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艺时代从高考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看房

“张桑,你要买房子吗?”

原野熊二目睹了整个过程,虽然有些话听不懂。

但也听出是张旭要买房子。

“是啊,以后毕业了如果在燕京工作,买个房子方便一些。”

张旭肯定不能和他解释,以后燕京的房价飞出天际。

于是随便说了个理由应付过去。

“是的,工作了,还是要有个私人住宅,才可以。”

原野熊二很认同张旭赚到稿费买房子的做法。

兜兜转转,两人一直玩到天快黑了,才找了个饭店吃晚饭。

回到学校已经晚上八点。

“张旭。”

刚到留学生楼门口,边上大树后面一个人站出来,喊住张旭。

“方勇?”

黑乎乎的张旭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喊他的是谁。

原来是翻译小组离开的那两个组员其中之一。

“能和你说点事吗?”

方勇裹了裹身上的旧军大衣,站在原地说道。

张旭看方勇那意思不想当着原野熊二的面说,便让原野熊二先回寝室。

“有事你就说吧。”

等原野熊二进了楼,张旭看着方勇说道。

“听唐世成说,翻译小组还需要人,你看我能参加吗?”

方勇干脆的说了来找张旭的目的。

虽然晚上看不清方勇脸上的表情,听语气倒是比较平静。

“不能。”

张旭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方勇。

“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就像你可以选择离开,我也可以选择拒绝。”

张旭同样平静的说完。

“好吧。”

方勇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等方勇一直走远,张旭才进了留学生楼。

整件事,不论是方勇还是他自己,张旭觉得大家都没做错。

就像他说的,作为成年人,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对和错都只能自己承担。

第二天,吃过午饭,张旭和老师请了假,再次来到国子监边上五道营胡同。

“来啦小子,还挺准时。”

孙德才看到张旭过来,打了声招呼。

“那咱们也别啰嗦,走吧,卖主在家等着呢。”

“辛苦您了,大爷。”

跟着孙德才,两人朝胡同深处走去。。

路上,孙德才就给张旭介绍了,房主也姓张,是张旭本家,在大学当老师。

现在年纪大了,儿子不放心老两口,让他们把房子卖了出国跟着儿子一起住。

没走几分钟,孙德才带着张旭进了一个院子。

这是个一进的院子,正房三间,东厢房和西厢房各两间,倒座房两间,不算院子,仅仅房间就有大概260平方。

算上院子确实有300多平方。

卖主张老师,头发花白,已经退休。

知道张旭要来看房,专门在家等着。

“张老师,房子我看了,您能介绍一下房子的情况嘛。”

看过房子,张旭发现东厢房和西厢房都有住人的痕迹。

想着孙德才介绍,张老师是老两口,那明显对不上。

所以,还是问清楚的好。

“房子呢以前被收过当做公房,前年还了回来。不过现在东西厢房都还有住户没搬走,我和老伴住在正房。”

张老师指着房间给张旭介绍,“你买了以后,可以住正房三间。”

张旭一听,头都大了。

这相当于后世买了法拍房里面有租户,而且租户签的是长期合同,钱还早就交给原房主了,

后面的买主根本不能驱逐租户一个道理。

买个房子还要弄一堆大爷回家,这谁能受得了。

“谢谢您等我,您这房子我还是不买了。”

和张老师到了声谢,张旭离开了院子。

孙德才连忙从后面追上来,“怎么说走就走啊,不是看的好好的吗。”

“大爷,我忘了跟您说了,我想买的是独门独院的,哪怕破旧点都没关系,这种有租户的您还是留着给别人吧。”

张旭等孙德才跟上来,把自己的要求说了一遍。

“你早说啊。”

孙德才抱怨了一句,随后说道:“不过你要的这种房子暂时没有,你要信得过我,我可以帮你打听。”

“信得过,您帮我打听打听,肯定少不了您的好处。”

临走前,张旭给孙德才留了一个学校留学生楼的电话,让他有消息了打电话。

房没买成,还耽误一下午时间。

不过这事,张旭知道,这种公房还给私人后,有租户的情况很普遍。

搬迁租户绝对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想要买到完全没有租户的房子,多少有些运气成分在里面。

既然房没买成,他就直接回了学校。

这些日子《嫌疑人X的献身》已经完成10万字。

期间张旭陆续拿了8万字的稿子给翻译小组。

走了两个人,翻译速度明显没有以往快。

回到寝室拿了剩下的2万字稿子,张旭出了留学生楼,直奔徐一平的教研组办公室。

徐一平相当于翻译小组的隐身组长,翻译进度和分发稿子都由他负责。

“徐老师,外语系那边能找到人嘛?”

把稿子给了徐一平,张旭顺口问了一句。

“我私下找外语系的人问了,现在有两位老师很感兴趣。”

教研组办公室是个大办公室,有七八位老师在这办公,徐一平看了下周围见没人注意他们,才小声说道。

“老师更好,只是不知道日语水平怎么样。”

“水平与我相当,只不过有点抹不开面子。”

说起这个,徐一平感到脸上有点发热,他当初明明只是帮张旭找几个同学翻译小说。

自己作为日语老师,偶尔指导一下,没想到慢慢的他自己也成了翻译小组的一员。

“您在劝劝呗,国家都允许我这么干,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徐一平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再说面子哪有吃饭重要。

“我再去劝劝他们。”

“就是,再有两个人足够了,人少翻译小说的速度要慢了不少。”

天气一天天变冷,1980年的元旦终于来临。

当天晚上,文学班52个学生在教室里召开迎新年晚会。

按照事先报名的节目,每个人都表演了一个节目。

张旭报的是唱歌。

轮到他时,他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

噢,妈妈,相信我,孩儿自有孩儿的报答。

结果,等他唱完,全班人都被弄哭了。

“张旭,你这首歌太好听了。我从来没听过。”

“张旭,这歌是谁写的?”

“你小子不地道,把大家都弄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