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地人 悟中医之道
留院工作后,我和同学朱建贵反复探讨我们应该走的道路,归纳了三条。而今回顾过去,基本实践了自我设计。
第一,坚守广安门医院中医临床基地。广安门医院建院早,声誉好,地处首都,直属中央,信息灵,机会多,名医荟萃,病员广泛。在此处学习,有老师的荫泽,有同学的提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守住广安门医院这一中医临床基地。
第二,中医临床不能丢。我坚持多看病,未间断过临床工作,多年来在广安门医院内科年诊治病人数名列前茅。总结了治疗感冒咳嗽的白牛宣肺汤(炙麻黄、桃杏仁、牛蒡子、僵蚕、荆芥、薄荷、前胡等),治疗哮喘的桑麻平喘汤(麻黄、桑白皮、杏仁、厚朴、葶苈子、黄芪等),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甘苦宁心汤(甘松、苦参、党参、桂枝、龙齿、甘草等)、治疗心力衰竭的桂苓强心汤(桂枝、茯苓、黄芪、红花、葶苈子、猪苓等)、治疗失眠的温胆宁心汤(竹茹、枳实、半夏、陈皮、酸枣仁、远志、菖蒲等)等验方。我认为对咳嗽的治疗,以宣肺散邪为第一要义。日久不愈,咳声重浊,咽喉作痒,为外邪未尽,仍要宣肺,投以白牛宣肺汤。阵咳呛咳,心烦急躁,甚则面赤汗出,脉左关弦滑者,责之肝侮肺逆,当兼治肝,入黛蛤散、炒栀子、丹皮、白芍。治疗咳嗽,还要重视清肺、化痰、通腑。清肺用黄芩、生石膏、桑白皮之属;化痰用陈皮、半夏,痰热用胆星、瓜蒌;肺与大肠相表里,凡便秘、大便不畅者,佐以通腑,选熟军、槟榔、火麻仁等药。我在内研室(风湿免疫科)工作3年、内三科(心肺科)15年、呼吸科3年,在中医内科疑难病会诊中心从事疑难病门诊和会诊6年,2004年到名老中医研究室。看病的范围渐广,由专科向全科转换,从诊治常见病向疑难病发展。中医治病不宜过专,长久从事专科医疗会束缚思想,容易丢掉中医思维优势,忽视整体辨证之长。
第三,重视养生,健康长寿。中医临床经验来源于实践,除了多看病以外,必假之以时日,年龄渐长,阅历日深,而思路愈广,经验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医,与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精华融为一体。清代程文囿尝云:“夫医之为道大矣哉!体阴阳五行,与《周易》性理诸书通;辨五方风土,与官礼王制诸书通。察寒热虚实脉证,严于辨狱;立攻补和解方阵,重于行军,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由此可见,易学的阴阳变化,儒家的中庸仁爱,庄老的自然无为等思想,与医理相通,具有指导意义。我50岁以后,开始涉猎《周易》《论语》《道德经》等,思想上很受启发。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脏器移植、冠脉搭桥、肿瘤介入等,不是疾病的终结,病人生理、病理、心理的病痛仍大量广泛存在,后继的调治不容忽视。如一胆总管癌肝移植后半年的病人,高热、黄疸、呕吐,不能进食,精神萎靡,极度衰弱,肝功能指标直线飙升,病情危重,西医束手,请我会诊。我从调理脾胃入手,兼以清利肝胆,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取效,得到西医专家的认可。《内经》云:“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我治病重视人整体的协调统一,辨证注重脏腑关系,临床讲求调理。一个“调”字,或道出了中医的真谛。调理、调整、调治、调和、调顺,是中医的特点和优势。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疾病的关系,人体内脏腑的关系,正邪盛衰,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乃至人情冷暖、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秉性情绪等,无不尽在其中。《内经》尝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中医学博大精深,终生不能穷尽,或许注意养生能够长寿,理解得越多,用得越精,体会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