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与逻辑:以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

1.研究对象的现实契合性

本书以政策变迁为基础,研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政策变迁逻辑。目前学术界对民办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政策变迁的研究成果较少,基于历史考察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政策变迁的研究更是空白。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先后经历了“不以营利为目的”、“合理回报”与“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阶段,尤其自2010年以来,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该纲要明确提出进行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进而引发了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问题理论研究热潮。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已于2017年9月1日开始实施,与之相关的《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以及《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相继出台,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制度设计已基本完成。但是与之相关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直到2021年才得以发布实施,本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选择这一研究课题,与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现实相契合。

2.研究视角的跨学科性

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界定问题是有关民办高校的属性问题,但是它并不仅仅是有关民办高校属性的问题,还涉及两类不同民办高校的法人登记与财产归属、政府扶持、教师权益保护、经费筹措与资金管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以及风险防范与监管服务等,牵涉民办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更是涉及理念的创新、利益的协调和制度的变革。从这一点来看,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政策变迁涉及教育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但是当前的文献多是从教育学和经济学理论视角来研究民办高等教育问题。本书拟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以及政策变迁的理论视角来研究民办高等教育分类改革问题,同时借鉴教育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研究。

(二)研究的不足

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政策变迁是中国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是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思想观念转变和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深层次变革,是一个涉及国家、政府、民办高等教育举办者等的理念认知和利益博弈的问题。如果能与上述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或进行问卷调查,就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让整个政策变迁过程生动地呈现,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的生动性、可靠性以及科学性。但是由于本书所涉内容有40多年的时间跨度,进行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并不现实。本书的相关资料和案例更多的是根据数据资源和相关政策文本提取归纳而来,更多的是二手资料,这个缺陷可能会降低本书的效度和信度。为提高本书的效度和信度,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文献资料,使之相互印证。


[1]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教育部,2020-5-20[2020-6-15].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2]参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44条,2010年。

[3]王洋.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EB/OL].新华网,(2016-4-18)[2019-12-22].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6-04/18/c_1118659626.htm.

[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2002年。

[5]参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44条。

[6]林荣日,杜作润.民办高校的“营利性”问题之我见[J].上海成人教育,1996(6):1.

[7]贾西津.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3):88.

[8]王名,郑林媛.民办大学营利性的公共政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2(3):73.

[9]宋京.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组织[J].民办教育研究,2005(1):88.

[10]鞠光宇,江虹.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51-57.

[11]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30.

[12]王耀忠,王亚菲.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选择之难与剖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8(3):88.

[13]潘懋元,别敦荣等.论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J].教育研究,2013(3):25.

[14]吴光芸.民办教育营利性和公益性的博弈论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3(9):89.

[15]刘小清,韦彦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多元化筹资渠道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7):162.

[16]李虔.税收政策与私立高校分类管理: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90.

[17]李望国.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民办高校的“非营利性”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46.

[18]申素平,贾楠.二分格局基础上民办教育税收制度之完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5):48.

[19]吴伟,张松.公共财政经费资助民办高校方式问题初探[J].民办教育研究,2006(6):89.

[20]刘建银.公共财政支持民办学校的政策体系:基于分类管理视角的分析[J].教育科学,2011(6):1.

[21]何国伟.政府公共财政资助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16(1):61.

[22]王纾然,何鹏程.分类管理背景下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的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8(7):16.

[23]文川,莫振豪.基于政府责任的民办高校教师权利贫困问题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3):18.

[24]尹晓敏.构建民办学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9(1):10.

[25]高昌林,刘剑玲.新《民促法》背景下民办学校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理论之维与实践之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9(4):21.

[26]周海涛,闫丽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动向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17):108.

[27]李虔.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推进难点与破解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4.

[28]范绪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难在哪[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98.

[29]王文源.深水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民办教育顶层制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

[30]周海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如何推[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108.

[31]方建锋.对民办教育机构实行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架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6-8.

[32]王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从“四分法”到“二分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2):22.

[33]刘耀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制度逻辑[J].复旦教育论坛,2011(3):68.

[34]周朝成.促进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谈《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中的分类管理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6(3):63.

[35]刘耀明.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制度逻辑[J].复旦教育论坛,2011(3):68.

[36]吴华.重新审视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理由[J].教育经济评论,2016(2):3.

[37]袁曙宏,李晓红,许安标,等.《民办教育促进法》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7:45-46.

[38]李文章.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2014(10):116.

[39]李丽丽.民办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2):95.

[40]WalterW.Powell.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Yale University Press,2006.

[41]Kevin Kinser,Daniel C.Levy.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U.S.tendencies,international echoes.2007:107-119.

[42]Kinser,Kevin.Access in U.S.higher education:What does the for-profit sector contribute[J].program for research on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2009:25-45.

[43]Freeman,Jody.Extending public law norms through privatization[J].Harvard Law Review,2003:1285-1352.

[44]Qian L.Taxation policy and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and for profit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The U.S.experience and its inspiration[J].Journal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2015:78-85.

[45]Sanyal B C,Johnstone D B.International trend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financing of higher Education[J].Prospects,2011,41(1):158.

[46]Pusser B,Doane D J.Public purpose and private enterprise[J].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01,33(5):20.

[47]Liu Xiao-ming,Luo Sha-sha.Policies of classified management of American Private Schools:Unscramble and inspiration[J].Communi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2012(2):12.

[48]Shah M,Lewis I.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Growth,quality and standards[J].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outh East Asia,2010,8(2):93.

[49]Yuichiro,Anzai.Higher education and private university in Japan[J].Trends in the Sciences,2003(2):292.

[50]Asonuma A.Finance reform in Japanese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2,43(1):109-126.

[51]Slaughter,Sheila,Leslie,Larry L.Academic capitalism:Politics,policies,and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J].Academic Freedom,2001,23(100):221-228.

[52]Ruxandra Jurcut,Sorin Giusca,Andre La Gerche.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Rhetoric,reality,and the risks of themarket[J].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2005,29(78):487-490.

[53]Li X.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010,15(27):450.

[54][美]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周海涛,李永贤,张蘅,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1.

[55]Stephen J.Ball.What is policy?Texts,trajectories and tool boxes[J].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1993,13(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