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脾胃为要,重视气血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胃乃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之所以能健运,有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阴的濡养。《景岳全书》云:“脾胃为灌注之本,得后天之气也;命门为生化之源,得先天之气也,命门之阳气在下,正为脾胃之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不济,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则先天之本渐涸,妇科诸疾生也。

脾气不升反降则生飧泄,在妇科表现为经前泄泻;妊娠恶阻亦多由脾胃虚弱,胃气不降,中脘停痰,胎气犯胃所致,临床治疗应补脾升阳止泻、和胃降逆止呕,处方常用生姜、砂仁、半夏、竹茹、茯苓、橘皮、黄芪、苍术等。脾统血,若中气虚损,统摄失权,则血不循经而行,暴崩而下或点滴不止,发为崩漏、恶露不绝、产后血崩、月经过多等。余认为大凡妇科下血证大多以补脾益气生血为主,处方首推四君子汤,补脾胃以益生发之气,脾胃气强,则阳生阴长,而血自归经。若见阳虚元气下陷者,常重用参、芪大补脾气以摄血。

若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流注于下,可见带下增多、经行泄泻、妊娠水肿等,治疗上以健脾燥湿或健脾清热利湿为主,常用方如完带汤、参苓白术汤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郁气盛,易克脾土。临床上常出现月经不调、经行乳房胀痛、胎动不安诸证,治宜疏肝和血、健脾理气。方用逍遥散等。肾主先天,脾主后天;肾主生殖,脾主营养,先天、后天相互协调支持,营养与生殖得以协调,则生长发育正常,经、带、产、乳之疾便可少发。

《脾胃论》云:“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因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乃多气多血之脏腑,故脾胃病变皆波及气血,而气血的盛衰、循行与妇科关系密切。

《圣济总录》云:“血为荣,气为卫……内之五脏六腑,外之百骸九窍,莫不假此而致养。矧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揭示了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特点。女子以血为用,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妊娠后又赖津血下注胞宫以育胎,分娩时需赖津血助其娩出,哺乳时的乳汁亦由血所化生。若妇女气血调畅则五脏安和,经孕正常。女子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数脱阴血,故妇人之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基于此,余认为,治疗妇女疾病时,尤重治血,常以养血补血为主,处方首推四物汤。

《傅青主女科》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女子善怀,每多忧郁,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故见经行腹痛。余在多年临证基础上,常以自拟痛经方行气活血止痛,处方中常用药物有当归、川芎、炒白芍、炙甘草、制香附、延胡索、川楝子、青皮、川牛膝、乌药、小茴香、艾叶、没药等,每遇经期用药疗效更显。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虚者为气血亏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营卫失调,腠理不密,易感风寒湿邪,因而治疗产后病的根本在于调和气血。若遇妇人求子,每逢氤氲之时、“的候”之期,属重阴必阳阶段,为易孕之时,而阴阳互根,阳若不足阴亦难重,用药应以调气血为重,既要滋阴养血以提高重阴的水平,也需使用一定的活血化瘀药,以促进气血调匀。

一言以蔽之,以气血和为本,以气血通调为顺,保障气血流畅平和,是妇科疾病诊治的重要法门。