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早在2004年就在全国首创“隐形补助”体系,主要是学校通过收集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校园一卡通”在食堂就餐和超市购物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评估学生的消费水平和经济状况,依据消费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贫困生并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现在“隐形补助”体系已被国内多所高校借鉴采用,成为高校资助体系中十分精准的一种资助形式,受到在校生的普遍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大部分高校会不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是运用云端的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这样既保护了学生隐私,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筛选,再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回访的形式进行确认,并对确认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建档,定期随访,从而有效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健康发展。
中国大部分高校会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建立学生学业预警制度,这也是通过数据筛查的方式,把学习成绩异常的学生筛选出来,学院的班主任、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访谈和跟踪教育,并根据他们的情况建立学业帮扶机制,帮助其按时完成学业,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
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结合所在高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分别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三全育人”体系、“微思政”育人体系、“数字化思政”育人体系、“大中小学一体化”育人体系、“精准思政”育人体系等,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面临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噪音造成数据失真、个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据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数据而忽视传统工作经验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厘清思维意识与行为数据的边界,要将数据分析融入具体的社会场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感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