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太阴经脏病位
太阴在脏为脾,太阴的大病位是由太阴经与太阴脏的经气外发及所相关联的肢体部位而构成。太阴脏的本能之气向外发散,充盈太阴经脉,气行经道,所过之处为太阴所主。
四肢末端为阴阳气化循行的交接之所,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主四肢。
2015年春天,有一年过六旬的老妇人,因四肢奇痒难耐来诊。他医按照皮癣治疗,曾用中、西药及外搽膏剂不愈。主诉四肢瘙痒,遇风加重。抓挠后起干皮红疹,甚则手脚趾头指丫处干燥脱皮。刻下诊见其形瘦脉缓,脏无他病,我辨证为太阴不足,营卫不和,经虚化燥,脾津不荣。以病在四肢为主,可辨为太阴,用方:桂枝汤加防风、当归。七帖药服完,瘙痒大减,继续服七帖基本而愈。
太阴乃三阴之首,为生命后天之本,亦为谷本之源。太阴储备精微能量,古人云:“脾藏膏脂半斤。”太阴最重要的功能是摄纳水谷营养,化生后天津精能量,供给人体营卫精华。手太阴为肺,手太阴与足太阴协同,调节水津,运行精微,收敛气机,稳固呼吸意义重大。
太阴主四肢,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因此,太阴的经气足,四肢活动自如而有力。太阴不论于人体后天根本,还是于六经的经气化生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若太阴本脏虚损,必致太阴经气虚弱。太阴经表不足,人体同样易受外感。因为中焦营卫虽然不如太阳能量是为抗邪的第一道防线,但是中焦能量亦是中阳之气,可随经外发,抵御邪气。如脾胃常虚之人,易于常受外感,而且感冒少见发烧,其证如太阳风。如仲景原文有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为病的规律是寒多热少,寒多为虚寒、慢寒。太阴之热,多见茵茵文火,日积致久,手足自温而汗,口唇朱红而糜,腐秽自成,下利黏腻。
太阴脏及太阴经循行所过之处、胸腹四肢,共同构成了太阴这一大的生理、病理及病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