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产业融合理论

最早研究产业融合的是英国学者威廉·德汉,1713年他在讨论光线的汇集与发散中首次提出产业融合,之后将其拓展到气象学和生物学等领域。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生产力极大提升,计算机领域也出现了产业融合。Farber和Baran于1977年提出通信系统与计算的融合,Nicolas Negroponte于1978年提出计算机业、出版印刷业和广播电影业的交叉融合,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提出新闻信息传播机制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融合的内容不断扩展,从产业边界融合、产业间渗透、产品整合到市场融合,从原本的电子信息通信和计算机以及印刷业等扩展到房地产业、金融业、文娱业以及旅游业等行业,产业融合的研究得到不断扩展与深入。

沿线城市间,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纽带,不断推动交通、物流、商贸、产业加速融合。《“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推动通道建设带动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融合发展。

一、产业融合的内涵

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的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进而产生产业融合(赛哈尔,1985)。首先,从数字融合和技术融合来看,数字融合和技术融合引起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即产业融合。其次,从产业组织来看,产业融合是伴随产业边界的模糊化使原本独立的产业和企业之间产生新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过程。再次,从产业融合演进来看,产业融合是先后经历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等一系列融合过程,最后完成产业融合阶段的过程。最后,从产业进化发展的来看,产业融合是产业间或产业内不同行业的交叉渗透,产生新产业的过程。

管制放松与技术创新是产业能够完成融合的必要条件。技术进步是融合的内在动力并有决定性作用,是完成融合的主要条件;在主要因素作用下的诱导性因素是放松监管。只有在两者同时作用下,才能消除或降低产业间的壁垒,为二者间的交叉渗透乃至融合提供可能性。

产业边界与交叉处是产业融合最可能的区域,自身产业内部的变化是以往的产业革命主要动因,信息化革命的特点就是它的强交融性,转变最初的交互模式,让相对独立的行业进行相互渗透,促成产业融合的产生。最初的竞争和合作关系被产业融合改变,使融合后的产业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许多全新的组织形式如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不断出现。

二、产业融合的分类

(一)从产品层面分为互补性融合、替代性融合和结合性融合

互补性融合即多个有互补性的独立产品,在同一标准束或者集合条件下产生极高兼容性,并入相同系统的过程。其中,产业融合的关键为独立产品的联合使用,依据融合的程度有强弱区别。替代性融合即不同产业中具有类似功能特征的独立产品,在同一标准束或者集合条件下有替代特征,或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愿将有相似功能特征的独立产品作为替代品使用的融合。结合性融合即原来相互独立的产品借助功能渗透,整合在一起后产生新产品的融合。前两种融合是在同一标准束或者集合条件下实现功能的互补或替代,保持了产品相对独立性;而最后一种融合是产生全新产品的完全融合。

(二)从技术层面分为技术替代型和技术互补型

技术替代型融合即旧技术被新技术取代,使最初独立的产品间存在联系和相关性,并催生新的产业;技术互补型融合实现新旧技术的整合效果比原先独立使用时效果好,整合后的技术催生新的产业。

(三)从产业层面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

发生在传统产业同高技术产业的产业边界的是产业渗透。伴随高技术产业的进步及高技术的倍增性与渗透性,使传统产业能被其无摩擦渗透,生产效率得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处常发生产业交叉,并利用产业间延伸和功能互补实现产业融合。其历程是业务和技术以及市场融合后的产业边界交叉,最终产业边界变得模糊。产业交叉不是完全融合,而是部分合并,仍然存在原有产业,只是新的产业结构模式产生。产业内或具有密切联系的产业间常发生产业重组,利用重新整合后的产品及服务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产业新业态便产生于产业重组,使得产业效率提高,是产业新发展方向的代表。

(四)从市场层面分为供给融合和需求融合

一种观点认为,供给融合是技术融合,依靠技术提供产品与服务;而需求融合是产品融合,通过不同技术提供互补品或替代品。另一种观点认为,供给融合又分为供给互补型融合及供给替代型融合;需求融合又分为需求互补型融合和需求替代型融合。

(五)从融合过程层面分为技术融合、产品业务融合以及市场融合

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初始阶段,也是促成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表现在利用通用技术实现不同产业间或同一产业内的联系。中间阶段是产品业务融合即企业的生产、管理和业务以及组织流程的调整融合。产业融合的最终阶段是市场融合。

(六)从融合程度层面分为完全融合、部分融合和虚假融合

完全融合导致一个新的产业产生,原有产业的衰败和消失。部分融合形成产业间的交叉,新旧产业间形成互补或替代关系。而虚假融合则发生在产业边界,尽管有产业融合的形态,但是缺乏市场需求,且不产生新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七)从制度层面分为制度融合与标准融合

宏观层次的制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产业管制政策和管理机构上,不同产业在市场活动中遵循相同的产业管制政策以及对现有管理机构统一改革。微观层面的标准融合主要体现在技术融合和产品设计方面要遵循通用标准。

三、产业融合的效应

产业边界的快速消失是由于产业之间的高速融合,促使企业持续创新技术,发掘新的顾客群体,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由此对经济增长和战略变革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产业融合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

因为技术外溢,企业甚至国家都要实施战略规划,采取有效行动,降低经济环境存在的不稳定性,为经济增长助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也会使新市场进入者数量迅猛增长,市场不均衡性变大,企业不断聚集、消亡,借此来为市场添活力,加快经济增长。

(二)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无论是单个企业或整个行业都会受到产业融合带来的重要影响,在宏观上能改变行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微观层面能提升企业的效率。

(三)产业融合提高资产利用率

日趋模糊的产业边界使得跨学科研究方兴未艾,建立了许多商业领域的交叉学科,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公用资产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