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卖(求收藏 推荐)
街道静谧,夕阳如火球般挂在那楼宇之侧,将青砖道映照得金黄一片。
刘泽步履从容,走在光影交错的小道上,背后紧贴着一个小丫头,她的小脸蛋肉嘟嘟的,此刻正安静地贴在他的背上,呼吸声轻轻浅浅,如同微风拂过树叶。
他有意放慢了脚步,仿佛怕惊扰了这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小丫头晓晓,平日里总是调皮捣蛋,此刻却像只温顺的小猫,乖巧地趴在他的背上,沉睡在夕阳的余晖里。
走过槐树胡同,他习惯性地朝里面望了一眼,却不见那熟悉的轿子。
心中微微一叹,他继续前行,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正阳石胡同。
胡同里依旧清静,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刘泽站在门前,打量着那崭新的牌匾和红漆大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归属感。
自从晓晓来到他身边,这个家仿佛变得更加温馨和完整。
他推开门,走进屋内,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感到无比安心。
日子在平淡中流淌,有了晓晓的陪伴,刘泽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他们一起登上屋顶看夕阳,一起漫步在繁华的夜市,一起度过每一个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即使遇到大雨倾盆的天气,他们也能在家中找到乐趣,或是烹饪美食,或是玩球嬉戏,或是他写字她望灯,享受着那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大月文学杂志》的编纂完成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印刷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为了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率,匠体字的出现成为了印刷业的一次重大革新。
匠体字,即后世所熟知的宋体,它的特点是横轻竖重、刚劲有力,虽然不追求书法上的美感,但却端正而易于辨认。
刘泽对于匠体字的出现持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他认为,匠体字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书籍和知识。
因此,在面临临摹和匠体两个选项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然而,这个决定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
一些保守的人士认为,匠体字是对文字的一种侮辱,印出的书籍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他们坚持使用传统的临摹方式,认为这样才能保持文字的神韵和美感。
对于这些保守的声音,刘泽并没有过多地辩解和争执。
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和观念,无法强求一致。
他只是默默地坚持自己的选择,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匠体字的价值和意义。
在监刻坊的门口,一个清纯可爱的小马夫挥动了马鞭,清脆地喝了一声,便驾着马车向着所约定的书坊驶去。
车厢内满载着刚刚印刷出来的《大月文学杂志》,它们将被送往各个书坊,与广大读者见面。
晓晓也没有闲着,她热心地帮忙联系了一些书坊,为刊物的销售做好了准备。
回到翰林院,刘泽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虽然史官们的生活看似单调乏味,但他却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他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就能够为这个时代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在修检厅里,大家各自忙碌着。
有的在看书学习,有的在修史编书,有的在闲聊打趣。
刘泽走到米锦荣的案前,将一本《大月文学杂志》递给他,然后又继续派发给后面的徐渭、邹延等人。
大家接过刊物,脸上都露出了兴奋和期待的表情。
徐渭的性格沉稳内敛,他先是审视了一下刊物的封面设计和插图,然后才慢慢地翻开书页阅读起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仿佛在与书中的文字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
其他的同事也纷纷翻阅着《大月文学杂志》,他们或惊叹于内容的精彩纷呈,或赞赏于印刷的精美细致,或沉浸于文字的魅力之中。
翰林院修检厅制,这几个大字犹如一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刘泽的野心昭然若揭,他并不想仅仅做一笔买卖,而是想要将《大月文学杂志》打造成为一部能够持续发行的文化巨著,从而源源不断地获取那白花花的银两。
他的想法无疑是大胆而富有远见的,然而,其中的艰难程度亦是难以想象。
毕竟,那些书生的口味各异,谁也无法预测他们会对这份刊物作何反应,是否会慷慨解囊,购买阅读。
封面设计得古朴典雅,徐渭轻轻翻开书页,一首诗映入眼帘:“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句铿锵有力,犹如一股清流激荡在心头。
徐渭呆住了,心头仿佛被重锤击中。
这诗的气势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他环顾四周,只见那些同样翻开这份刊物的史官们,也都愣在了那里,脸上露出惊叹之色。
“这诗……好强!”良久,徐渭发出一声感慨。
他只觉得这本刊物仿佛瞬间变得沉重起来,仿佛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这诗的作者,自然是刘泽——那位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者,皇上亲赐的大月文魁。
这诗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无不彰显出刘泽的才华和抱负。
单凭这首诗,就足以让《大月文学杂志》名声大噪。
那些爱诗之人,必然会为这份刊物买单。
单是买到这诗,就已经物超所值。
在这颗明珠的照耀下,后面的内容虽然不乏精彩之处,但似乎都难以与这首诗相媲美。
哪怕是刘泽那篇一针见血的《漕弊论》,也无法与这首诗相提并论。
然而,这份刊物却并非只有诗歌这一亮点。
徐渭仔细翻阅着,发现其中的看点颇多,无论是史论还是时评,都写得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这些内容无疑会吸引更多书生的关注和追捧。
在这一刻,徐渭终于明白了刘泽当初为何会如此信心十足。
他确实有着骄傲的底气,这份刊物不仅有着高质量的诗歌作为支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为补充。
这样的刊物,自然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
徐渭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旁人的反应,只见宇文琨满脸潮红,如同喝了小酒一般。
他先是感到不解,但很快就意识到原因所在。
原来,在宇文琨所负责的文章的最后,赫然写着“戊午科探花郎宇文琨”的字样。
徐渭抬头望向前面的刘泽,心中不由得更佩服了几分。
他明白,对于这些翰林们来说,虚名甚至会在钱财之上。
只要《大月文学杂志》能够畅销,那么这些史官们必然会纷纷涌入其中,只为让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这份刊物上。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翰林们个个都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物。
若是他们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刊物上,那么必然会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和推广。
这样一来,《大月文学杂志》的销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就拿宇文琨来说吧,他若是回到余姚会馆稍微一宣传,那么那些赴考的举子们必然会纷纷购买这份刊物。
毕竟,在他们眼中,能够得到翰林们的认可和推荐,这份刊物自然是非同一般。
徐渭对《大月文学杂志》的销量感到很乐观。
哪怕他们这些翰林们按兵不动,他也觉得这份刊物至少能够卖出二、三百本。
毕竟,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里,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是无穷无尽的。
顺天府学宫门前广场上人山人海,今天是府试放榜的日子。
数以千计的考生们汇聚在这里,翘首以盼着自己的名字能够出现在榜单之上。
在这喧嚣的人群中,一个清脆的童声突然响起:“两钱,两钱啰!《大月文学杂志》只需要两钱,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的物超所值!”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长相可爱的小女孩正站在一个小摊前,用她那稚气的声音高声叫卖着。
这个小女孩名叫晓晓,是刘泽的妹妹。
她虽然年纪尚小,但却聪明伶俐,很会做生意。
她看到广场上聚集了这么多考生,便灵机一动,决定在这里摆个小摊,卖一卖哥哥编写的《大月文学杂志》。
然而,尽管晓晓卖力地吆喝着,但那些考生们却似乎对她的刊物并不感兴趣。
他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榜单的公布,对于这个陌生的书名并没有太多的好奇心。
晓晓见状,心中有些着急。
她咬了咬牙,决定采用哥哥教她的招式。
她指着路过的一名衣着漂亮的书生,大声说道:“那个谁,你可以翻开看一看!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
那名书生名叫纪少成,是宛平县人。
在今年二月的时候,他取得了宛平县案首的荣誉。
按照惯例,他通过府试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他的心却一直悬着,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此时,他正和两位同伴一起等着榜单的公布。
当他听到晓晓的话时,原本并不想理会。
但那句“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却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他踌躇了一下,然后招呼了一下同伴,向他们走去。
他的同伴们见状都冷笑了一声,说道:“好大的口气啊!这书要有多好看,你非要送我们一本不可!”
纪少成来到晓晓的摊前,从她那满脸骄傲的小手中接过一本书。
他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那首诗上。
瞬间,他整个人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在那里。
那首诗的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让纪少成为之震撼。
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诗作,仿佛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
他忍不住一页页地翻看着,越看越觉得这本书非同一般。
纪少成决定购买这本书。
他掏出钱来递给晓晓,然后拿着书兴奋地离开了。
他的同伴们见状也都纷纷围了上来,想要一睹这本书的风采。
晓晓的小摊前顿时热闹起来,那些原本对《大月文学杂志》不感兴趣的考生们也纷纷围了上来。
他们翻开书页,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纷纷掏钱买下这本书。
晓晓看着手中的银两越来越多,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她知道,这次哥哥编写的《大月文学杂志》一定会大卖特卖!
……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公座之上。
与米锦荣、徐渭等人共赴午宴之后,他悠然归座,示意唐仁生沏上一壶清茶。
茶香袅袅,伴随着书页的翻动声,晓晓刘泽在了历史的海洋中。
史官一职,看似清闲,实则却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地,更是他们心灵蜕变的圣地。
不一会儿,唐仁生小心翼翼地端来一杯参茶。
刘泽轻抿一口,只觉茶香入喉,心境愈发澄明。
他翻开一本关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古籍,开始探寻这位传奇帝王的足迹。
朱棣,这位开创了大月新纪元的皇帝,他的成功既非偶然,亦非全然依赖天意。
朱元璋在位时,推行“藩屏帝室,永膺多福”之政,将众多子孙分封为王,意图以宗藩之力拱卫皇室。
然而,这一政策在日后却为朱棣的谋反埋下了伏笔。
蓝玉案后,北方军权尽落秦王、晋王、燕王之手。
朱元璋或许曾对诸子有所防备,但终究骨肉情深,加之对诸子间的相互牵制抱有信心,故而对他们的军事力量并未加以削减。
而朱棣,仿佛得天眷顾,他的兄长们相继离世,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变得空悬。
而他的侄子,那个尚未坐稳皇位的年轻君主,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急于削藩,将皇室置于了宗藩的对立面。
正是这一契机,让朱棣看到了夺位的可能。
他果断地发起了谋反,凭借着宗藩的强大实力和诸多巧合,最终成功夺取了皇位,改写了大月的历史。
历史,总是充满了必然与偶然。
宗藩的强大为朱棣的谋反提供了可能,而那一连串的巧合则助他登上了皇位。
然而,在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辛酸?
正当刘泽沉浸在历史的沉思中时,一个书吏匆匆走进屋内,低声禀报道:“大人,掌院大人请您前往一叙。”
刘泽微微颔首,放下手中的古籍,整理了一下衣衫,起身向掌院大人的住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