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月从正阳胡同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书本(二合一,求收藏 推荐)

“卖书刊喽!翰林出品,不容错过!”

京城的大街小巷,书铺的伙计们卖力地吆喝着,他们的嗓音交织成一首繁忙的市井交响乐。

门口张贴的小海报,宛如一个个活泼的孩童,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明末的北京城,书籍市场异常繁荣。

印刷技术的革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使得书籍的普及成为可能。

而书铺的兴起,更是将这股文化热潮推向了高潮。

它们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将销售的触角延伸到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书籍的市场需求也远超女性的化妆品。

而如今,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款“爆款”——《大月文学杂志》。

这本杂志的出现,仿佛给京城的文化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人们纷纷议论着这本由翰林院出品的刊物,它的作者不是某个具体的文人,而是代表着大月最高学术水平的翰林院。

对于天下的读书人而言,翰林院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那里汇聚了大月最顶尖的学者和文人,他们的作品和思想,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瑰宝。

因此,当《大月文学杂志》问世时,它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翻开杂志的第一页,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

那些文字仿佛有生命一般,跳跃着、闪烁着,让人无法抗拒它们的魅力。

士子们被这股“财气”压抑得几乎无法呼吸,他们惊叹于翰林院学者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为自己能够一睹这些佳作而感到荣幸。

其中,一首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这句诗虽然有些狂妄,但却道出了人们对经典作品的复杂情感。

李杜的诗篇虽然传颂千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们的新鲜感也逐渐消退。

这就像是老朋友之间的默契,虽然彼此熟悉,但却总能发现新的惊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句诗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勉励。

这首诗的出现,无疑给读书人们注入了新的动力。

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为下一个李杜、引领风骚数百年的可能性。

于是,他们纷纷购买《大月文学杂志》,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一时间,《大月文学杂志》风靡京城,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为之疯狂。

书铺的伙计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加班加点地印刷着杂志,以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然而,这股热潮也给国子监刻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由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印刷着杂志。

幸运的是,他们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和设备,能够应对这种超级大订单。

尽管如此,市场仍然处于饥渴状态。

人们渴望一睹《大月文学杂志》的风采,渴望从中领略到翰林院学者的风采和智慧。

这种渴望推动了书籍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除了诗歌之外,《大月文学杂志》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政论文章等内容。

这些文章不仅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也引发了他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

人们在阅读杂志的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获得了知识和智慧的启迪。

北镇抚司的正堂内,烛火摇曳着,映照出陆方那张肃穆而富有杀机的脸庞。

他身穿蟒袍,端坐在案前,认真地审阅着一份份递送上来的情报。

陆方是青虹卫的左都督,深受皇上宠幸。

他麾下的青虹卫如今地位水涨船高,成为朝廷中最凌厉的爪牙之一。

然而,他也深知青虹卫的不足之处——虽然能够设计将某个朝廷大员打入万劫不复之境,但却没有人事任免权。

因此,那些文官对他虽有畏惧,却不会真正投靠于青虹卫。

加上当今皇上对权力的限制和约束,陆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

他明白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青虹卫只是替天子监察天下的机构,收集各种情报。

至于如何处置奸邪之臣,却皆由皇上定夺。

在翻阅情报的过程中,陆方的目光突然停留在了一份关于《大月文学杂志》的情报上。

他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这本由翰林院出品的刊物竟然在京城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

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深吸一口气,将情报仔细地翻阅了一遍又一遍。

终于,他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杂志中竟然有三处不当之处!

这些不当之处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可能引发巨大的风波和争议。

他立即下令青虹卫加强对翰林院的监视和调查,同时暗中调查这本杂志的背景和目的。

他要揭开这个谜团,看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和秘密。

而在这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里,《大月文学杂志》的故事还在继续着。

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京城的文化圈中熠熠生辉,引领着时代的风骚和文化的发展。

而那些读书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着进步和创新,期待着能够成为下一个引领风骚数百年的才子佳人。

譬如他的恩师娄继胜曾言:“汉武征西域而海内虚耗,唐宪复淮蔡而晚业不终”。

然而,陆方深知,这不过是表面的说辞,真正的祸因,乃是老师失去了皇上的恩宠。

他心中苦笑,这政治的风云变幻,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在翻阅那三个所谓的“不当之处”时,陆方不禁摇头苦笑。

这三个“不当之处”看似荒谬,实则暗藏玄机。

那“各领风骚数百年”之句,实则是暗指王朝的更迭,对大月的气数进行隐晦的嘲讽。

若真因此定罪,那他们北镇抚司岂不是要被唾沫淹没了?

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宣府那边却发生了动荡。

宣大总领将杨顺被押送京城,北方的俺答又蠢蠢欲动。

事关国防,陆方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匆匆在北镇抚司休息了两个时辰,天刚蒙蒙亮,便带着整理好的情报和那本《大月文学杂志》进宫面圣。

四月的清晨,长安街上的青石板上还残留着朝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湿意。

陆方坐在轿中,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他深知皇上的脾气,不知得知这些消息后会如何反应。

他只求安稳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当陆方抵达宫门时,那巨大的宫门还未开启,门前一片沉寂。

他知道,宫里的规矩森严,即便是大月首辅,也没有资格让这道宫门提前开启。

他只得候在宫门前,静静地等待着。

就在这时,几个太监嘻嘻哈哈地结伴走来。

看到陆方时,他们的声音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了敬畏之色。

陆方淡淡地扫了他们一眼,目光又望向了那紧闭的宫门。

这些太监在皇上面前表现得温顺如绵羊,但一出宫门,便个个趾高气扬,贪婪无比。

他们利用职权之便,捞取了大量的钱财,在宫外置有宅子,甚至还养着女人。

陆方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也清楚,这些太监背后都有着复杂的势力网,轻易动不得。

去年二月,他曾向皇上弹劾司礼太监尤时明,结果从他的宅子里搜出了大量的白银和金银珠宝。

但这并不是个案,而是许多宦官的真实写照。

陆方虽然对此深恶痛绝,但也只能适当敲打,不敢穷追猛打。

毕竟,这些太监与宫中的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触动他们的利益,后果不堪设想。

卯时钟响,宫门终于开启。

开门的侍卫和太监看到陆方守在宫门前,已是习以为常。

他们知道,每月总能见着陆方好几回,但每次都不知道朝廷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陆方走入宫门,如同回到了家一般。

他对这里极为熟悉,穿过一道道宫门,直接走到了万寿宫前。

他站在宫门前,静静地等候着皇上的召见。

旭日初升,那金灿灿的阳光洒落在他身上,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背对阳光而站,感受着阳光带来的暖意,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就在这时,黄锦亲自走出来,压低声音说道:“陛下三更才入寝。”

陆方闻言,心中一紧,连忙压低声音回应道:“谢公公。”

然后,他跟在黄锦身后,小心翼翼地走上台阶。

他知道,这是黄锦的好意提醒。

皇上清梦被扰,脾气难免会暴躁。

因此,能够不掺和进去的事情,绝对不能掺和进去,以免触怒龙颜。

他缓步走进寝宫,一股檀香扑鼻而来,令人提神醒脑。

他来到厚实的纱幔前,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他心知,这便是皇上的寝宫了。

陆方行完君臣之礼后,便将俺答在边境聚集的消息进行汇报。

他将那些整理好的情报和那本《大月文学杂志》一并交给黄锦。

他知道,这些情报对于皇上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里面隐隐传来一个叹息声,然后便是皇上的声音传来:“知道了。”

陆方闻言,心中一松。

他知道,皇上已经了解了情况,接下来便是等待皇上的决策了。

“臣请告退!”陆方恭敬地说道。他知道,皇上还在睡觉,不宜久留。因此,他识趣地行礼告退。

里面传来一个微不可察的“嗯”,陆方便谨慎地退了出去。

他没有第一时间离开,而是在心里默数二十下后,才轻步退了出去。

这是他的习惯,也是他对皇上的尊重。

离开万寿宫后,陆方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今天最重要的工作已经完成了。

接下来,他可以回家休息一会了。

他走到转角处时,扭头望向万寿宫的大门。

刚好看到黄锦走下台阶,向着无逸殿的方向而去。

他知道,皇上大概是要召见楚阁老了。

在四个阁臣中,楚阁老无疑是最得皇上恩宠的人。

只有楚泽霖才被允许在宫里过夜。

而楚泽霖这个老头确实是有资本,不仅对皇上忠心耿耿,亦是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

虽然很多清流对楚泽霖恨之入骨,弹劾楚泽霖的官员亦是屡见不鲜。

但很多人坐上大月首辅的位置,却不一定比楚泽霖做得更好。

虽然陆方对楚泽霖心存恨意,但却没有动过将楚泽霖置于死地的念头。

他反而觉得楚泽霖是最合适的首辅之选,亦比他的老师娄继胜更合适。

这或许是因为楚泽霖的才华和忠心得到了皇上的认可,而娄继胜则因失去了皇上的恩宠而黯然失色。

待陆方离开后,洪兴又在床上眯了一会。

虽然身体很困乏,但他没有放纵自己。

听到楚泽霖在宫门外侯着,他便直接宣他进来。

他知道,楚泽霖是他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

洪兴从床上起来,太监和宫女早已经候着。

他们为皇上更衣、洗漱,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的朝政。

而陆方也回到了家中,准备休息片刻后再继续他的工作。

……

“老臣楚泽霖,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寿无疆,福泽绵长。”一道略显颤巍却坚定有力的声音从帘外传来,伴随着脚步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走入视线。

“免礼,赐座。”洪兴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接过侍者递来的热毛巾,轻轻擦拭着脸庞,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楚泽霖恭敬地行礼,随后在侍者的搀扶下缓缓坐下。

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双眼却仍旧明亮如初,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故事。

“内阁关于兵部尚书的人选,可有定论?”洪兴一边擦拭着脸庞,一边走向床前的长案,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自从杨顺案发,原兵部尚书许伦受牵连被贬,兵部尚书一职便一直空缺,这对于国家的稳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楚泽霖深知皇上的担忧,他沉思片刻,然后拱手道:“陛下,人选尚未敲定。但老臣心中有一人,原兵部尚书杨博,此人智勇双全,对边境事务了如指掌,定能助陛下稳住大局。”

洪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随即又转为忧虑:“杨博如今在孝期,且兵部尚书一职不可久悬。”

楚泽霖却是信心满满,他微微一笑道:“陛下,国家大事为重,杨博家在山西,快马加鞭不出数日便可抵达京城。老臣愿亲自前往迎接,确保他尽快上任。”

“善!”洪兴闻言大喜,对楚泽霖的提议表示赞同。

他深知楚泽霖的忠诚与智慧,对于他的推荐自然是深信不疑。

此时,洪兴拿起案上的一份情报,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底下的一本书。

他微微一愣,似乎有些意外这本书的出现。

他记得自己并没有将书放在这里,难道是陆炳送来的情报中夹带的?

还是他先前失眠时用来打发时间的?

洪兴轻轻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

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便喜爱读书,那些闲暇的时光里,书籍总是他的最佳伴侣。

如今虽然政务繁忙,但这份对书的喜爱却从未改变。

他轻轻合上书本,放回原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