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字化供应链的协同策略
(一)数字化供应链的协同管理
供应链协同是指在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在树立“共赢”意识的前提下,以信息的自由交流,知识创新成果的共享,相互信任及协同决策,无缝连接的生产流程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各节点企业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围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与合作。
数字化供应链是通过信息技术提高供应链协同作业效率的一种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数字化管理允许我们实时管理、追踪、协调、监测、优化和控制整个供应链,从而减少时间延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并使供应链的整个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同时,信息共享也是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共享环境下,供应链内所有成员都可以获取实时信息和状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供应链协同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各参与方的数字经济合作和数字供应链发展与业务协作,实现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整体运营效率的优化方法。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数字化时代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化,企业可以从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信息安全的保证和社会责任的履行等方面着手。同时企业需要从自身管理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入手,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和优化。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多缺点,如市场反应能力迟钝,成员企业间缺乏信赖,供应链失调等。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具有很多优势。一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不必要的浪费与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库存量,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再孤立地看待链上成员,而是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进行优化,保持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实现供需的良好互配。三是各成员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最优为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通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四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不仅可以使企业借助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帮助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客户满意度,使整个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最大化。尽管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它同样也充满了许多挑战。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中,大量机密和敏感的数据被共享,数据的泄露、滥用及误用等问题都容易发生,因此安全性成为数字化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数字化供应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合作伙伴之间信任水平的高低。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问题,各方之间信任度并不高。这意味着数字化供应链的成功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信任机制,这可以通过数字化合同的签署和融合等措施来实现。在数字化供应链中,标准的不统一也是重要的挑战之一,并且不同公司使用不同的标准来描述同一个事物。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是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不断升级和应用,数字化时代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前景越来越广阔。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的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供应链的精益化和高效化。同时,在数字化时代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环节越来越多,从而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那些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二)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目标
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的目标主要是在业务上,使得供应链在满足客户即时变动的需求过程中,更准确、更快、更优质地响应;在管理上,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更具可见性,自我调整性;在信息传递上,更准确、更实时、更具深度,最大程度地便利管理者进行跨企业的运作;协同整个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见到及时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最后上升至前驱的响应行为。客户的信息需求决定软件架构的思考模式,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信息需求:一是信息准确性需求,二是信息及时性需求,三是信息深度性需求。
供应链软件构架模型的目标就是要从信息的事后反映到事中可视到实时可视响应一直到最后的自我更正的层阶结构。所以供应链协同业务的目标从其三个方面看具有三层目标,如图1-5所示。
图1-5 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层次参考图
第一层目标准确反映级,就是实现部门业务流程的准确反映、部门业务流程的可见反映以及准确反馈、总结和统计分析。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准确性的需求基础上的。商业实体关系变得彼此交错的时候,信息质量、可视的反映是进行下面两个层次运作的必需条件。只有集成准确的信息反映才有可能进行及时的响应以及自适应级的处理甚至预先处理。订单、计划、采购、库存以及发运的可视性信息是整个供应链网络协同以及监测的关键,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和标准的TCP/IP协议以及B/S结构的管理软件包括无线技术,都能够很大程度地推动信息的准确反映。
第二层目标及时响应级,就是实现协同过程的可见性和事件的规则化实时响应。此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基础上。克服了组织信息壁垒,信息能够准确地传达,供应链上的信息快速的响应就是必要的进步。对过程中的信息不断反映的事件状况是业务绩效的关键指标。以订单(包含销售订单、采购订单以及运输订单等总称)为引导线索,跨不同业务职能部门的可视化管理,包括订单的预测,生成、订单计划和协调、订单的执行(采购指令、运输指令、出入库和收付款指令的激发、执行)一直到订单完成后的归集。同时包括在各个阶段的异常事件规则化响应和处理。订单的中止,计划期间和执行过程中的中止,前者进行强行下达中止或者拒绝指令即可;后者进行冻结并记录相关处理;拖期,由于内部制造、采购、或者委外拖期以及运输指令的延期执行造成或需求方的需求推后原因;异常指令,包含处理退货、换货、赔款等异常情况;非正常完成,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缺货、品次不够,等等。
第三层目标前驱调整级,就是实现协作关系的自动响应,同时提出前驱性风险信息和自我调整及更正响应。该级别建立在使用者对信息深度的需求基础上。外部市场对业务的变动性影响之大,以至于基于长时间跨期、推式的生产规则变得难以生成必要的准确信息。管理变动性要求必要的深度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传递,并要求跨越组织的界限,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展、跨越企业的边界,进入供应链网络伙伴的经营。它包含对业务流程的处理方式和规则,协调的、并行的、一致的执行;实现业务环节间的连锁响应。提供智能的处理响应办法,对于客户的需求进行实时响应,自动分析跨部门的资源约束,做出各部门协同指令。协同机制建立在网络集市或者移动商务的层次上,自适应是其主要特点。
(三)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
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主要有基础设施平台、企业系统集成平台、供应链数据交换平台等。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需要收集的相关数据非常多,数据采集是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获取数据的入口,采用物联网设备、RFID、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扫码枪等技术手段来收集供应链数据,如生产计划、库存、销售订单、物流监控等,这就需要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基础设施平台。企业系统集平台不仅可以实现ERP、MES、WMS、TMS等企业系统的接口对接与数据交互,还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数据传输通道,将数据进行共享,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数字经济合作和数字供应链发展。构建统一的供应链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管理,具体包括生产计划、采购、配送、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供应链业务,提供多个采购渠道、在线销售和移动应用程序,方便供应链参与者查询订单状态、库存水平、生产进展等信息,并提供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工具和资源。企业可以根据该层提供的数据呈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功能,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效率。
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数据透明度,增强供应链灵活性,实现多方业务协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利用大数据与AI技术进行预测分析,优化供应链计划与运营,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加强供应链全局管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供应链运营稳定性。数字化供应链协同需要实现数据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不同企业系统间的数据可互操作性。需要系统对接,通过接口等技术手段实现不同企业系统间的连接对接,实现数据互传与业务调用。需要信息共享,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供应链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提高数据透明度。需要业务协作,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多方共同参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协同与优化,如采购管理、订单履行等。需要过程重构,利用数字化手段重构传统的供应链业务流程,实现更加自动化、协同化与智能化的供应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