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新被普遍认为是突破增长极限,支持经济内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因而创新驱动也成为一项重要目标被写入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书第1篇重点阐述创新不仅驱动经济增长,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第1章和第2章阐释了创新经济的内涵,在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经济体”概念,把创新活动视为经济运行的过程,考察经济运行和内生增长的机制与机理,对创新系统用经济方法来剖析并赋予新经济意义的解释,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补充和完善创新系统理论。建设国家高新区是通过加强创新能力与环境建设,促进创新要素聚集聚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畅通创新经济循环,开辟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创新经济高地的新路径。第3章和第4章以高新区这一典型创新经济体为例,通过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算和分解,考察了其创新驱动效应。
第2篇主要是对创新绩效的评估,一方面从创新主体——微观企业的角度,分析在企业层面的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考察创新政策激励创新的效果。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企业是将各类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社会化生产和市场交换的主体,只有企业才能把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技术转换为创新价值。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从生产率和创新获利的视角,刻画企业的创新过程和价值实现机制,打开创新过程中的“黑箱”,从而基于企业微观实证分析考察创新驱动生产力和价值增长的效果。第7章和第8章分别以政府补贴和孵化器税收优惠两大创新政策为例,考察创新政策激励企业创新的作用,进而为完善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第3篇主要考察作为创新政策工具的两大载体——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运作机制。它们为创业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设施完善的办公空间,还包括管理、融资、法律、市场、人才、财务、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成为帮助企业成长发展和快速嵌入本地化网络的重要支撑平台。第9章以我国一家典型天使投资型孵化器——创新工场为例,运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框架(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传递四个要素)深入探析这种新型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第10章提出为帮助成长型企业实现加速成长发展,应在孵化器后延伸发展加速器,并提出了加速器的服务体系框架和运作机制。第11章基于企业成长理论,通过对企业成长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分析,提出加速器应构建战略性的指导与咨询、支持性的资源平台和网络、成长性的环境与文化氛围三个层次的战略服务体系,推动和支持企业的内部结构创新和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实现加速发展。
第4篇重点探究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规律,从中总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创新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并驱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成熟壮大。第12章和第13章分别以风能产业和创客创业两大新产业新业态为例,考察其发展规律以及培育新兴产业的政策经验。
第5篇则针对创新经济时代下传统的管理体制已越来越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复杂的技术的问题,考察创新经济的参与主体以不同的形式推进着社会制度转型,掀起了以联合治理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变革。创新活动的广泛性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创新发展需要一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多部门共同努力和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联合治理制度。第14章考察创新经济下联合治理的新趋势及其主要特征。第15章以芬兰为例分析国家层面创新系统治理与协调机制。中国的高新区不仅仅是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功能性载体,而且在当前我国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下,创造了创新导向下的多部门、多级政府、多重主体的联合工作平台。第16章和第17章以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为例,探讨中观层面与创新活动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从建立派出机构、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协调小组、会商制度、创新平台等常规性组织制度,到联合共建、与行政区合并、经济整合、联合协议等具体实施手段,高新区针对不同的矛盾与问题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形式的联合治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部门之间围绕创新目标的协同政策创新与制度改革,有效整合和协调了相关资源支持高新区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