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秋千(求收藏 推荐)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时代,《大月文学杂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刘泽坚信,第二期杂志的问世,必将掀起一股文学热潮,让《大月文学杂志》的名字在大月国传颂千古。
然而,政治的风云变幻始终是他心中的一道坎。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文字狱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时刻威胁着文学的自由与独立。
他曾在梦中构想过一本娱乐八卦杂志,让学子们在繁重的学业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但梦醒之后,他只能将这份憧憬深埋心底,继续投身于《大月文学杂志》的编辑与出版之中。
“哥,明日是不是又能有新的书卖了?”晓晓眨着星星眼,一脸期待地望着刘泽。她手中的糖人儿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如同她纯真的心灵一般。
刘泽微笑着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追根溯源,这《大月文学杂志》的诞生,其实源自晓晓那丫头一句无心的“俸禄”之问。
这一问,让刘泽心生养家之念,于是想出了增加直堂银的法子,进而催生了这本杂志。
如今,这杂志的收益远超想象,刘泽也不得不承认,晓晓这丫头,真真是个福星,难怪文奇道长那般死心塌地地追随她。
次日,晓晓晃着小短腿,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对刘泽说:“明日我再去翰林院,帮你卖书!”
刘泽摇了摇头,笑道:“哪有那么快!就算明日能印刷,书也不可能这么快出来。”
晓晓却是不依不饶,舔了舔手中的糖人儿,提议道:“那便像上次一样,我去国子监刻坊督促他们,让他们快点印制!”
刘泽无奈,这丫头的好奇心总是那么旺盛,上次在刻坊便对印刷工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只得嘱咐道:“可以,但别再乱碰人家的机器了。”
晓晓闻言,举起糖人儿,一脸挫败且委屈道:“上次是小金弄的,我都被冤枉死了!”
刘泽抬头望去,只见那只灵性十足的小金猴正蹲在胡同口,似乎能听懂人言。它跟晓晓一样,好动且脾气暴躁,但两人却是形影不离。
刘泽心中暗自感慨,这《大月文学杂志》虽是他一手创办,但其中却也少不了晓晓和小金的一份功劳。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安排吧。
晓晓轻轻舔舐着手中的糖人儿,眉头微蹙,尽管她并不完全理解哥哥的逻辑,但想到小金确实是她的“得力干将”,便无奈地点了点头:“好吧。”
一声悠长的嗷鸣划破天际,一头浑身雪白的小藏獒,宛如一个皮球般大小,俏皮地走在前面。
它的小鼻子忙碌地嗅着青砖石缝,突然,它朝着槐树胡同的方向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叫声。
先前,它还显得那么可爱,此刻却露出了一丝狰狞之色,仿佛预示着它体内流淌着的獒王之血。
刘泽看着这只名为小白的小藏獒,心中不禁感叹,虽然它现在还显得如此可爱,但将来必定会成为新一代的獒王,威猛无比。
“错了,前面的胡同才是!”刘泽看着小白似乎要往槐树胡同里走去,急忙出声提醒。
小白似乎听懂了刘泽的话,它甩了甩尾巴,重新调整方向,继续在前面引路。
就在这时,一个小石头突然飞来,小白敏捷地避开,然后朝着站在胡同口挑衅的小金扑去。一猴一狗,就这样双双跑进了胡同深处。
小金,这只调皮的猴子,总是喜欢捉弄村里的其他小动物。以前在长留村,它总喜欢戏弄小红;如今,它又总是想要欺负小白。
刘泽看着晓晓的这两只宠物,心中不禁感到阵阵惊奇。
他实在不明白,晓晓究竟有何等魅力,竟然能够拥有这两只如此有灵性的宠物。这简直就像是上天赐予的奇迹一般。
“哥,我今天去县衙了。”晓晓舔着糖人儿,突然转换了话题。
“你去县衙做什么?”刘泽闻言,顿时一阵紧张,以为晓晓闯了什么祸。
“当然是为了小白了!”晓晓一脸认真地说道,“今天上午它都不肯吃饭,我就知道它肯定是想知道徐员外被抓到了没有。所以,我就带着小白去了一趟县衙。”
说到这里,晓晓故意卖了个关子,看着刘泽一脸好奇的样子,才继续说道,“你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了?”
“怎么样了?”刘泽被晓晓的话勾起了好奇心,急切地问道。
“他们竟然还没有抓到那个员外!”晓晓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失望和责备,似乎对宛平县衙的办事效率感到不满。
刘泽听到这个结果,心中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并不感到意外。
他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或许并不简单。或许知县真的在努力寻找那个洛员外,但也可能因为忌惮洛书的权势而不敢轻举妄动。
二人一路聊着天,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回到了正阳石巷。
这条幽静的巷道仿佛是他们的家的延伸,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从院子中探出来的槐树枝叶苍翠欲滴,宛如一把巨大的绿色遮阳伞,为他们遮挡着炎炎烈日。
晓晓抬头望着那苍翠的枝头,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她喜欢这槐树枝,仿佛它们是她的小守护神,能够保护她和家人不受坏人的侵扰。
二人穿过槐树枝的阴影,来到了胡同的最深处。
眼前是一座被重新油刷过的红色大门,门上的铜环熠熠生辉,显得焕然一新。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黑底烫金的横匾,上面刻着两个大字:“刘府”。
这就是他们的家,一个普通却充满温馨的宅子。
吱呀一声,赤红的大门缓缓开启,露出老管家那熟悉而慈祥的笑脸。他望着背着晓晓的刘泽,眼中满是理解与包容,这对兄妹间的深厚情谊,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哥,放我下来吧!”晓晓的声音清脆而急切,她的双脚刚沾地,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刘泽向家中跑去,仿佛有什么重大的秘密要与他分享。
两人穿过前院,小白狗正对着屋顶的小金狂吠不止。
但一看到晓晓,它便立刻摇着尾巴,欢快地跟在她的身后,一同向庭院奔去。
晓晓的脸颊红彤彤的,像是刚熟透的苹果。她拉着刘泽来到庭院中央,指着前方的一个新搭建的木架子,眼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哥,你看!”她兴奋地喊道。
刘泽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只见一个结实的木架子矗立在庭院中,两根粗绳和一块木板悬挂其下,正是这个时代的秋千。
对于刘泽这样的现代人来说,秋千或许只是童年的回忆,早已失去了吸引力。但看着晓晓那兴奋的模样,他却不由得感到一阵无奈。
“哥,这个秋千可好玩了!比秋月姐姐的那个还要好玩呢!你也来试试嘛!”晓晓拉着刘泽的手,将他推向秋千。
刘泽苦笑着摇了摇头,但最终还是坐上了那块木板。在晓晓的推动下,秋千开始缓缓摆动起来。
随着秋千的晃荡,刘泽的疲惫和烦恼似乎也被一一荡去。他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宁静。
晓晓看着哥哥享受的模样,心中满是得意。她轻哼一声,仿佛在说:“看,我就知道你会喜欢的!”
刘泽荡了一会秋千,突然指着头顶对晓晓说道:“这里再建个竹篷就好了,这样就不怕晒了。”
“好!我让饭缸去弄一个!”晓晓爽快地答应下来,然后转身朝水井边的饭缸喊道:“饭缸,过来一下!”
饭缸听到召唤,立刻扛着水桶走了过来。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双大手仿佛能撼动山岳。看到晓晓和刘泽在秋千上玩得正欢,他咧开嘴笑了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
“饭缸,你帮我们在秋千上搭个竹篷吧。”晓晓指着秋千说道。
“好嘞!”饭缸爽快地答应下来,然后便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砍下几根竹子,然后熟练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竹篷。
不一会儿功夫,竹篷便搭建完毕。刘泽和晓晓坐在秋千上,享受着竹篷带来的阴凉和舒适。
“饭缸,你也来坐坐秋千吧!”晓晓热情地邀请道。
“不了,不了。”饭缸摆摆手,憨厚地笑道:“我这么重,坐上去秋千会坏的。还是你们玩吧。”
刘泽闻言,心中一阵苦笑。他虽然身材瘦削,但体重却并不轻。相比之下,饭缸那魁梧的身材和惊人的力量,确实不是秋千所能承受的。
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这些。看着晓晓和饭缸在庭院中忙碌的身影,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这个家,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跟在刘泽身边的十一突然开口了:“这个男人,虽然身子骨弱了些,但却有着不凡的才华和谋略。只可惜,这副小身板,实在是有些……”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戏谑和轻视,但刘泽却并没有在意。他早就习惯了十一的冷淡和刻薄,也知道她只是在嫉妒自己的才华和容貌。
“哼,你懂什么?”刘泽回瞪了她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身体瘦弱并不代表就没有力量。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信念。”
十一闻言,不由得愣了一下。她看着刘泽那坚定的眼神和自信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或许,这个男人真的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就在这时,饭缸已经将水桶提进了厨房。他一边忙碌着一边哼着小曲,似乎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
晓晓则开始准备晚饭了。
她熟练地杀鸡拔毛,然后开始生火做饭。刘泽站在一旁看着她的动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个家,因为有了晓晓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馨和美好。
晚饭过后,刘泽回到房间开始策划接下来的事情。
他知道,《大月文学杂志》的推广计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夜幕降临,庭院中的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刘泽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和星空。
《大月文学杂志》的销量,无疑有着破万,甚至冲击两万的潜力。
他沉思片刻,在纸上挥洒自如地写下“渠道为王,天下我有”、“代理商”与“谋利”等字眼,仿佛这些词汇便是他心中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傍晚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倾盆而下,将这座古老的城池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雨中的古城,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显古朴与宁静。
饭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两桌佳肴已经准备就绪。
往常,刘泽、晓晓、十一和文奇道长会围坐一桌,但今日却不见文奇道长的身影。
晓晓打探得知,原来是一位朝廷重臣在招募术士,文奇道长便趁机前去蹭顿大餐。这位道长,果真有些忽悠人的本事,连沈富贵那样的富商都对他奉若神明。
时光荏苒,四月底的微风已带着夏的讯息,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悄然绽放,似那京城中的佳人,含羞带笑。
京城,这座繁华的巨城,一如既往地热情似火,商贾如流,文人墨客更是云集于此。
今年的京城,更是热闹非凡,因为又逢大比之年,无数生员怀揣梦想,涌入这繁华之地,希望能在秋闺中一举成名,鱼跃龙门。
在这群新进的生员中,他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月文学杂志”。
起初,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本古籍,但经过一番打听,才知这竟是翰林院新发行的刊物。
翰林院,这三个字在他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那是他们向往的圣地,那里的翰林官们都是他们心中的楷模。
他们或借或买,纷纷弄到一本《大月文学杂志》进行审阅。
翻开杂志的那一刻,他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杂志中不仅有历史事件和典故趣闻,还有时政点评和精美的诗篇。
尤其是那首诗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更是让他们拍案叫绝,仿佛看到了文坛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在这群生员中,有一个年轻的书生,他刚进城不久,便弄到了一本《大月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