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黄忠独子,开局挖曹操墙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7章 鲁肃

随着葬礼的深入进行,天空也开始下起了细雨。

这雨,仿佛是天空也在为刘繇哭泣。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水所打动,他们纷纷解下外衣,披在头上,但仍旧坚持着为刘繇送行。

最终在诸葛玄的主持下,刘繇的灵柩被缓缓安葬在了那片青山绿水之间。

墓碑上刻着“扬州刺史刘公之墓”几个大字,简洁而庄重。

在墓碑前,太史慈和甘宁等将领亲自洒下了鲜花和香烛,为刘繇送上了最后的祝福。

通过刘繇的这场葬礼,诸葛玄、甘宁和太史慈之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工作配合起来也更加的融洽。

扬州庐江郡的居巢县外,隐匿着一处风景秀丽、远离尘嚣的庄园。

这庄园依山傍水,竹林环绕,松柏苍翠,宛如世外桃源,与世隔绝。

庄园的主人,正是鲁肃鲁子敬,他在此地置办产业,既为避世修身,亦作为运筹帷幄之时的隐秘据点。

这日阳光明媚,庄园外传来一阵轻快的马蹄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只见一位身着儒衫,风度翩翩的文士缓缓步入庄园大门,他便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

诸葛瑾,字子瑜,性情温厚,才识过人。

鲁肃闻讯亲自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之后,步入书房。书房内布置简朴而不失雅致,几案上摆放着几卷古籍与一方砚台,窗外竹影婆娑,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鲁肃命人沏茶,茶香四溢,为这场久别重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雅致。

“子瑜兄,别来无恙?”鲁肃微笑着问道,眼神中满是对老友的关切与期待。

“子敬兄,一切安好。只是近来时局动荡,每每念及,心中难安。”诸葛瑾轻抚茶杯,目光深远,似是在回忆往昔,又似在忧虑未来。

二人边品茶边聊,话题从个人近况转到了天下大势。

随着谈话的深入,气氛变得愈发凝重。

诸葛瑾轻叹一声,道:“吾前几日收到舍妹家书,她如今嫁给了黄忠的独子黄叙为妻,我的两个弟弟和叔父,也都在襄阳城中,我准备前往襄阳城,子敬兄愿意与我一起去吗?”

诸葛瑾早就想前往襄阳城,与家人团聚了。

只是好友鲁肃最近出门了,诸葛便没有急于启程。

他心中还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希望能与好友鲁肃同行。

鲁肃不仅是他的知己,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贤才。

诸葛瑾相信,有鲁肃的陪伴,此行必将更加顺利且意义非凡。

于是他决定等待鲁肃归来,当面辞行并尝试说服他一同前往襄阳城。

鲁肃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子瑜兄,令叔父刚刚获封扬州刺史,如今身在豫章郡。莫非子瑜兄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才不去豫章郡,而是选择去襄阳城。”

诸葛瑾闻言愣了一下:“子敬兄此言当真?我确实不知此事,我的妹妹派人送给我的家书,是一年前写下的,所以我确实还不知道家人们的近况。”

顿了顿后,诸葛瑾接着说道:“既然叔父在豫章郡,那我自然不会舍近求远,再去襄阳城了。

襄阳虽好,但叔父新任扬州刺史,豫章郡乃其治下,我前去投奔,一来可尽孝道,二来也能为叔父分忧。”

鲁肃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子瑜兄言之有理,只是你可知,扬州刺史一职虽显赫,但亦非易事。豫章郡地处要冲,四面环敌,令叔父初来乍到,定需得力助手。你若前往,定能助他一臂之力。”

诸葛瑾见鲁肃对豫章郡的形势如此关注,顿时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子敬兄,莫非你有意前往豫章郡,助叔父一臂之力?”

鲁肃笑着拍了拍诸葛瑾的肩膀,道:“好!待我稍作准备,便与你一同前往豫章郡。不过我是因为仰慕诸葛先生的学识,想去聆听一番教诲。顺便与你同行,路上彼此有个伴!”

虽然鲁肃说他去豫章郡是为了求学,并非求官,但诸葛瑾却仍然大喜过望。

毕竟鲁肃没与诸葛玄打过交道,他也不是什么名门子弟,如果不能受到诸葛玄的重视,鲁肃肯定会打道回府。

但诸葛瑾了解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再加上他对鲁肃的才华有信心,所以他一定会让诸葛玄重用鲁肃的。

时光荏苒,诸葛瑾已在外漂泊近两年了。

当他踏入叔父诸葛玄所在的府邸,那份久违的亲情与温暖瞬间涌上心头。

诸葛玄不仅在家族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更因其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在士林中享有盛名。

“子瑜,你来了!”诸葛玄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欣慰,他紧紧握住侄儿的手,仿佛要将这两年的思念与牵挂都凝聚在这一刻。

寒暄过后,诸葛瑾迫不及待地向叔父提及了自己此次前来的另一重要目的——举荐好友鲁肃。

他详细讲述了鲁肃卓越才能以及高尚品德,言辞中充满了对鲁肃的钦佩与敬仰。

诸葛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

他知道侄儿眼光独到,所荐之人定非池中之物,于是他决定亲自考较一番鲁肃的才学。

不久鲁肃应召而来,他身着简朴,面容谦和,却难掩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诸葛玄以礼相待,请他入座。

“子敬,闻你学识渊博,见识非凡,今日特请你来,欲共商天下大事。”诸葛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鲁肃闻言,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答道:“愿闻其详。”

两人从天下大势谈起,从诸侯纷争到百姓疾苦,从兵法韬略到治国理政,无所不包,无所不谈。

鲁肃以其独到的见解、深邃的思考和流利的言辞,赢得了诸葛玄的高度评价。

“子敬之才,果然名不虚传!”诸葛玄赞叹道,“你对时局的把握、对策略的运用,皆在我之上。如此人才,若不能为朝廷所用,实乃国家之憾。我会上书给陛下,详述你的才能,让陛下册封你官职,让你能够一展胸中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