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暂时保苗成功
回到家,杨宗伟就瘫在了床上。
“宗伟,娘蒸了馒头,起来吃点。”
杨宗伟话都不想说,摆了摆手。
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
等再睁开眼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了。
杨宗伟感觉浑身像是灌了铅一样。
白秀英正在学习,看到杨宗伟醒了,高兴的问道:“饿了没有?”
“饿了。”
白秀英放下笔,去饭屋端了一碗豆橛子和两个馒头。
杨宗伟风卷残云的吃完了,总算感觉舒服了一些。
“苗出来了吗?”
“还不错,大部分都出来了,要是不下雨,过几天还要浇水。”
“哎!”
没办法。
太阳太大,蒸发太厉害了,每棵苗只得到了一点点救命水,肯定撑不了多久。
“你还去城里吗?”,白秀英问道。
“去不去都行了。”,杨宗伟一下想起来,还有件事没有跟白秀英交代呢。
杨宗伟从包里拿出来一卷被报纸包着的东西,递给了白秀英。
“什么东西?”
“打开看看。”
白秀英一张一张的打开,吃惊的看着报纸里的东西。
杨宗伟很满意白秀英的反应。
上一辈子,家里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
可现在,白秀英手里拿着三百八十块钱和几十张票据,放眼全国,比他们家富裕的人家不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一。
杨宗伟轻轻搂住白秀英,说道:“现在,咱们家不缺吃喝了,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养好身体,好好学习。”
过了好一会,白秀英才开口道:“宗伟,哪来这么多钱?”
“赚的。”
“修电器赚这么多?”
“对。”
“宗伟,你是不是骗人了?”
白秀英根本就不信杨宗伟修电器,几天就能赚到一个学徒工一年都赚不到的钱。
“我从委托店买了一些别人修不了的电器,修好了卖出去,一台收音机至少能赚三十块。”
“三十块?这么多?”
“对,就是这么多。”
“天啊,钱这么好赚?”
杨宗伟笑了笑没说话。
“赚钱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想告诉你,咱家的条件会越来越好,你只要安安心心复习,等考上大学了,咱们家的条件就更好了。”
白秀英把脑袋靠在杨宗伟身上,“让我靠靠,有点头晕。”
杨宗伟轻轻抚摸着白秀英干枯的头发,大男人感爆棚。
“那你还去城里干什么?”
“钱吗,不嫌多,趁着咱们还有时间,我想多赚点钱。”
“要这么多钱干什么?这些就够咱们花十年了。”
过了好一会,白秀英忽然反应过来,说道:“宗伟,要不咱们把钱给娘吧。”
“傻媳妇,千万别,你还不知道娘的性子?她拿着这些钱,估计睡不着觉了。”
“可我拿着,我睡不着。”
杨宗伟接过钱,用报纸一卷,扔在了床底下。
“别,有老鼠。”
白秀英趴在地上,准备把钱掏出来。
杨宗伟吃饱喝足休息够了,精力格外旺盛。
看到白秀英翘着屁股,杨宗伟一下想起了乔常娟的屁股。
没有对比,就没有动力啊,杨宗伟邪恶了。
“宗伟,别动。”
“秀英,娘都想要孙子了。”
“脏,不行。”
杨宗伟这才想起来,白秀英的亲戚来了。
欲求不满的杨宗伟拿着扇子,走出了家门。
大槐树底下,十几口人正在聊天。
大家看到杨宗伟,纷纷朝着杨宗伟点头示意。
这次抗旱保苗,杨宗伟居功甚伟。
“宗伟叔,你怎么和部队上的人认识啊?”
“说来巧了,我一个朋友的叔叔是部队上的人,人家知道咱们这旱情严重,特意调了一台抽水机给我们。”
“你可要好好谢谢你的朋友。”
“是啊,等我再进城的时候,我请他吃饭。”
大家愉快的聊着天。
杨宗伟见大家没注意到他,偷偷去了牲口棚。
王自远看到杨宗伟,先笑了起来。
“王爷爷,您笑什么?”
“你小子,这次干的不错。”
“嘿嘿,凑巧认识部队上的人。”
王自远没问杨宗伟怎么认识的,但提醒了杨宗伟一句,“下次去的时候,给人家带点东西,不在乎东西多少,但意思要表达到。”
“王爷爷说的是,一会我找传武弄几斤烟叶送过去。”
王爱国笑道:“你小子人缘还挺好。”
“那是,要不王爷爷这么喜欢我呢。”
王自远哈哈笑了起来。
杨宗伟小声问道:“王爷爷,您快恢复工作了吧?”
王自远和王爱国都有点吃惊。
“为什么这么问?”
“我感觉您快回京了。”
王自远轻轻拍了拍杨宗伟的肩膀,说道:“我都不知道自己想不想回去了。”
想不想回去,而不是能不能回去。
两者之间的意思差别很大。
能不能回去,说明王自远也不确定能否回去。
但想不想,应该是可以回去,可他已经喜欢上了青云崮。
王爱国说道:“我在这待得够够的。”
“宗伟,想不想当工人?”
杨宗伟摇了摇头。
“爸,宗伟不早就说了要考大学吗?”
王自远笑着摇了摇头,不靠谱,太不靠谱了。
“王爷爷,我感觉我一定有机会考大学。”
“好,好啊,考大学好啊。”
王自远呵呵笑着,“好了,赶紧回去吧,让别人看到了不好。”
“王爷爷,王叔,那我走了哈。”
“走吧。”
“对了,你们这还缺什么?下午我去地区,缺什么我帮你买。”
“啥都不缺,不用买。”
杨宗伟也没和王自远客气,便离开了牲口棚。
旱情暂时缓解了。
杨宗伟和杨传武决定再次进城掏粪。
这是全大队人的期望。
山脚下,田地里的小苗露出了头。
可才经过一天的照射,土地表面的水分已经干了,可见大地已经干渴到了什么地步。
到了城里后,杨宗伟又去了一趟委托店。
很遗憾,委托店里的不可维修电器,只剩下了手电筒。
而杨宗伟对这种用电设备又不感兴趣。
杨宗伟开始琢磨开了。
沂蒙地区的委托店已经没有生意了。
下一步,该去哪呢?
县里?
还是省城?
杨宗伟比较倾向于省城。
毕竟省城的规模是沂蒙地区的好几倍大小,物资也比这里丰富。
说不准委托店里,还躺着很多报废的电器。
可如何去省城是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