接受的普遍性。可以用来解释国际关系现象的理论是多种类型的。在诸多种类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科学的理论对人类来讲并不一定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1

——阎学通

时值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百年之际,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之争或主义之争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理论争辩式微,问题和方法导向的经验研究渐强。相关研究表现出问题领域、分析层次、研究方法、研究地域等方面的多样化。故此,国际关系理论式微的论调常有出现,如戴维·莱克(David A. Lake)国际关系“理论已逝”的论断等。2这一状况呼吁和激发了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讨论和尝试。例如,从地区国别经验和文化中开展理论创造(如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天下观念、和合主义),从跨学科中寻找理论创新的灵感(如社会演化理论),从历史中借鉴经验和教训(如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的借鉴)等等。这些理论创新的方法侧重于创造区别于现有理论的新理论。除此之外,另一类理论创新的方法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综合,以打破现有理论分野的状况,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理论综合的创新方法正是本书讨论和运用的重点。

现有国际关系理论综合的讨论和尝试主要涉及两种方式:折中(eclecticism)与合成(synthesis),且主要发生在国际关系宏观范式之间或内部,并由此形成了四种主要的理论综合方式:范式间折中或合成、范式内折中或合成。关于这四种理论综合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成果。3比较而言,理论合成需要遵从生成新理论的归纳与演绎的严格逻辑,且需要经受实证研究检验,而理论折中是不同理论有用要素的简单排列组合,其目的是建立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框架。在一般性的严格理论和实用性的分析框架之间,还存在很多的模糊地带。由于理论合成的高要求,在大量的相关研究中,尝试创造新理论的研究实为少数,建立折中性理论分析框架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更多的研究貌似是问题导向的或去理论化的,既没有清晰的理论创造或运用,亦没有明确的折中分析框架。这一研究状况是否证实了国际关系“理论已逝”的论断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以及对理论创新的讨论和尝试,需要首先界定国际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